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肩负 着新的时代责任与使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 挑战。在分析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社会进步需求及行业发展趋 势三方面新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 发展应当秉承的新理念。进一步阐述了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 育“产学研融合”实践方向包括响应国家战略、服务重大项 目、响应人民需求、探索学科发展四大革新方面。最后从教学 培养机制、教学实践体系、教学团队组合、教学模式拓展和教 学平台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新时 代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水平的高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发 展指引。  相似文献   

2.
常湘琦  朱育帆 《风景园林》2019,26(S2):35-40
就目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设计studio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开设背景、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团队等基本概况进行了介绍,并从教学模式、教师团队、研究主题等方面详述了从2005年设置课程至今的3个发展脉络,分别是2005年的起步阶段,2006—2010年的探索阶段以及2011年至今的国际交流阶段。风景园林设计studio硕士研究生课程发展至今具有四大特色,即选题的前沿性与复杂性、课程组织的国际化、打通业界边界与学制壁垒、关注设计逻辑与课程内外的完整性。最后,从新的环境新挑战、巩固中国本土性、风景园林师面对的新的世界议题几个层面展望了风景园林设计教育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新形势,新工科的提出成为高等工程教育为应对全球形势、国内工程教育发展形势和服务国家战略而做出的符合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案.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必然要求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培养将创新创造的设计水平与人文艺术精神并蓄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农林院校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该文针对农林院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的主要问题,从学生自主调查与研究视角分别提出了基于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引导下风景园林建筑课程的自主式学习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以感性与理性设计思维融贯为训练目标的渐进式教学范式.最后,以茶室设计教学为实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证明可推广应用到风景园林学科的其他实践课程中.  相似文献   

4.
张云路  李雄 《中国园林》2023,39(1):26-28
2022年9月在教育部新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风景园林学科转为专业学位,并将其专业学位类别上升到博士层次。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丰富和完善风景园林专业学科教育体系,高质量地培养出满足风景园林行业需求、富有实践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是时代所需和人民所向。以“要求-需求-追求”为线索,对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未来发展要求、目标、方向进行探索,提出了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应呼应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调整要求、响应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人居绿色发展需求、实现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内涵式发展追求的三大核心内容,并希望通过“提高站位、问题导向、质量优先、响应变革、产教融合、制度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体系,持续推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大变局中研发风景园林学的新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风景园林学正处于大变局中。文明发展、政 治态势、生态环境、技术革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刻变革决定了研 发风景园林学新引擎的必要性。学科的机遇和危机并重,其机 遇包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气候与生物多 样性治理的主流化,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需求,其 危机则体现为对学科的刻板认识、研究硬核缺失、行业被边缘 化和教育的僵化。农业和工业文明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发展的 3项驱动力分别是中国本土风景园林知行传统、苏联和东欧风 景园林相关教育与实践,以及西方风景园林学学科思想。在生 态文明新时代,需要研发具有高站位的学科发展目标、聚焦的 学科发展关键问题、完整的学科核心竞争力结构3个基本属性 的风景园林学新引擎,其原动力是包含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 观在内的价值观,助燃剂是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包含面 向国际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导航组件,基于风景 园林科学研究的助推组件,从科学研究到规划设计的转换组 件,基于高质量规划设计实践的示范组件,以及以地境营造为 核心的风景园林教育组件。  相似文献   

