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在为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的同时,低完成率成为影响其有效推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edX开放数据集分析发现,学习者的逐渐流失是导致MOOC课程低完成率的因素之一,且学习行为与成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基于线性回归和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预测学习者的成绩,实验证明,DNN能够更好地拟合学习行为与成绩之间复杂的相关性,实现对成绩更加精准的预测,预警学习者流失;对预测的潜在流失学习者迭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干预,提高MOOC课程的完成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网络学习行为数据可以挖掘出其隐含的行为规律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服务。针对现有的数据挖掘算法在对网络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时普遍存在模型适用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序列分析的学习资源推荐算法。首先,提出行为序列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并提出行为序列相似度计算方法;然后提出基于行为序列相似度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计算学习者相似度并为待推荐学习者生成学习资源推荐列表;接着给出基于学习风格的推荐方法,将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融入推荐过程;最后,给出基于行为序列分析的学习资源推荐算法的模型。提出的算法没有对行为序列的模式进行限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对深入研究网络学习行为序列数据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晋音  方航  林翔  郑海斌  杨东勇  周晓 《计算机科学》2018,45(Z11):422-426, 452
随着在线课程和线上学习的普及,大量的在线学习行为数据被积累。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积累的大数据,从而为教学决策和学习优化提供服务,已经成为新的研究重点。文中分析了在线学习的行为特征,挖掘学习者的性格特征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实现个性化学习方法推荐。首先,提取在线学习行为特征,并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学习成绩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在线学习行为特征,预测其相应的线下学习成绩;其次,为了进一步分析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与成绩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实际熵的在线学习行为规律性分析,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定义并计算相应的实际熵值来评估个体的学习行为规律性,从而分析规律性与最终成绩的关系;再次,基于Felder-Silverman性格分类法获得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对学习者实现基于K-means的聚类分析获得相似学习者的类别,将学习成绩较优的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习惯推荐给同一类别的其他学习者,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效率;最终,以某在线课程平台的实际数据为实验对象,分别实现在线学习行为特征提取、线下成绩预测、学习规律性分析和个性化学习推荐,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体行为识别问题,比较了两种基于智能手机惯性加速度传感器数据的深度特征学习方法。与传统的人工特征提取方法相比,基于深度特征学习方法可以实现端到端训练,网络结构简单直观,避免了繁琐的特征工程,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自动获得特征。本文通过对比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两种深度学习方法在公开网站UCI的机器学习知识库的人体行为识别数据集上的识别效果,论证了基于Dropou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特征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自适应资源推荐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模拟人类思维进行学习资源推荐的过程。论文在分析学习者和资源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学习者模型和资源模型,运用基于学习风格过滤推荐算法、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关联规则推荐算法,展开个性化自适应资源推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学习风格为基础的混合式自适应推荐的结果,更贴合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眼动追踪技术的进步和设备成本的降低,眼动追踪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教育领域,分析眼动数据以评估学习状态成为智能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眼动扫描路径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思维模式及心理状态的变化,通过分析扫描路径探索学习者眼动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性,为改善视觉内容和给出指导性意见提供重要参考。首先研究在同一任务情况下学习者扫描路径的时间序列表示和聚类,通过聚类结果评估专注、走神及信息迷航等三种学习状态。进而对重心平均动态时间规整(DTW?barycenter averaging,DBA)算法进行改进,并用于提取群体眼动模式,结合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计算扫描路径的相似度和确定聚类种子,采用距离密度聚类(distance density clustering,DDC)算法进行聚类。实验表明,基于时间序列的眼动模式挖掘能够识别群体观看行为。而聚类揭示了不同的阅读策略,并提供了评估学习状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智能学习系统的基本结构,该系统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智能的个性化学习平台;通过对系统关键技术的讨论,介绍和分析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兴趣模型建立和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教育的改革推进了自适应学习的发展,以往的自适应方式对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视不足,且大部分已有研究无法提供个性化程度较高的交互体验.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基于学习风格模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式虚拟现实交互的新方法.该方法设计了适用于虚拟交互环境的学习风格判断方式,通过分析学习者的主客观数据来判断其学习风格,由此对交互环...  相似文献   

