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孙文斌  金其荣 《酿酒》1994,(3):13-15
缩短锥形罐啤酒发酵周期的工艺探讨孙文斌,金其荣(安徽省天岛啤酒厂,无锡轻工业学院)啤酒发酵过程可分成主发酵和后发酵(包括贮酒)两个阶段。主发酵又称前发酵,是发酵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啤酒酵母繁殖后,在厌氧的条件下,对麦汁中可酵性糖进行酒精发酵,并...  相似文献   

2.
露天锥形罐“一罐法”生产啤酒已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所采用。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就采用此方法生产啤酒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了讨论,主要对麦汁处理,酵母管理,温度,压力控制及工艺卫生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监控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弘  徐忠民 《酿酒》1999,(3):82-82
一、在发酵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较好的温控系统目前,国内啤酒厂大都引进国外啤酒发酵新技术,由原来传统的旧式池子发酵改为露天圆型锥体发酵罐发酵,但由于锥罐存在罐保温性能差、冬夏季节差、冷媒温度及压力变化、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及插入长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王振 《啤酒科技》2008,(8):46-46
本文谈谈啤酒生产过程中的酵母管理和使用。 1麦汁满罐前后的控制 1)锥形罐刷洗完后,空罐的温度应与主发酵温度一致,避免罐温对酵母起发产生影响。 2)麦汁接种温度一般应低于主发酵温度2~3℃,满罐温度应低于主酵温度1℃为宜。麦汁分锅次进罐中,严禁麦汁温度忽高忽低。  相似文献   

5.
现代小麦啤酒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建华  黄丽娟  马驰 《酿酒》2002,29(6):49-49
主要介绍小麦啤酒的生产,包括小麦品种选择,麦汁制备工艺和一罐法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6.
啤酒发酵新技术——前锥后卧两罐法工艺,是我们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总结出来的。其工艺是在锥形大罐进行主发酵、还原双乙酰并饱和二氧化碳;在卧式罐进行一段时间的贮酒后熟。在大罐中酒液的各项理化指标基本达到成品啤酒的内控标准时就倒人卧式罐。实践证明,此工艺生产的啤酒酒体稳定,质量均一,经过较短时间的后贮就可以达到成熟。 本工艺是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利用露天大罐和传统后酵卧罐能缩短酒令,提高啤酒质量,增加产量,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7.
孟祥宏  牟玉艳 《酿酒》1999,(5):53-54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设备的引进,啤酒技术也日趋先进与完善,一些啤酒厂家先后废除了一些旧设备、旧工艺,比如,前酵工艺及前酵池的废除后,后发酵工艺也随之变化,大多数厂家采用了锥形罐的一次发酵工艺,即是将啤酒发酵的主发酵、后发酵、贮酒,这三个阶段全过程,在同一锥罐中完成,具有投资省、单位占地面积小、啤酒产量大、啤酒成熟快、发酵周期短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对于我厂来说,新扩建的18个容量为1032立方米的大卧罐不能被废掉,所以我厂技术人员根据本厂的资金情况,在原有卧罐的基础上,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厂情况的新工艺——前…  相似文献   

8.
0 前言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啤酒厂的发展迅猛急增,但大多数是属于万吨及万吨以下的小型厂,发酵系统的设计基本上是参考1982年全国啤酒白马山现场会议介绍的露天一罐法试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它们的工艺流程大致如下(以下叙述简称为老工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整、控制啤酒锥形露天罐发酵工艺,对原有的啤酒工艺,从温度,压力α-氨基氮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啤酒的发酵工艺有传统池式发酵和露天罐发酵。新建厂基本多采用露天罐发酵。为增大产量,缩短发酵周期,一罐法在不断的推广,发酵温度比原始酿造温度有所提高。目前露天罐发酵中仍有下列问题急待解决:由于罐的径高比比较小,水静任太大,风味物质的形成减少,而且罐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使酵母体内二氧化碳含量随之增高,进而使酵母细胞膜的流动性,渗透性和缺失度增高,而发酵速率、氨基酸的吸收减少。露天罐发酵的另一个缺点是在冷却过程中温度易形成分层现象,造成大罐发酵温度不一致。以下就啤酒酿造工艺最新技术作一介绍。1原料…  相似文献   

