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上非均质油藏经长期注聚开发后,非均质性增强,出现注水突进严重、含水率高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室内体系评价、物理模拟及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预交联凝胶颗粒(PPG)复合调驱体系的黏弹性能、封堵性能及调剖能力.结果 表明:所形成的复合体系同时具有较好的黏性性能与弹性性能;在聚合物驱注入实验过程中,压力与阻力系数具有快速上升与快速下降的规律;PPG在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曲线呈现较大的"凸"形,在岩心中运移过程的形式是"运移-封堵-突破-运移",而复合体系则具备了聚合物和PPG两者的优势特性,对非均质储层,可实现深部运移与封堵.从驱油效果可以看出,相比单一注聚合物、PPG体系,复合驱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漏斗面积较大,最终采收率为54.8%,提高采收率分别为3.6,7.7百分点.所形成的复合调驱体系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海上非均质注聚油藏出现的注水突进严重、含水率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阐述注CO2驱驱油方式和注水开发后油藏CO2驱的优势,对比分析CO2注入方式的优缺点及油藏适应性,优选适合油藏水驱后CO2的最优注入方式。最后对注水驱后的高含水期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问题进行现场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熟,但注水开发到后期仍有大量的剩余油无法开采出来。详细分析了油藏水驱后的储层变化特征,长期水驱后粘土矿物膨胀、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过高,无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介绍了CO2驱驱油方式混相驱与非混相驱,对比分析了连续注CO2、重力稳定驱和水气交替注入三种CO2注入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及油藏适应性,优选了适合油藏水驱后CO2的最优注入方式为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水气交替注入方式不仅具有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膨胀、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油层渗透率及抽提和萃取原油中轻质组分等作用,还可以降低黏性指进,防止气体早期突破等作用,能很好的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注CO2提高我国水驱后开发后的油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的溶解特性,通过显微镜观察法和胶体称重法定性定量研究了AP-P4的溶胀和溶解过程,分析了注入水中主要金属离子、水处理剂以及温度对AP-P4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P-P4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主要由聚合物溶胀团块表面分子的溶出扩散速度控制;低质量浓度的Na+、Ca2+、Mg2+或SDBS对AP-P4溶解性影响不大,溶液中存在少量的Fe3+或OP-10会显著改变AP-P4的溶解性;适当提高温度能够促进AP-P4的溶解。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智能纳米驱油体系作为驱油剂的基本特性与矿场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智能纳米驱油剂的驱油机制、纳米颗粒改性方法及纳米流体在提高采收率技术上的应用.智能纳米驱油体系因其独特的小尺寸效应、润湿特性、表面效应、乳化原油特性以及独有的热、力、化学等属性,可以适应不同油藏的特殊储层要求,使其在提高油气采收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熟,但注水开发到后期仍有大量的剩余油无法开采出来。详细分析了油藏水驱后的储层变化特征,长期水驱后粘土矿物膨胀、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过高,无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介绍了CO2驱驱油方式混相驱与非混相驱,对比分析了连续注CO2、重力稳定驱和水气交替注入三种CO2注入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及油藏适应性,优选了适合油藏水驱后CO2的最优注入方式为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水气交替注入方式不仅具有降低原油粘度、使原油膨胀、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油层渗透率及抽提和萃取原油中轻质组分等作用,还可以降低黏性指进,防止气体早期突破等作用,能很好的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注CO2提高我国水驱后开发后的油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含水中后期油藏以及注水困难的水敏油藏难以实现高效开发与持续稳产的问题,通过PVT釜高压物性实验与长细管驱替实验进行了注富气与CO_2驱提高采收率室内评价研究。实验对原油进行了PVT高压物性分析,研究了注入不同摩尔分数比例的CO_2和富气时,原油饱和压力、降黏效果和膨胀能力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采用连续注气与交替注气下,高含水油藏的驱油效果。长细管实验对比分析了注CO_2和富气在原油中的最小混相压力及混相驱替效率,CO_2在原油中的最小混相压力为14.27 MPa,富气在原油中的混相压力为34.74 MPa。对原油物性与驱油效率的分析表明,注富气可以较好地提高轻质油藏原油的采收率。与水驱相比,采用连续注气与交替注入,富气驱均可以提高采收率28%以上,且交替注入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碱(A)/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三元复合驱(ASP)技术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对复合驱体系环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技术指标外,还需要药剂对环境污染小或者无污染.针对D油田原油、注入水的性质以及油藏温度复配绿色表面活性剂体系,再与聚合物、碱复配构筑三元复合驱体系,考察该复合体系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多种复配比例均可使三元体系界面张力达到10-3 mN/m级别,而碱的加入能够提升界面活性,使界面张力达到10-4 mN/m级别.该三元体系经过5次吸附后,界面张力仍可达到10-3 mN/m级别,说明该体系抗吸附性能较好.另外,通过实验也认定该三元体系的乳化能力和热稳定性能较好.驱油实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配比的三元复合驱体系采收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6.64%、18.11%和19.27%,提高采收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于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的测定,淀粉-碘化镉法是测定油田采出液中HPAM含量最为广泛的方法。但由于油田采出液成分复杂,含有原油、黏土、机械杂质、化学药剂、金属离子、微生物等,这些因素对淀粉-碘化镉法测定的准确性造成了影响。结合油田产出液的成分,对影响淀粉-碘化镉法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最优的测试条件。研究了产出液中不同成分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为淀粉-碘化镉法对聚合物浓度的准确测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述注CO2驱驱油方式和注水开发后油藏CO2驱的优势,对比分析CO2注入方式的优缺点及油藏适应性,优选适合油藏水驱后CO2的最优注入方式。最后对注水驱后的高含水期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问题进行现场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