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业无菌指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对原汁猪肉的商业无菌检验结果说明: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该产品是商业无菌的,保温库无需对其保温,这对工厂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无疑是一种福音。由卫生部批准的国际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于1990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一、材料与方法空听采用高频焊罐,214涂料,962罐型,肉源为四川万县。按班抽样,每杀菌锅抽取二罐,一般一天为一检验批,由检验员在罐头上标明杀菌  相似文献   

2.
罐头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长期以来都用作罐头商业无菌检验,即通过将样品保温观察至少5—10天后,再做内容物感官检查、测定pH和显微镜检查,以确定罐头食品中有无细菌繁殖。包括我国的CB/T4789.26—2003《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罐头食品商业无菌常规检验法》、美国FDA和AOAc的方法,对罐头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都采用这种商业无菌检验法。  相似文献   

3.
罐头食品的密封容器,就是要保证其内容物在杀菌后,不再遭受微生物的入侵,食用安全卫生,确保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意义。罐头食品经过热力杀菌后,在冷却、传递,包装,运输,贮藏过程中,都有可能受到微生物的入侵,并导致二次污染,发生罐头食品的腐败变质,而失去其食用价值。本文重点阐述影响罐头容器密封性能的因素,密封结构的检验方法,发生罐头食品的腐败变质,而失去其食用价值。本文重点阐述影响罐头容器密封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和研究一种快速的罐头商业无菌检验方法。方法:对BacT/ALERT 3D系统在罐头商业无菌检验中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适用性进行评估,建立了罐头商业无菌仪器检验方法并与传统罐头商业无菌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可靠,简便、快速、灵敏,全部检测过程可在3d内完成。结论:BacT/ALERT 3D微生物检测系统适用于食用菌罐头商业无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郑雄 《食品工业》2012,(9):137-139
通过简述现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标准的由来及执行标准的经验,指出该标准与其他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相比的独特之处,并对一些标准内容不解的现象进行澄清。只有重视封口与杀菌这两个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有效性,罐头食品才能达到商业无菌要求。  相似文献   

6.
金属容器内食品的热力杀菌是罐头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罐头杀菌的目的是获得商业无菌的产品。食品的商业无菌是指食品经加热处理后达到了既不含有存活的有害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内)存在,也不含有在正常的非冷藏的贮存及销售条件下能增殖的任何无害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存在的状态。本文着重说明杀菌温度偏差的纠正,用表格方式阐述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7.
<正> 自国家标准GB4789.26-89《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于1990年5月1日实施以来,至今已有10年。这10年既是我国罐头食品加工和经营(包括出口加工和经营)发生“两个根本性转变”的10年,也是检验检疫机构执行该标准(以及其他罐头食品检验标准,特别是《出口罐头检验规程》系列标准),对进出口罐头食品在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方面,实现从原先重品质检验转向重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8.
<正> 经常食用罐头安全吗?罐头食品中加防腐剂了吗?中国罐头工业协会顾问、高级工程师杨邦英先生对此指出:“在国际上,罐头食品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很卫生、很营养、很方便的食品,因为罐头食品内国际卫生法规不允许、也没有必要添加任何防腐剂。封口和杀菌足以达到商业无菌,保证了罐头的质量,罐头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咸鱼翻身,则必须全面达到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自国家标准GB4789.26—89《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于1990年5月1日实施以来,至今已有10年。这10年既是我国罐头食品加工和经营(包括出口加工和经营)发生“两个根本性转变”的lO年,也是检验检疫机构执行该标准(以及其他罐头食品检验标准,特别是《出口罐头检验规程》系列标准),对进出口罐头食品在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方面,实现从原先重品质检验转向重安全卫生检验;重口岸的最后一道把关转向重产地的检验监管;重最终产品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研究罐藏淡水龙虾软罐头的杀菌公式。依据GB/T 4789.2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对产品进行商业无菌检验,确定优化的杀菌公式为[(10 min-23 min-25 min)/121℃]×0.119 7 MPa。应用ASLT法预测产品的货架期,最终确定Q10为2.02,可得出在常温23℃时的预测货架期为774.5 d,即该产品的商业储存期为一年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罐头的需求逐渐增多,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自90年起将罐头的微生物检验、即商业无菌检验作为国家标准方法(以下称“方法”)。我们采集了10个厂家的鱼、肉类罐头进行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罐头食品厂杀菌控制装置的选择刘秀芳(福建省食品工业公司)在罐头食品生产过程中,杀菌是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关键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使罐头食品达到商业无菌,以利于长期保存。为确保罐头食品安全、卫生、许多国家都制订了杀菌GMP(良好的操作规范)。美国也制订了...  相似文献   