11.
索江 《啤酒科技》2003,(2):33-33,41
“一罐法”发酵的主要优点为:可以缩短发酵时间,前、后酵在一个罐内完成,省去了“倒罐”操作,避免了杂菌污染机会,降低了酒损。本文主要介绍露天发酵罐“一罐法”发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乳酸啤酒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啤酒厂的优质酵母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发酵性能良好的卡尔酵母HF1。以HF1为出发菌株,植物乳杆菌培养液作为生物酸化法糖化麦汁的pH值调节剂,在微型啤酒发酵罐中对生物酸化麦汁进行发酵,发酵后的嫩啤酒达到了GB4927-2001优质啤酒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用珠研1#啤酒酵母菌,根据麦汁的浓度、PH、接种量及温度四个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对无醇啤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优选,找出了较佳发酵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用工糖化法延长发酵周期和选用产风味物质高的啤酒酵母及用煮沸工艺的变化改善麦且等工艺进行进一步提高无酵啤酒风味物质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和初步研究。其中采用煮沸工艺的变化,改善麦汁组分的工艺能较有效地提高无酵啤酒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以高梁米为啤酒辅料,生产淡色啤酒的科研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以高梁米为辅料生产的麦汁组成成分较合理,蛋白区分亦较理想,成品酒质量与大米辅料啤酒基本一致,且感观及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这一实验成果为盛产高梁米地区的啤酒厂家以高梁米替代大米糖化生产麦汁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晓林 《酿酒》1991,(6):29-31
唐山市啤酒厂根据河北省计经委下达的1989年新产品开发计划,于1989年9月利用露天罐采取高、低浓度法酿造了10°P淡爽型啤酒,10月份通过了省级鉴定,并获得1990年河北省优质产品奖。酿造淡爽型啤酒的方法很多,根据我厂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了以下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1)采取酶法糖化,直接生产10°P麦汁进行露天罐发酵;(2)制备14°P和6°p的麦汁,分别发酵,发酵成熟后,合流过滤使混合的浓度达到10°P;(3)制备16°P和4°P的麦汁,分别发酵,发酵成熟后,合流过滤使混合后的浓度达到10°P。  相似文献   

16.
干啤酒,由于发酵度高,酒中残糖低,口味清淡爽口,后味干净,无异杂味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作为区别于普通啤酒的特征,干啤酒的真正发酵度至少应达到72%。因此,干啤制造过程中,发酵度指标的控制尤为重要。生产干啤酒主要有三种工艺:一是在糖化麦汁  相似文献   

17.
调整麦汁组成缩短发酵周期的探讨宋来新泉阳林业局啤酒厂(吉林浑江市泉阳134505)关键词啤酒,麦汁,酵母,发酵期,质量在啤酒生产中,想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还要确保啤酒质量,酵母很难适应,特别是啤洒酵母凝聚性强,发酵速度和发酵度低,我们决定通...  相似文献   

18.
在啤酒生产中,发酵温度控制的好环将直接影响啤酒的风味及质量。因此,如何准确控制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一直是各啤酒厂比较重视的问题。下面根据本人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就采用露天锥形罐的发酵温度控制问题谈几点看法。对温度的控制,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三段冷媒进行降温。所用的冷媒主要有酒精、乙二醇、丙三醇等。根据发酵的不同进程,可将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期、双乙酸还原期、降温期及贮酒期四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对温度的控制有不同的要求:1.主发酵及双乙酰还原期这个阶段发酵旺盛,产生大量CO2,由于发酵罐中下部CO2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现有10万吨啤酒的生产设备,对小麦啤酒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内容包括糖化、菌种培养、混合发酵、上面发酵等主要生产工艺。糖化工艺采用一次煮出糖化法,在糖化过程中采用程序升温进行蛋白质休止,增加一次分醪煮沸对强化蛋白质分解,促进凝固氮的去除非常有利。煮沸时酒花分三次添加,加量约8‰,发酵工艺采用了两种方式,即混合发酵方式(二罐法)与上面发酵方式(一罐法),以上面发酵工艺研究较为详细。发酵采用22~23℃的高温,其发酵速度快,双乙酰还原迅速。此发酵工艺所生产的啤酒新颖独特,风味上较普通大麦啤酒有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0.
乙醛是啤酒发酵过程中形成乙醇的中间产物,由于其在啤酒中含量较高时对啤酒风味有不良影响,啤酒中的乙醛含量越低越好。影响啤酒中乙醛含量的因素是复杂的,涉及菌种、原料及发酵工艺等多种因素。本文研究了糖化条件对麦汁组分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麦汁组分发酵液中最终残留乙醛的量。通过正交实验的方式在小试糖化的基础上测定啤酒乙醛含量的变化,通过剖析.希望能为啤酒厂提高啤酒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