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目前稠油降粘开采技术(包括加热降黏法、掺稀降粘法、化学降粘法、改质降粘法和微生物降粘法)的降粘机理、优缺点和研究进展。经过比较分析,油溶性降粘剂与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助剂的复合降粘开采具有较好的优势,应优先考虑。改质降粘和微生物降粘开采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未来稠油降粘开采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稠油集输降粘方法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稠油集输中目前常用的降粘方法(包括稠油改质降粘、加热降粘、掺稀油降粘及化学降粘等)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分析认为,采用化学降粘方法进行稠油降粘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埋藏深,油藏内温度高,在地层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而开采中,沿井筒流动过程,由于温度降低,粘度增大,原油流动性变差,必须采取井筒降粘工艺才能使原油采出。本文在塔河油田稠油特性基础上,介绍目前采用的稠油降粘工艺。其中稠油降粘工艺主要包括物理降粘、化学降粘和复合降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部分油田的采油过程的具体分析,简要的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几种稠油降粘的方法,并对这几种降粘的方法的利弊加以分析,指出适合我国油田开采的降粘措施,从而提高油田开采量同时减少油田的损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部分油田的采油过程的具体分析,简要的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几种稠油降粘的方法,并对这几种降粘的方法的利弊加以分析,指出适合我国油田开采的降粘措施,从而提高油田开采量同时减少油田的损耗。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降粘剂存在降粘费用高、加剂量大、环境效应等问题,以辽河稠油为研究对象,根据乳化等效应提出了稠油加醇降粘的研究思路。采用流变测试技术,研究了醇种类、加醇量对辽河稠油流变性的影响。旨在计算加醇用量和评价降粘效果,进而为稠油加醇降粘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索经济型、环境友好型化学降粘技术起到铺垫作用。实验用低碳醇掺辽河稠油油样,拟合粘温曲线、流变曲线,结果表明低碳醇中,正戊醇为降粘效果最好的醇,且降粘效果与醇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部分油田的采油过程的具体分析,简要的介绍目前我国使用的几种稠油降粘的方法,并对这几种降粘的方法的利弊加以分析,指出适合我国油田开采的降粘措施,从而提高油田开采量同时减少油田的损耗.  相似文献   

8.
我国稠油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约为250亿吨左右,占石油总地质储量的28%。降低稠油黏度和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重点了研究采用化学方法对稠油进行降粘,并进行一系列的降粘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乳化稠油降粘和化学降粘剂降粘的降粘效果及使用条件,最终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稠油是一项重要资源,但常规方法开采、运输困难,解决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降粘。本文从物理、化学、微生物三个角度综述了稠油降粘开采技术,并分别就它们的几种主要类型进行展开论述,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热采法、掺稀油法、超声波法等物理降粘技术相对成熟,已有应用实例。化学降粘包括改质降粘和乳化降粘等,是目前重点研究对象。微生物降粘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复合降粘则综合应用多种原理。对于降粘驱油效果评价,动态评价方法正在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微波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以其独有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石油领域中,利用微波加热稠油降粘的方法是一种新思路。文章简述了微波加热所具有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综述了微波加热稠油降粘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我国东部的多数管线长期处于低输量或者间歇输送的状态,造成东部地区的稠油在输管中凝固,产量逐年降低,经济效益不高,对此,加强改进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极其重要。本文通过了解及分析稠油的高粘机理,简单阐述了我国相关的稠油化学技术及其降粘原理,根据不同降粘剂的降粘效果,适当采用相应的降粘技术,包括水溶性的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稠油化学降粘剂的降粘技术等,确保了我国稠油的顺利开采及输送,不仅有效降低了我国稠油的开采成本,而且为我国的稠油开采工程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我国东部的多数管线长期处于低输量或者间歇输送的状态,造成东部地区的稠油在输管中凝固,产量逐年降低,经济效益不高,对此,加强改进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极其重要。本文通过了解及分析稠油的高粘机理,简单阐述了我国相关的稠油化学技术及其降粘原理,根据不同降粘剂的降粘效果,适当采用相应的降粘技术,包括水溶性的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稠油化学降粘剂的降粘技术等,确保了我国稠油的顺利开采及输送,不仅有效降低了我国稠油的开采成本,而且为我国的稠油开采工程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旭  乔英杰  王世虎  孙克己  徐晓慧  孙晋红  王金本 《应用化工》2009,38(8):1087-1089,1104
以丙烯酰胺与自制的表面活性单体进行无规共聚,合成了5种聚合物降粘剂(ICA),考察了5种ICA对渤海SZ36-1油田稠油的降粘效果。结果表明,具有良好降粘能力的ICA-2降粘剂在混合体系浓度为800 mg/L,接近地层温度60℃时,降粘率高达90%以上,对20~30℃的渤海稠油具有更为明显的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辽河油田曙1-20374井目前存在的油帽粘度高、关井时间长、在套管内形成死油帽,难以进行捞油作业等问题,进行了生物酶稠油降粘在捞油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分析了降粘机理及影响降粘率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生物酶稠油降粘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原油的粘度高而难以采出问题;当温度为50℃时,生物酶降粘效果最好;超过50℃,降粘效果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生物酶用清水配样比用污水配样效果好,对超稠油效果不明显;生物酶稠油降粘技术相对成本较低,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孟鑫 《清洗世界》2020,36(3):33-34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这就加大了我国能源的消耗量。稠油和一些油气资源的应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同时稠油在开采的时候,需要降低其粘度,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对稠油实施降粘技术。本文主要针对稠油降粘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稠油降粘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宇  宋天民 《河北化工》2009,32(11):27-29
稠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轻油含量少的特点,使得开采和输送稠油的工艺难度大,增加了开采和输送的成本,为了能够合理、经济地开采和输送稠油,必须对其进行降粘。对目前稠油开采和输送中的降粘方法及应用概况进行了研究,包括开采中所应用的蒸汽吞吐、蒸汽驱、火驱法和输送中所应用的乳化降粘法、稀释法、低粘液环输送法、添加油溶性降粘剂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稠油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和输送难等问题,综述了各种稠油降粘技术的降粘机理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各降粘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稠油的高效开采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规稠油井人工井筒加药不连续、劳动强度大,研制了稠油井井筒降粘连续加药装置,实现了井口连续均匀滴加的工艺要求,有效克服了常规加药有效周期短、降粘效果不连续、安全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稠油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约为250亿吨左右,占石油总地质储量的28%。这些稠油主要分布在东北的辽河油田、东部的胜利油田、西北的克拉玛依油田及中部的河南油田。其中,储量最多的是辽河油田,绝大部分稠油埋藏深度为1000~1500m。由于稠油富含胶质和沥青质,黏度高、密度大和流动性差,给其开采和集输带来很大困难。降低稠油黏度和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本文重点研究采用化学方法对稠油进行降粘,并进行一系列的降粘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乳化稠油降粘效果及使用条件,并最终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稠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国际上通常称为重油及沥青,是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的特点是沥青胶质含量高,一般含蜡量较少,因而原油粘度很高,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很大,过去很长时间无法开采。因此,我们采用了掺液降粘工艺对其作业,力图使其降粘,达到可以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