13.
参照国家标准对一批出现胖听和泄漏的橘子罐头进行商业无菌检验,接种酸性肉汤和麦芽浸膏汤均未见微生物生长,无法判断是否为非商业无菌。根据柯赫法则的原理,将胖听罐的汤汁接种到正常的糖水橘子汤汁中,汤汁产气变浑浊,经分离鉴定为酿酒酵母。研究表明,柯赫法则可以成功应用于罐头商业无菌检验,解决现行标准不能检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酸性罐头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与低酸性罐头一样都采用轻工业部部颁标准的方法,试验证明,部颁标准方法不适用于酸性罐头的微生物检验,而酸性水果罐头应改用新的方法——L—74法来检验微生物。 部颁标准中指出,罐头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均采用常规接种法,即以无菌手续进行接种,每罐接种缓冲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二支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罐头食品检验是按照轻工业部部颁标准进行的。标准规定罐头食品应“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所引起的腐败象征”。其细菌检验过程是:以无菌操作取罐头内容物1g(或1ml)分别接种于疱肉试管培养基、缓冲肉汤试管培养基中,在37℃保温培养后,检验五种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菌及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如发现以上五种致病菌,则判定罐头微生物不合格。  相似文献   

16.
肖英俊 《食品科学》1986,7(3):14-17
<正>罐头食品的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化学、微生物、物理及感官检验等几项指标。罐头属消费性商品,评价罐头的好坏主要是通过感官对“色、香、味”来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罐头食品发生酸败变质的原因,对从膨胀酸败的软包装蘑菇罐头中分离出的嗜热性厌氧芽孢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以及耐热、耐酸、毒理等特性的实验。该菌为热解糖梭菌,最适生长温度为55℃,专性厌氧,按商业无菌检验常无法检出。在55℃厌氧条件下能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故在含糖的罐头中可引起膨胀变质,无毒性但具有较强的酸败性。实验结果提示,罐头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进行杀菌,杀菌后,立即通风冷却,切忌堆放,尽快使温度降至43℃以下,保证达到商业无菌。销往非热带地区的罐头也应进行55℃保温实验。  相似文献   

18.
<正> 罐头食品生产中所执行的杀菌公式,对pH为4.6及以下的酸性罐头是以杀灭芽孢菌以外的微生物为准则;而对pH大于4.6的低酸性罐头是以杀灭肉毒梭菌芽孢为准则。这就所谓达到了商业无菌的要求,达到这一要求的罐头在正常的气温下可以长期存放,罐内不含有任何致病菌,也不会有其它微生物的繁殖。但是在罐头中还可能有少量耐热性更强的芽孢菌残在,只要开罐接种培养,还可能出现少数阳性结果,多年以来,各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很多。有人将阳性结果的罐头数对开罐总数的比例称为长菌率。长菌率虽因产品、原料、季节、地区等条件而异,没有明确的标准,但长菌率如果有异常的突出增加,对罐头的保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罐头食品细菌检验方法,多年来都是按轻工业部部颁标准规定的细菌常规培养法。近年来国外的检验方法,基本上是按“商业无菌”的要求进行的。检验手续较简便,效果也好。  相似文献   

20.
腐败罐头食品中的微生物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罐头食品是将食品或食品原料经过预处理,再装入容器,经密封、杀菌之后而成的食品。罐头的密封是防止外部的微生物侵入罐头内部,而加热杀菌则是要杀灭存在于罐头内部的致病菌、产毒菌和腐败菌。罐头食品经过这样的加工处理,一般来讲,是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