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丙纶为基体纤维,利用包缠技术制得复合线,织造平纹组织预制件,采用直接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且统一的热压工艺参数条件下,采用多层预制件复合,且在加工模具中添加与预制件厚度相适应的垫片,可以得到成型效果良好的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达到成型优化的目的,同时满足了复合材料在厚度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丙纶为基体纤维,利用包缠技术制得复合线,织造平纹组织预制件,采用直接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且统一的热压工艺参数条件下,采用多层预制件复合,且在加工模具中添加与预制件厚度相适应的垫片,可以得到成型效果良好的丙纶基纤维增强机织复合材料,达到成型优化的目的,同时满足了复合材料在厚度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丙纶为基体纤维,采用包缠技术制备复合线,织造不同纤维混杂比例的平纹预制件及三维预制件,直接热压成型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纤维混杂比例及预制件结构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平纹组织复合材料的纬向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当玻纤含量在51%~59%之间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相对最好;三维预制件复合材料中,4层角联锁结构的力学性能较4层准正交结构好,较4层正交结构差,多层预制件复合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好于相同层数的三维预制件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利用针刺法非织造技术将再生涤纶(PET)、黄麻和丙纶短纤维(PP)进行混合、成网、加固制得再生涤纶/黄麻/丙纶纤维复合毡,再将制备的纤维复合毡经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得纤维复合板材。研究制备的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分析原料混合比例、热压参数(温度、时间、压力)对纤维复合板材的该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得出:当再生涤纶短纤维、黄麻短纤维和丙纶短纤维质量混合比为35:35:30、热压温度为230℃、热压时间为1.0min、热压压力为5MPa时,制备的再生涤纶/黄麻/丙纶短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椰壳纤维为增强体,以ES纤维作为基体材料,制备椰壳纤维/ES复合材料,并采用直接浸润吸水法对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浸泡时间越长,板材吸水越多,但在吸水过程中板材的吸水速率呈现递减趋势;复合材料成型温度对其吸水性能有着高度显著的影响,成型温度越低,吸水率越高;提高成型温度可减少复合材料中的空隙,降低吸水率,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玄武岩针刺毡对复合材料复合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法,以成型压力、成型温度及增强纤维百分含量为影响因素,制备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增强纤维百分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特别是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成型压力相对较小时有利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成型温度过高不易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同时,非织造材料结构本身也对复合材料的复合工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织造加工工艺,将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通过开松混合后梳理成网,然后按照一定的尺寸制成预制件,使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玄武岩/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比例的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数学方差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当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比例为30/7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达到最高,最大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为92.998 MPa和156.134 MPa,最大拉伸和弯曲模量分别为3.400 GPa和1.288 GPa.  相似文献   

8.
利用以星型交流电弧加热器为核心的地面模拟系统对三维5D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行为进行了考核,通过对材料烧蚀表面温度、形貌的在线实时监测及烧蚀后微观结构的观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烧蚀行为.研究发现:三维5D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是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的综合作用,构件边缘区域以机械剥蚀为主,中心区域表现为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相互耦合,没有明确的分界;基体炭与炭纤维的抗烧蚀性能相差较大,炭纤维的抗热化学烧蚀性能、抗机械剥蚀性能明显高于基体炭,烧蚀后试件烧蚀表面仅剩下凸起的纤维束骨架结构;三维5D编织炭/炭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在轴向体现为单根纤维失去周围基体支持而发生剥离,抗烧蚀性能相比较好;在径向体现为烧蚀表面脱层,抗烧蚀性能相比较差.  相似文献   

9.
Al2O3·SiO2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的凝固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挤压铸造制备了Al2O3·SiO2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凝固组织和凝固偏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可改善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在复合材料的凝固末期,由于选择结晶,剩余液相中的溶质变化导致基体合金类型的改变,最终凝固偏析主要产生在纤维/基体界面上.偏析对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可能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亚麻纤维作为增强纤维,以聚丙烯纤维作为树脂基体,通过模压成型工艺方法,制备了绿色环保型亚麻/聚丙烯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纤维长度、模压温度及保温时间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顶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压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最显著;当纤维长度为5 mm、模压温度为180℃、保温时间为40 min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最优;在纤维长度为5 mm、模压温度为170℃、保温时间为40 min时,复合材料的耐顶破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1.
用熔融挤出拉伸冷却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聚苯硫醚原位微纤共混物,研究了其形态、结晶形态、热性能、硬度和动态力学性能。发现PPS在基体中形成良好的微纤形态,并且在共混物中发现有球晶。DSC曲线中可以看出,聚丙烯的熔融温度没有大的变化,PP的起始结晶温度随着PP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PP/PPS共混物的热变形温度随着PPS含量的增加不断提高。硬度测试结果表明,PPS的加入使得共混物的硬度增加。DMA曲线显示当温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tanδ有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升高,PP/PPS共混物的损耗模量不断降低;共混物的储能模量随着温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不同共混比的 PP/PE 试样单轴拉伸时的声发射现象,探讨了共混比、拉伸速率对声发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取向结构及微裂纹的形态,提出了这类共混物在拉伸时应力分布存在“趋表效应”、断裂是流变断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共混聚丙烯(PP)与乙烯-乙烯醇(EVOH)制备可润湿性PP.用扫描电镜(SEM)、动态粘弹谱仪(DM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EVOH/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用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共混物的可润湿性.SEM结果表明共混物呈明显两相结构,EVOH...  相似文献   

14.
用动态粘弹谱仪测定了低熔点金属/聚丙烯(LMPM/PP)复合材料的模量一温度曲线和损耗角正切-温度曲线,通过蠕变实验测定了LMPM/PP复合材料的蠕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MPM/PP的模量随LMPM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LMPM的粒径减小而增加,随DBTL的加入先上升后下降。当LMPM成纤后,模量则显著增加,PP的晶型变换对LMPM/PP复合材料的动态模量影响不大,LMPM/PP复合材料的损耗角正切的大小与LMPM用量有关,而与LMPM的形状和大小无关,随LMPM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内耗下降。  相似文献   

15.
用扫描电子微镜(SEM).小角激光散射(SALS)和染色等方法.对聚醋酸乙烯酯(PVAC)与聚丙烯(PP)复合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证明了PVAC与PP熔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会产生分级效应.形成了以高粘度PP为芯,低粘度的PVAC为皮的皮芯结构的复合纤维。在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其相容性增加.纤维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含羊毛粒子的改性丙纶(WP/PP)纤维用Foron类分散染料染色的工艺及相关的染色性能,分析了该纤维常压可染的机理,通过测定染色织物的K/S和染色牢度评价了染色效果.结果表明:与纯PP纤维相比,WP/PP纤维的染色性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上染率提高1倍以上;优化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95℃,染色时间45 min,载体Dilatin POE的质量浓度0.8 g/L;Foron类分散染料染过的WP/PP纤维具有良好皂洗牢度、汗渍牢度和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17.
用Instron3211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与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性能。结果表明,体系表现出切力变稀的性质.且共混粘度小于两种纯组分的粘度。改变共混组成,体系的粘度显示出负偏差的性质。在共混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体系粘度变化不大,但增加了PVAC与PP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PP/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PP/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共混物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EPDM含量增加,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均下降,但冲击强度在EPDM含量约为30%时出现极大值。除了分散相球粒的粒径和粒间距外,分散相在基体中的形状对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也有很大影响。同时,SEM结果表明,EPDM参与了PP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EVA改性PP/GMT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结果表明:EVA改性PP可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同时,对冲击试样的破坏断口进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EVA的加入,可以提高基体的流动性,改善基体与玻璃纤维表面的粘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