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凝土真空脱水工艺于1935年由瑞典籍美国人K.P.Billner所发明。40年代初期,该工艺主要用于军事和土木建筑上,设备也得到了发明者及其助手的不断改造和完善。50年代,该工艺在欧洲和其它一些地方得到了使用。在瑞典,真空脱水工艺设备进一步发展完善,设备更加轻便灵活,易于操作,并增加了定向导轨、移动导轨及插入式振动器、表面振动器和抹光机械。如果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较高,可用该套设备在新浇混凝土表面铺设一层人造石材。表面处理最有效的投资混凝土表面质量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寿命及以后的维修费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一座桥梁工程,表  相似文献   

2.
<正> 混凝土真空脱水是一种能改善与提高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先进施工工艺。六十年代末期,瑞典研制出结构简单、能耗低、使用方便的真空脱水机组,使混凝土真空工艺得到迅速发展。美国、苏联、欧洲、日本等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真空脱水装置真空度分析@王凤军(中国建科院建筑机械化所廊坊)混凝土真空脱水装置做为真空处理混凝土工艺的关键设备,在我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脱水装置的真空度是指其真空发生系统所能建立的真空程度。这一指标既是有关脱水装置研究、...  相似文献   

4.
平面混凝土真空脱水的作用机理及工艺参数,国内外均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尽管垂直面混凝土真空脱水工艺在美国、苏联、丹麦、瑞典等国进行过应用,但对其作用机理及工艺参数的确定,尚缺乏较为系统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解保柱 《建筑技术》1990,17(11):29-30
近几年来,真空混凝土脱水工艺技术广泛采用上吸法,用于平面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道路、机坪、建筑物的楼层现浇板等。我公司将侧吸法真空混凝土脱水技术应用在某小学教学楼工程40根钢筋混凝土圆柱上获得成功,本文介绍该工艺模板设计、制作、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和真空作业等环节。侧吸法真空混凝土脱水工艺对柱子断面的要求为矩形柱要有一对对应边尺寸小于500mm,圆形柱直径≤500mm,柱子的高  相似文献   

6.
缪昌文  薛建新 《建筑技术》1993,20(4):227-229
近年来,混凝土平面真空脱水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水泥混凝土道路、机场道坪、市政交通及预制构件、现浇工程等领域,其优越性已得到社会的重视与承认。对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的垂直面真空脱水显得更为重要。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对现浇混凝土梁、柱进行垂直面真空脱水,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 1 混凝土垂直面真空脱水作用机理混凝土垂直面真空脱水工艺是利用混凝土真空脱水专用设备,借助大气压与吸垫内形成的真空负压间的压力差,克服混凝土颗粒间的内聚力和粘附力,使混凝土结构受到各向挤压作用,将混凝土内多余的水分和空气排出,以达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真空处理是一种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成型条件和物理力学性能的简便易行的工艺。混凝土真空处理原理,包括脱水密实原理及混凝土结构形成的作用机理。以往人们主要研究分析了脱水密实原理,且在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1992,(2):8-11
V82型混凝土气垫薄膜真空脱水装置(简称V28型吸垫)是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等单位于1982年创造的,主要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等工程施工。于1983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为使这一先进实用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透水模板衬与真空脱水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浇注低水灰比混凝土,探讨以中高强度配比的真空成型混凝土达到高强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 降低水泥的比表面积可提高低水胶比混凝土的真空脱水率,进而提高混凝土抗冲磨性能;采用透水模板衬和真空脱水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可使配制强度为C50的真空成型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达到或超出配制强度为C70的非真空高强混凝土,由此可减少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真空脱水工艺提高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机理在于其明显降低了混凝土孔隙率,靠近表层的混凝土最可几孔径、临界孔径和平均孔径均明显减小,孔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真空脱水技术决定了真空混凝土具有结构良好、表层结构特别致密的特征,这一结构特征决定了真空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抗裂性、抗冻性、耐磨性、抗渗性良好的性能特征,所以混凝土真空脱水技术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它特别适合在有耐磨、抗渗、抗冻、抗裂要求的混凝土路面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真空脱水混凝土的测试方法是目前推广使用混凝土真空脱水工艺的一个重要问题。联邦德国和瑞典的测试方法是采用在真空脱水混凝土板块到达一定强度后,用取岩芯钻钻取圆柱体试块,或者用岩石锯锯取立方体或棱柱体试块,按规定尺寸经过加工后,进行强度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物件的实际性能,缺点是混凝土构件被破损,需有专用工具且较费工。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任务与意义混凝土真空脱水工艺在提高工程及制品的质量。缩短工期、节能节材方面所显示的优越性已为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表明,常温下经真空脱水后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改善。然而,有关低温下真空  相似文献   

