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纺制合金锗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纤维40/30/30 18.4 tex混纺针织纱,根据合金锗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纤维的性能特点,合理选择三种纤维混纺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组分纤维优势;通过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优化梳棉、粗纱及细纱工艺配置,控制好各工序车间温湿度,最终解决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散湿严重、纤维间抱合力差、可纺性差等技术难题,顺利纺制了合金锗纤维混纺针织纱,其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对各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拉伸性做了测试分析,并与传统的简化模型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简化模型,主要是由于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交互作用越大,差异越大;大豆蛋白纤维涤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功随混纺比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合金锗纤维是含锗的保健型牛奶蛋白复合纤维.为纺制合金锗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纤维(40/30/30)18.4tex混纺针织纱,根据合金锗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纤维的性能特点.合理选择三种纤维混纺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组分纤维优势.  相似文献   

4.
俞昌朝  周兆懿 《印染》2021,(1):70-73
采用热次氯酸钠溶液去除混纺纤维中的大豆蛋白纤维,以对大豆蛋白纤维与其他纤维(锦纶、腈纶、聚酯、丙纶、乙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热次氯酸钠浓度、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大豆蛋白纤维溶解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25 mol/L次氯酸钠水溶液在95℃水浴中,以30 r/min振荡10 min,可作为大豆蛋白纤维溶...  相似文献   

5.
何丽清 《毛纺科技》2007,(10):22-26
大豆蛋白纤维服装具有环保、外观华贵、穿着舒适和保健等特点,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顺应大豆蛋白纤维服装色彩个性化和交货期快的市场需要,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面料成衣染色工艺.文章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面料的特点以及纯大豆蛋白纤维面料、大豆蛋白纤维/羊绒混纺面料、大豆蛋白纤维/蚕丝混纺面料、大豆蛋白纤维/麻混纺面料的成衣染色工艺,该工艺染色成本低,成品缩水率小,可避免成衣身袖领的色光差异,能满足灵活多变的时装流行色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不同实验仪器对五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对各种性能分析比较,发现了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随大豆纤维含量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罗布麻混纺织物的保暖性能,将罗布麻纤维与棉、德绒细特腈纶纤维混纺,根据罗布麻纤维性能,纺制罗布麻/棉/德绒细特腈纶混纺比为25/40/35、30/40/30、35/40/25的27.2 tex针织纱,试织了3种不同混纺比织物,并测试分析其服用性能。结果表明:德绒细特腈纶纤维线密度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均比棉高;当罗布麻纤维含量达到30%及以上时,织物的综合性能优于纯棉织物,罗布麻纤维含量为35%的混纺织物保暖率比纯棉织物提高9.1%,且织物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94.6%和90.8%,可用做抑菌保暖面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羊毛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染整加工性能的差异而导致的染色同色性差的问题,采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进行染色研究,着重探讨了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Everzol ED型活性染料适合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同色性较好,但对工艺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纱的强伸性和弹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各种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的强伸性和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在总体趋势上与简化模型基本一致;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加,强度逐渐下降,混纺纱的弹性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弹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各种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纱的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了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弹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为y=-0.0005x2 0.074x 93.398,并得出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具有良好弹性的合适混纺比为50%.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7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逐渐提高,导热系数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透气性也逐渐提高,其芯吸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化学性能的分析,利用40%(V/V)硝酸溶液,在水浴温度70℃,振荡时间40min的条件下,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涤纶和腈氯纶的混纺比测试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均小于1%,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定量分析方法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利用不同的酸、碱、盐和有机溶剂对大豆蛋白纤维混纺产品进行溶解试验,筛选出合适的试剂进行条件优化试验,测定大豆蛋白纤维与常见纺织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选用大豆蛋白纤维与粘胶基甲壳素纤维进行混纺的性能特点,通过各工序工艺参数的优选和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研发生产出"大豆蛋白/粘胶基甲壳素纤维混纺保健纱"质量优良,备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切片等方法对不同混纺比大豆蛋白纤维与涤纶混纺纱纤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Hamilton和Onion指数.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含量为40%时,大豆蛋白纤维与涤纶混纺纱的实际分布与均匀分布Onion指数差异率最大,大豆蛋白纤维有效利用率最高.大豆蛋白纤维和涤纶纤维在混纺纱中的转移规律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胶囊分散蓝2BLN和酸性深蓝5R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进行一浴一步法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和染料用量对微胶囊分散蓝2BLN与酸性深蓝5R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后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的影响,同时用单分散染料和单酸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染色作为对比,测定了不同染色工艺对染色织物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总用量为2%(owf),染色pH值为5,95℃条件下保温30 min时,可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获得较高的K/S值,染色织物的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均在3~4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起毛起球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能改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方法,即采用不同比例的低熔点纤维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对不同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低熔点纤维混纺织物进行热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性能及手感测试。通过实验得出,低熔点纤维含量为10%,热处理温度为112℃,热压处理5 min时,混纺织物抗起毛起球的效果最佳且对织物手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摘要: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28.2 tex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纱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25:75)为原料,编织纬平针组织的试样,重点测试织物的折皱性、悬垂性、透湿性、透气性、耐磨性等服用性能,并做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具有更好的悬垂性、透湿性能;折皱性、耐磨性比与棉混纺的织物差;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对于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织物优缺点的分析,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豆蛋白纤维与羊绒混纺针织毛衫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蛋白纤维与羊绒混纺纱线的纺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21.7tex×2大豆蛋白纤维/羊绒(80/20)混纺纱线为原料设计叠领男套衫,详细地介绍了其编织操作工艺,最后采用两种方法对毛衫进行了抗起毛起球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