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染》2016,(7)
为了提高定形机废气净化处理效果和系统设备运行动态响应速度,降低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运用PLC、变频器及触摸屏等控制技术对定形机进行控制优化设计。通过PLC与触摸屏联合控制设计,解决了手动/自动转换、远程数据监控、控制精度不高及工艺流程操作繁琐等问题。通过变频器控制设计,可以实时调节定形机系统的流量和温度参数,达到了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晨 《金属制品》2015,41(3):40-43
化学镀铜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西门子S7-200型PLC、汇川MD320变频器、张力传感器、操作系统等组成。给出PLC控制流程图,并对PLC控制系统原理进行说明;通过变频器的接线以及参数设定,阐述变频器在系统中的控制作用;通过张力传感器调节实现生产线调速过程中的张力恒定,从而使其稳定运行。实际使用证明,设计的化学镀铜生产线全变频恒张力电气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客户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毛纺科技》2021,49(2)
考虑纺织厂生产车间空调系统温度控制中存在惯性大、非线性以及时滞等特点而导致控制精度低、难度大等问题,防止因温度原因造成产品品质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PID调节原理的动态控制算法,设计了以PLC为系统核心控制器的空调温度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数据信号,经由PLC进行模糊控制和PID调节,控制变频器、风阀驱动器等调节开闭。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稳定,过程中超调量小、响应速度快,系统温度调节误差小于0.5℃,节电12.6%,满足纺织车间温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央空调能耗在高层建筑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空调系统节能成为降低高层建筑能耗的关键因素.为保证在大气温度最高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在中央空调设计时应按满负荷设计,并留有一定的富裕量,因此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在正常使用时,存在着能耗过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该2个系统中采用了变频节能技术,通过温差控制变频器的频率,调节水泵的转速,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业企业中节能问题,研究了变频调速技术的工业应用,有针对性地选择水泵调节作为变频实际应用的样本,建立了一套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获得成功后,又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设计出新型的PLC控制系统来实现单台变频器对多台水泵的变频调节.创造了节电和节约投资的新型“双节约”模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基于MM440变频器和S7-300PLC的变频恒压控制的方法,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水管管网压力的变化,将测得的电信号传输给S7-300PLC,经过分析运算后,由S7-300PLC输出给MM440变频器,从而控制水泵的转速,并利用Win CC flexible设计了系统的人机界面,实现了系统的实时监控。变频恒压供水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供水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PID参数自整定在PLC中不易实现的问题,基于OPC技术有机结合MATLAB和PLC设计了一个在线PID模糊自整定系统.MATLAB从OPC服务器实时获取过程对象数据,通过模糊逻辑推理,产生修正值,在线返回修正PLC程序中的PID参数,经PLC的运算输出给变频器来调节水箱液位,实际运行证明该系统的设计有效提高了水箱液位系统的控制性能,为复杂算法在PLC控制中的方便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中央空调实验系统进行了监控方案设计,采用了MICROMASTER420变频器和C9090A多功能控制器进行PID调节和控制,并应用MCGS组态软件实现监测参数实时采集、显示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9.
水暖锅炉是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重要的动力装置和供暖设备,但是长期以来,水暖锅炉大多采用比较传统的人工控制,由此导致其自动化程度不高、温度控制稳定性差、水温控制精度差、水温控制效率低、资源消耗比较大。本文设计一套基于PLC控制的水暖锅炉系统,使其能够完成对水位、温度的自动调控。论述水暖锅炉的基本结构、水暖锅炉系统加热流程,对PLC的控制系统的调节进行理论分析。通过使用三菱FX2N-16MR型号的PLC,利用顺序控制的程序设计思路基于Gx Develop软件开发控制程序,并逐步分析说明设计程序的运行功能,实现锅炉的自动温控功能。通过对水暖锅炉及PLC控制的研究,论证PLC控制技术在水暖锅炉系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使用PLC和变频器通过PID调节实现恒压供水;采用一台变频器拖动多台水泵运行方式,实现自动切换;系统对PLC和变频器实时在线监控,现场无人值守;系统可完成数据采集和集中监控,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分季节PLC步进算法节能自控系统在纺织空调中的应用。分季节PLC步进算法节能自控系统分夏季、过渡季和冬季3个调节模式,使用该算法对车间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独立控制,较好地解决了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耦合难于控制的问题。在盐城某纺织厂的测试效果优于设计要求,系统稳定运行时车间相对湿度误差控制在3个百分点以内,温度误差控制在±0.7℃以内。认为:该套自控系统对温湿度的控制效果较好,节能效果显著,平均节电率可达到8.21%。  相似文献   

