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胡状集油田分层注水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胡状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严重非均质,为此开展了多层水驱油室内试验及分层启动压力测试,提出开发层系层间渗透率级差控制在6倍以内,对不同的渗透率级差及启动压力差值的井、层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不断提高水驱动用储量,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对于低渗透油田往往伴随着更加严重的油藏非均质性,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含油层系多,物性变化大,油藏类型多样,为了解决层间矛盾问题,均普遍采用了分层开采的开发方式。分层采油工艺能够有效防止层间干扰,减少层间矛盾,保持各油层的均衡开采,提高整个油田的采收率,因此其技术性能是否先进、是否具备适应性,将直接影响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下面以陇东油田里74井为例,谈谈我对分采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3.
分层采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层间干扰问题,提升油田采收率。油田在开发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油田整个生命周期考虑,提出基于油田发展阶段的分层采油技术,详细论述了油田开发初期、机械采油阶段、可调层配产阶段、智能分层采油探索阶段相应的分层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油田笼统注水开发条件下产生的层间干扰问题,开展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中采用30 cm×30 cm×4.5 cm的三维平板物理模型,对比笼统注水和分层注水的开发效果,并利用岩心内置的微电极对实验过程中岩心含油饱和度变化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注水开发条件下的低渗层、中渗层、高渗层吸水量分别为0.42、0.44、0.53PV,吸水量比值接近1∶1∶1.2,各渗透率层得到了有效开发,动用贡献率分别是22.50%、27.35%、50.15%,采出程度分别是7.11%、7.82%、10.94%,总体开发采收率为25.87%。笼统注水开发条件下,三个储层渗透率的差异带来的层间干扰影响相对严重,尤其是油井见水后,高渗透率储层吸水量逐渐增大,对中低渗透率储层吸水量的影响也逐渐增大,最终低渗层、中渗层、高渗层吸水量分别为0.02、0.28、0.80 PV,高渗层吸水量相对低渗层吸水量的比值高达40∶1,各渗透率层动用贡献率分别是1.19%、30.46%、68.35%,采出程度分别是1.83%、6.82%、11.16%,总体开发采收率为19.81%,较分层注水开发低了6.06个百分点,可见采用笼统注水方式中、低渗透率层开发程度有限,尤其是低渗透率层,未形成有效的水驱波及范围,导致动用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油层层间渗透率的差异程度是影响多油层油田开发效果的根本原因,不同油层由于渗透率的不同,在吸水能力、出油能力、水线推进速度、注采平衡状况和压力保持水平等方面相差是很大的。不同渗透率油层合在一起开发,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层间的相互干扰,大大影响油田开发的效果。通过该井的分析认为,多层合采影响着产层的出水机理。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区的低渗透油藏多数开发单元小层数比较多,采用一套层系开发,层间矛盾突出,开采效果差,需要细分层系开发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而层系细分的首要工作就是确定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建立概念模型,利用正交设计并结合方差分析方法,确定了低渗透油藏影响开发效果的显著性因素为平均粘度、平均渗透率、渗透率级差以及粘度级差;同时利用级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上述显著性因素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渗透率级差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马寨油田是一个低渗透强亲水油藏,层间差异大,原油粘度低,流度大,井网密度大,由于多年的合采使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0.8%,地下处于水洗油的状态,工业采出程度仅为76.6%。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寨油田的开采现状与特点,论述了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潜力,然后通过岩心实验证明了马寨油田分层开采可以提高采收率,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了该结论。为该油田的层间产能接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开发方式,对同类油田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永 《广州化工》2013,(23):140-141,148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油水关系进一步复杂,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配套形成了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分采泵分层同采等分采新技术。形成了针对层间油水关系认识不清及频繁换层油井的不动管柱换层采油技术,实现任意反复换层开采;针对多轮次卡封失效、大跨距卡封、小直径卡封等疑难井卡封分采技术,可提高卡封有效期;针对单层开采经济效益差,管理困难井的分采泵分层同采技术实现非均质油藏多层合采。通过2011年分公司立项开展了分层采油新技术研究配套及推广工作,在胜利油田12个采油厂、油公司现场283口井的推广应用,证明了分层采油新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油砂山油田受岩性和断层影响,一线油井注水受效性差;同一泵压分层系注水;平面注采井网完善,纵向对应关系较差;水井射开井段长且层数较多,渗透率级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油田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0.
细分注水是控制无效注水、提高储层动用程度的一项有效措施。数值模拟可通过将每口实钻井分成若干"虚拟井"来实现分层注水。但实际油田往往有几十到上百个小层,从工艺要求及成本考虑,不可能完全做到分层注水。本文重点研究在一个区块何时才需进行层段细分,以及如何层段细分来确保达到最佳采收率。为了量化细分注水合理界限,引进渗透率级差参数,建立笼统注水及分层注水的概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得出分层与笼统注水两种情况下采收率与渗透率级差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注水层段细分的最优界限。  相似文献   

11.