13.
脱水密实工艺最常见的有三种方法,即离心、真空、挤压工艺。此外,还有压制脱水密实工艺。其特点都是在外力作用下,将多余水分挤出。一、离心脱水密实成型工艺离心密实成型是流动性混凝土混合料成型工艺中的一种机械脱水密实成型工艺。它是由离心力将混合料挤向模壁,从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真空吸水是机械脱水方法之一,它方便了施工,提高了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国外被列为七十年代混凝土施工四项新技术之一。近年来,国内对混凝土真空工艺的原理、工艺、设备等也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使用的真空装置大多比较笨重,电耗大,不能适宜于现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真空吸水工艺是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一种先进工艺。它是在浇灌、振捣、抹平后的混凝土表面铺上吸垫,启动真空设备,从混凝土中吸出游离水,以降低混凝土水灰比的一种方法。经过近几年的施工实践,这个工艺已日趋成熟,广泛用于道路及大面积工业厂房地坪的施工,并推广到机场、港口、大坝、厂房等方面。现在将施工工艺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联想研发大厦工程为全现浇框筒结构 ,总建筑面积4 92 18m2 ,地下 2层 ,地上 11层 ,标准层面积 36 5 0m2 。自地下2层至地上 9层主体结构都处于冬季施工阶段 ,工期非常紧 ,标准层结构施工安排工期 7d ,为提高现浇梁板混凝土抗冻性能及早期强度 ,采用真空脱水技术 ,梁板混凝土为C30商品混凝土 ,坍落度 16 0± 2 0mm ,水灰比 0 3~ 0 4 6。1 混凝土真空脱水原理混凝土真空脱水工艺利用真空脱水专用设备 (真空泵、真空室、吸水垫等 ) ,借助大气压与吸水垫内形成的真空负压的压力差 ,克服混凝土颗粒间的内聚力和粘附力 ,使混凝土受到各…  相似文献   

17.
经真空脱水工艺处理的钢纤维混凝土覆面的混凝土(F-PC_V)与普通混凝土(PC)相比,其抗拉强度提高65.4%,抗弯强度提高38.9%,耐磨性、孔结构和抗渗性也均有显著改善,因此用于道路工程可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而且施工也比较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联想研发大厦工程全现浇框筒结构,总建筑面积为49218m2,下2层,地上11层,标准层面积为3650m2。程自地下2层至地上9层主体结构都处于期施工阶段,工期非常紧,单层标准层结构工工期仅7d,为提高现浇梁板混凝土抗冻能及早期强度,采用真空脱水技术,梁板混土为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拌合物落度为160mm±20mm,水灰比为0.3~0.46。一、混凝土真空脱水原理混凝土真空脱水工艺采用真空脱水专用备。设备主要包括真空泵、真空室、吸水垫,借助大气压与吸水垫内形成的真空负压的力差,克服混凝土颗粒间的内聚力和粘附,使混凝土受到各向挤压作用,从而将混…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经真空脱水后打破原有"固‐液‐气"三相平衡体系,引起混凝土强度、表观密度、含气量等指标参数的改变。通过采用"上脱水"式真空处理工艺对水泥混凝土试验地坪进行真空脱水,研究了不同部位混凝土28d强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经真空脱水后混凝土内部体系组分的变化与强度值波动的规律。试验结果显示:真空脱水后不同部位混凝土强度变化较大,强度受设计强度、脱水真空度、真空影响深度及脱水处理时间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引气剂的掺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最有效的手段。但引气剂的掺入同时会引起混凝土其它性能降低。如强度、耐磨蚀能力等性能将大大降低。这使得引气剂混凝土不能完全满足寒冷地区有冲刷耐磨要求的水利抗洪工程的需要。本文着重研究了真空脱水工艺与引气混凝土复合后的混凝土的结构及耐久性,并将这一复合混凝土的结构参数与耐久性参数与引气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及真空混凝土的有关参数作为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处理可明显提高引气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不影响其抗冻性,而且可以提高300次冻融循环后的表面质量。含气量3.0%的引气混凝土。经真空处理后可获得最佳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抗冻性、抗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