12.
组合式空调的节能策略与控制程序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卷烟生产企业采用PLC对空调系统进行调节,其程序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组合式空调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PLC程序设计过程中可采用两种节能策略:①最大限度地使用室外新风作冷源;②送风机频率根据送风温差进行控制,而非传统的由送风压力控制.同时,阐述了室内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原理和PID自适应控制、空调系统的串级调节等控制策略.实际应用表明,两种节能方案效果显著,可节能8%左右,性能可靠,采用PLC作为控制器设计的控制程序满足了生产车间对室内环境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艾默生网络有限公司的PLC、变频器在工业洗衣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利用艾默生PLC与变频器强大通讯,结合人机界面组成一控制系统,满足了对工业洗衣机运行的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设计自动封塑灌装机控制系统。运用PLC技术和PID调节技术,控制加热棒的温度,同时控制包装薄膜的送给长度,使得该系统运行效率有显著提高;采用HMI来设计系统的操作控制、报警显示、延时设定、温度设定及产量显示界面,同时触摸屏与PLC进行实时通信,以满足用户对功能的需求;最终通过合理选取系统硬件,实现了封塑过程中加热棒温度的实时、可靠控制。  相似文献   

15.
《广西轻工业》2016,(11):67-69
采用昆仑通态触摸屏TPC7062K、三菱FX3UPLC、三菱FR-E700变频器设计与实现一个通过触摸屏控制PLC模拟量输出到变频器,再由变频器控制电机、传送带等执行机构进行调速,并手动模拟推杆动作的控制系统,详细说明系统的整体设计和触摸屏的通信设置、界面设计及下载,分析典型的PLC程序,简介变频器的参数设置等。系统运行良好,能实现设计功能,既能用于企业生产,又可以用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刘为国  卢祥胜 《金属制品》2011,37(4):48-50,56
介绍直进式拉丝机的工作特点及过程,说明其运行中速度调节的原理。该控制系统由西门子公司的触摸屏TP170A,S7-300 PLC,汇川变频器MD320及位移传感器等组成。触摸屏、PLC及变频器之间采用PROFIBUS通讯方式,减少了接线,增加了控制的灵活性。分析系统运行时主给定速度与辅助调节速度的量值关系,提出了辅助调节的速度幅值跟随主速度同比例变化的控制方式,解决了系统运行中稳定性与快速性的矛盾。给出系统控制框图、辅助速度调节示意图和变频器相关设定参数,并对不同运行速度时变频器速度环PI调节参数的线性切换进行论述,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通讯中断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工技术以及自控技术的发展,继电器控制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电机变频控制成为发展的趋势。在工业自动化中,基于PLC和变频控制电机已经成为基本要求。文章通过PLC开关输入输出来控制变频器的多功能输入,通过变频调速实现电机的控制,通过RS485来建立PLC变频器的通信,充分发挥PLC与变频器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德义 《广西轻工业》2009,25(9):50-51,54
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主要介绍了微机集散式控制方式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PLC控制系统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以及PLC和微机联接购成的两级测控系统对中央空调系统采用的集散式控制,说明用可编程控制器和微机的共同完成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的优势,比单独适用微机控制的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更加方便、经济、灵活。  相似文献   

19.
施耐德公司近日提出紧密纺细纱机控制系统方案,在这套控制方案中,3套由施耐德电气公司生产的Twin Line系列伺服驱动系统和无刷伺服电机.分别控制前、后罗拉以及钢领板。此外,该系统还采用1台ATV71变频器控制主传动电机.1台ATV31变频器控制风机。整个紧密纺细纱机控制系统采用Micro PLC控制,Micro PLC与变频器及伺服间采用高速CANopen总线进行通讯,系统操作和监控功能由黑白触摸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以写字楼的中央空调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为对象,设计了以PLC为核心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实现了中央空调的自动控制。基于当前中央空调行业冷水机组的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为起点,对楼群制冷和制热方面进行分配和能源管理优化为目的,然后加以群控为手段来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