6.
融合与创新——景观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亚妮  宋功明  吕琳 《中国园林》2009,25(11):52-54
"设计基础"课程是景观学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核心入门课程.通过2008-2009学年一学期的课程创新、实践,从4个培养目标入手,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景观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如何在大的风景园林学科背景下,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艺术设计学,对创新与实践研究的背景、实践过程和实践的初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初步总结了一套适合景观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并对该课程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个性化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角度,探讨大数据时代风景园林学科教学实践的应变路径。阐述了风景园林学科与大数据之间的融合程度,提出在创新课程设置、师资队伍配备、教学方法等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LARP 601设计课Ⅲ”是美国宾 夕法尼亚大学风景园林系的核心设计课之 一。通过对该课程背景、场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和教学安排等内容的 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对中国风景园林教学和 实践的可借鉴之处,并对中国的城市更新等 提供新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敏  梁爽  汪洁琼 《风景园林》2019,26(S2):41-44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新经济模式发展对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核心课程景观学理论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提出风景园林理论教学,尤其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引领性、交融性、创新性、跨界性等多方面教学思维的转向,探索基于元思考建构学习路径的教学创新,包括:1)关注“关联拓展”,搭建基于知识结构的专业学习体系;2)关注“学以致用”,实现基于实践创新的专业学习进阶;3)关注“交叉融合”,培育基于知识元点的专业学习思辨。最后通过连续3年共97份教学问卷调研,总结梳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成效与意见建议,提出理论教学的进一步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梳理了民国至今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百年演变;剖析了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存在理论体系尚未建立、院校师资参差不齐、课程设置差异化、研究范畴模糊化等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理论体系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科全面健康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院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及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亟需解决。基于此,笔者提出在教学上进行资源整合的改革思路,主要从课程间的衔接、学科间的合作、校际间的联合3个层面探索新时期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2.
陈烨 《中国园林》2015,(2):101-105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专业硕士培养,需要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风景园林建筑的专题教学是既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又具有风景园林学科本身特色的教学项目。社会需求中将建筑与景观一体考虑的要求与对设计人员的知识构成的要求同比增长,历史渊源与现代发展机遇也相互交织。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基于知识点的风景园林建筑教学框架,通过调研、分析、实践,进而形成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对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晓博 《华中建筑》2014,(7):175-179
目前对于风景园林的教育研究有很多系统、宏观的考虑,这对学科教育的构架与发展方向的把握至关重要。而对于风景园林本科生教育的深入探讨,是将风景园林教育思想加以执行的关键。设计初步课程作为专业主干核心系列课程的开端,有着"首因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及以后从业影响深远。对于风景园林学设计初步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风景园林的学科内涵,考虑行业需求,在借鉴建筑学设计初步课程经验的基础上,突显专业特色。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该文从风景园林的学科内涵、从业实践,设计初步发展历程的角度,对设计初步课程展开思索,在设计初步课程的价值取向、能力培养、设置目标、内容与构架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期望对相关院校风景园林学设计初步的课程设置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注中国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后的学科特点和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与动向,了解国外经典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培养理念及使用专业教材的情况,分析国内建筑类院校与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特点以及国内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材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风景园林学专业核心课程范围的专业系列教材设计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赵欣杰  董琳  汪辉  陈硕蕾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12):52-57
为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机遇,探索符合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新形态教材的建设路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团队以《园林规划设计》第四版教材修订为契机,构建学生、教师、社会从业者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结合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研讨会,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教材建设意见调研。将各方主体意见进行分析、对比与整合,从价值导向引领、学科前沿把握、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联动及在线课程建设5个层面构建新形态风景园林专业教材建设体系。通过对本系列教材优化路径的探索,以期为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材建设提供参考,也为风景园林教育的优化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丁圆 《中国园林》2021,37(11):23
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科 学和艺术融合的应用型学科。作为艺术类院校的中央美术学 院,风景园林在教育强调科学理论的基础下,突出以“美”为 核心的风景园林设计的艺术素养训练和“行走-感知-设计” 的风景园林设计教学,探索从艺术创作思维到设计策略为一体 的风景园林特色教学体系。强调身体力行感知风景园林的“土 地感”和获取场地综合信息的敏感度,发现美的眼界和创造美 的心境,结合科学理性的分析,提高应对复杂社会问题和风景 园林专业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5)
安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积极探索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从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课程模块、教学方法和支撑体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设计,打造"1-2-3-4"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就是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标,设置专业基本素质培养和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两个课程模块,在实践教学中主要运用实践项目教学法、设计竞赛教学法、工作室制教学法这三种方法,并在师资团队、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社会服务这四个方面为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实际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回顾了包豪斯学校以基础课程教学和工作坊式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以这种教学模式为基础,针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学科特点和当前国内此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以强化综合性的基础课程体系为铺垫,以强化实践性与协作性的工作室教学方式为主体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本科教学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新的机遇开始显现。中国,开始一个新时代。2015年,《风景园林》杂志迎来10周岁生日,新的发展之路徐徐铺就。我们,蓄力寻求一个新时代。1缘起1.1杂志诞生的行业发展背景(1)学科发展陷入低谷中国是世界风景园林之母,风景园林发展有数千年历史。但直至1951年才创办造园学科并发展成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在1984年7月31日教育部、国家计委发出"印发《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的通知"中,"风景园林"专业首次出现在通用专业目录部分的土建类专业中。1980年代,全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规模很小,但是孕育着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李雄 《风景园林》2011,(2):28-29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风景园林学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学科。就目前风景园林建设项目的数量、规模和建造速度而言,当代中国的风景园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远远多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