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销售电价交叉补贴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存的销售电价交叉补贴已成为电力工业发展中必须正视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交叉补贴和电力普遍服务理论出发,借鉴国外解决电价交叉补贴的经验,针对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各阶段,设计了销售电价交叉补贴解决方案,并对方案的应用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销售电价体系中交叉补贴问题“面广、量大”,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各类用户与同类用户之间,而且补贴额度高.它不利于我国销售电价结构的调整,阻碍了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工作的推进.针对我国销售电价交叉补贴问题,深入分析了我国销售电价交叉补贴的现象,提出了交叉补贴的理论评估方法,并探讨了交叉补贴的成因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价交叉补贴的存在使得工业部门用电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企业的发展和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此,运用价差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对我国工业部门电价交叉补贴的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部门电价交叉补贴规模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从2008年的190.54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910.42亿元;不同时期我国工业部门电价交叉补贴规模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2008—2014年期间价格机制是影响我国工业部门电价交叉补贴规模变动的最大因素,2015—2018年工业部门电力消费量成为最大影响因素。所提方法可为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我国电价交叉补贴的解决路径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叶泽  姚军  吴永飞  何姣 《中国电力》2019,52(12):113-122
电价交叉补贴具有严重的非效率性和非公平性,其准确计量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电价水平以及交叉补贴解决机制的设计。电价交叉补贴计量的关键在于基准价格的核定,传统的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方法虽然考虑了电力企业的收支平衡,但并不是福利最优的定价结果。沿着需求定价的角度出发,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电价交叉补贴的计量模型,模型以用户需求定价和需求函数构建为主要工作。结果表明:交叉补贴和社会福利与用户的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以及管制机构的福利权重系数有关。最后,本文通过实证模型准确地计量了各类用户的自价格弹性以及交叉价格弹性,测算了我国电价交叉补贴和对应最优社会福利的大小,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是输配电价改革的关键,对中国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综合考虑中国输配电价改革和各电压等级各类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构建各电压等级各类电力用户电价交叉补贴测算模型并以中国北方某省为例进行实证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省居民生活用户和农业生产用户为交叉补贴享受方,其中居民生活用户享受的交叉补贴最多,占这两类用户享受的交叉补贴总额的92.84%;大工业用户和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户为交叉补贴提供方,其中大工业用户提供的交叉补贴最多,占这两类用户提供的交叉补贴总额的51.59%;电压等级越低,居民生活用户和农业生产用户享受的电价交叉补贴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运用峰谷电价可以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用户电能成本,有效地减少电网备用容量,减少和延缓电源及电网投资,对于提高电网经济运行及全社会资源配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峰谷电价执行效果的显现,近年来物价部门对于峰谷电价执行范围进行了调整,针对这一政策,从传递不对等电价信息、释放反向激励信号、加剧电价交叉补贴等3方面对峰谷电价执行范围调整的主要特征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妥善处理双轨市场交叉补贴是推进改革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依据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结构中各类用户交易方式的特征,将交叉补贴作为外生性、政策性成本独立项,按照成本外部化原理,构建了不同市场交易情景下机理趋同、成本要素和成本属性界定清晰的电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交叉补贴的“明收明补”机制及平衡机制。通过算例实证研究发现,现行交叉补贴处理机制会导致收支不平衡、不同市场电量分摊责任不均等、工商用户承担交叉补贴责任加重等问题;设计的明收明补、供需侧动态收支平衡、补贴退坡等一套机制,将有助于纠正制度安排偏差,可以有效解决双轨市场交叉补贴供需侧矛盾。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域、历史、政策等原因造成甘肃电网工农业电价交叉补贴的现状,导致电力、水资源的低效率使用及浪费,同时造成工商业及居民生活用电不合理的电费负担,给电力企业市场开拓带来了负面作用,也严重影响了甘肃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探讨,提卅彻底废止通过电价进行工农业交叉补贴的做法,建议设立灌区农业扶持基金,对提灌工程和农民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9.
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电价不改革,电价不能合理化,电价改革就会裹足不前。电价改革应当走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前面。我国当前电价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电价水平严重偏低;二是电价结构严重扭曲;三是电价与其他能源比价严重不合理。这三大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居民电价严重偏低。居民电价在各种电价中严重偏低是电价结构严重扭曲的主要原因,是各类电价实行交叉补贴的主要原因,居民电价与其他能源比价不合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我国经历了8次电价调整,均执行少提高或不提高居民生活用电电价的政策.像工业用电一样对用户类别加以区分,实施有差别电价.虽然电价计算比较简单,但同时也形成了居民生活用电电价严重偏离其供电成本的倒挂现象,产生了严重的交叉补贴,即供电成本较低的工商业用户补贴供电成本较高的居民生活用电.2010年,我国在所有省区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因此,居民生活阶梯电价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价格歧视的区域差别电价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阶段电价体系中,是采用反映供电成本还是交叉补贴的销售电价定价模式需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销售电价与需求弹性系数的关系。基于福利经济学建立了交叉补贴和价格歧视模型,并在差别电价和统一定价2种模式下对模型进行讨论,分析了生产者的总利润、消费者剩余和整个社会福利。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区域电价中价格歧视定价模式优于单一垄断定价模式。农村和城市区域差别定价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方法的相关分析。结论是:电价改革中应该注意到区域差别电价政策的合理性,从而通过改革及加强监管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短期电价预测综述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准确的短期电价预测可为市场参与者的竞价策略提供指导,从而减少参与者的竞价风险,为其带来稳定的收益,因此短期电价预测已成为电力市场中的研究热点。结合1997年以来的相关文献对短期电价预测进行了综述。在分析电价基本特点和电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对时间序列法和神经网络法这2种常用的电价预测方法进行了评述,探讨了各方法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最后对电价影响因素选择、数据预处理和电价预测工具的选择这3个电价预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短期电价预测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翠清 《电力学报》2006,21(3):397-399
针对现行电价存在的问题,根据制定电价的原则分析了我国电价体系中存在的误区,并指明建立标准明晰、比价合理、繁简适当的电价体系是我国是电价结构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系统边际电价预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贾嵘  蔡振华  康睿 《高电压技术》2006,32(11):145-148
系统边际电价是电力工业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电力市场的杠杆和核心内容。为克服神经网络预测法易陷入局部极小,隐层数不易确定,训练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搜索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系统边际电价预测方法,该方法对相似搜索得到的相似日的负荷—电价数据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电价预测模型,同时利用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自动选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关参数。用美国加州电力市场的真实数据做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电价问题及电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祖斌 《湖北电力》2002,26(1):46-48
针对我国电价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电价的成因和各种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和电价管理体制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6.
电力需求短期分时价格弹性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产经济学中的要素派生需求理论,论证了电力需求对峰谷电价短期价格弹性的特性,揭示了自弹性和交叉弹性之间的关联性,得到各时段自弹性与交叉弹性之和为0的结论,其物理意义是各时段电价等幅变化在短期内不改变用户的日用电分布。作为上述结论的应用,提出了在季节性峰谷电价定价中,在达到一定负荷控制目标的同时调节电力公司和用户效益分享比例的方法。最后对短期价格弹性的特性进行了实例验证,并对所提出的季节性峰谷定价方法给出了数字算例。  相似文献   

17.
电力市场环境下价格突变的机理分析和风险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电力市场的价格存在不确定性,描述了电力市场中异常价格的类型.预防和规避市场的价格风险,是建立公平、有序、稳定的电力市场的关键.通过对加州电力市场价格的统计,分析异常价格出现的规律,剖析了影响电力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介绍了价格突变的预测方法,提出了结合价格预测和风险防范的市场竞价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