当前,很多气田已广泛实行的开采方式即多层合采,但这样的一种开采方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藏层间的压力和连通性、控制范围差异和渗透性差异等等,致使表现出来的特征有所不同。通过对数值试井方法进行应用,能够研究影响多层合采气井的敏感因素,并能掌握气井的开发动态情况,从而把适当的多层合采条件确定下来,本文结合M16井和M6井的实例,对数值模拟进行应用,并对两井的分层开采和一井的多层合采的油田开采效果进行了比较。通过结果可知,合采之后不会引起太强层间干扰,而相比于多层合采,分层开采的稳产年限较长,相差一年左右。表明,这一气藏间的地质条件没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开采方式可对多层合采方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常与下伏气、游离气耦合共生,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和下伏气一体化开采是提高水合物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欠缺对一体化开采的层间干扰的研究。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及下伏气层物性参数,建立了水合物与下伏气耦合分布和一体化开采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与下伏气一体化开采的产能预测,得到了隔层厚度、水合物饱和度对层间干扰系数的影响,验证了水合物与下伏气一体化开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合物与下伏气一体化开采时的层间干扰只存在于两层之间无隔层的情况下。两层之间渗透率级差越大,层间干扰越强。下伏气含气饱和度越大,对一体化开采产量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一体化开采模式效益会更加优于单采模式。水合物层含水合物饱和度越高,层间干扰程度对一体化开采模式的影响越小,一体化开采模式效益逐渐与单采模式持平,水合物饱和度高的地层与下伏气开采时采用分开开采的方式更有利于增加产量。本文为深海水合物和下伏气一体化开采产能预测与可行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升油田雷家地区属稀油油藏,是高升油田主力开发区块之一。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多层合采开发受油层物性、压力差异等影响,出现层间干扰严重,纵向开发矛盾突出、受效不均等问题,提出分层采油技术。对分层采油技术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现场实施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做了阐述。结果表明,应用分层采油技术代替多层合采,可以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提高油井采出能力。  相似文献   

14.
长庆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采油主力开发层位于三叠系延长组,在纵向表现上为多套小层叠合,并受到注水影响,对于油井层间压差矛盾较为突出,而分层泵采油技术能够最大化消除油井层间干扰,特别是长庆油田地饱压差小,气油比高,结合现场试验以分采泵开采更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合驱过程中乳状液对采收率的影响问题,设计了水、乳状液和聚合物驱油的实验方案,采用填砂管驱替模型模拟了水和乳状液在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对比研究了乳状液和聚合物在合注分采并联管中对低渗管分流率增加的幅度,随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渗透率级差强时,乳状液调剖效果较好;与相同视粘度的聚合物相比,乳状液渗流特征及调剖特性具有明显优势;在纵向渗透率级差较强的油藏中通过乳状液调剖,能进一步发挥协同作用,提升聚合物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玉门鸭儿峡油田开发不断深入,受注入水突进、非均质油藏层间矛盾影响,造成部分油井含水逐年增高,部分产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机械分采技术试验,实现层间有效封隔,缓解层间矛盾,认识产层产液现状;评价分层产液求产管柱和机械分采管柱技术在油田的适用性,为油田开展中深井机械堵水技术的研究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川口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油藏,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开发过程中油井层间压差矛盾较为突出,层间干扰大,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试验应用了分层采油技术,并取得了提液增油的效果,表明分层采油技术在该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解决各层动用程度不均的问题,有效缓解多层油藏开采时的层间矛盾,对油田高效开发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油砂山油田受岩性和断层影响,一线油井注水受效性差;同一泵压分层系注水;平面注采井网完善,纵向对应关系较差;水井射开井段长且层数较多,渗透率级差较大,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油田的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9.
砂岩油藏纵向上储层多,且各油层物性相差悬殊、流体性质各异、储量分散。油田在笼统注水或多层合采开发过程中,势必会受储层非均质影响,逐渐暴露出注入水单层突进、含水上升快、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各层采出程度不等、油藏采收率低等问题。如何提高此类纵向非均质油藏的采收率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根据多层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的单因素以及复合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并针对油田实际非均质模型进行了不同开发方式下储层动用特征、开发效果评价以及开发指标对比,推荐了切实可行的开发技术方案、提出了指导油田开发的技术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森  舒政  赖南君 《当代化工》2021,50(3):635-638
以BYDX为研究区,针对二类油层开展分层注聚方式研究及实际开发调整应用.首先,利用测井、地质及开发资料,搞清研究区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储层流体特征;其次,划分不同的油层类型、渗透率级差、井网井距等参数界限,优选聚合物注入参数,给出分层聚驱措施优化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区块,通过可行性强的分层注聚调整方法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本方法可以改善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效果,对于陆相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