9.
人体行为识别旨在对视频监控中的人体行为进行检索并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传统方法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存在对样本数据依赖大、易受环境噪声影响等不足。为解决此问题,许多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被提出。介绍了人体行为识别任务中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从性能和应用两方面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进行总结,重点分析了基于3D卷积神经网络、混合网络、双流卷积神经网络和少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FSL)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及其在UCF101和HMDB51数据集上的表现;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归纳了主流模型迁移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有效性;总结了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存在的不足,并讨论了以元学习(meta-learning)和transformer为代表的FSL算法将成为未来模型主流算法的可能性,同时对未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资源学习系统缺乏个性化导致小学英语学习者的资源选择迷航问题,构建以个性化资源组织为核心的学习系统。通过纪录用户信息和个性化学习行为,建立小学英语学习者信息模型;以知识点标注的方式描述英语学习资源,建立学习资源库;运用学习偏好算法和学习水平算法计算学习者偏好,采用新型智能推荐技术,向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原型系统运行实例,其结果验证了个性化学习和智能推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开源软件代码质量参差不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DCnnGRU)的开源软件漏洞检测方法。以漏洞库中的关键点为切入点构建控制流图,从静态代码中提取出与关键点存在调用和传递关系的代码片段,将代码片段数字化为固定长度的特征向量,并作为DCnnGRU模型的输入。该模型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作为与特征向量交互的接口,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嵌入到CNN中间,作为捕获代码调用关系的门控机制。首先进行卷积和池化处理,卷积核和池化窗口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其次,GRU作为中间层嵌入到池化层和全连接层之间,能够保留代码数据之间的调用和传递关系。最后利用全连接层来完成归一化处理,将处理后的特征向量送入softmax分类器进行漏洞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DCnnGRU模型比单独的CNN和RNN模型有更高的漏洞检测能力,准确率比RNN高出7%,比CNN高出3%。  相似文献   

12.
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与图像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使用深度学习来获得更高压缩比和更高质量的图像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问题之一。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整理,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压缩方法按照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进行总结与分析,对不同种方法分别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并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压缩算法的常用训练数据集、评价指标进行了介绍,根据深度学习在图像压缩领域中的优势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心脏听诊是先心病初诊和筛查的主要手段。传统心音分类算法普适性差,过程复杂,不利于将来实时化决策。采用1 800个心音信号对几种时间序列分类的主流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结果显示循环神经网络易出现过拟合;长短时记忆网络分类损失值0.257,准确率0.872;卷积神经网络损失值0.25,准确率0.896。实验表明卷积神经网络相比较其他两种网络具备更大的潜力。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先心病分类算法,因训练样本量大,使网络普适性得到了保证。与其他分类器相比,CNN的另一个优势是其可自动提取特征。该研究有望用于机器辅助听诊。  相似文献   

14.
移动机器人定位已成为机器人研究的重要任务。提出基于递归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定位(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Based Mobile Robot Localization,RCNN-MRL)算法。递归卷积神经网络(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RCNN)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的特性,并依据机器人上嵌入的照相机拍摄的第一人称视角图像,RCNN-MRL算法利用RCNN实现自主定位。具体而言,先通过RCNN有效地处理多个连续图像,再利用RCNN作为回归模型,进而估计机器人位置。同时,设计双轮机器人移动,获取多个时间序列图像信息。最后,依据双轮机器人随机移动建立仿真环境,分析机器人定位性能。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RCNN模型能够实现自主定位。  相似文献   

15.
针对股票数据共线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并对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进行了预测。该模型首先采用CNN提取特征向量,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然后利用GRU神经网络学习特征动态变化规律进行股指预测。仿真结果表明,与GRU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和CNN相比,该模型能够挖掘历史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有效提高股指预测的准确率,并可为股指交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实体关系提取大都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但CNN和RNN均以标量形式进行特征表达,对位置信息的敏感度不够理想。同时,CNN和RNN的最大池化(max-pooling)导致特征信息丢失。针对这两个问题,引入胶囊网络(CapsuleNet),构建了具备位置感知能力的Position Perception CapsuleNet(PPCNet)。胶囊(Capsule)是一组神经元,特征表达基于向量形式。PPCNet将词间的位置关系转化为位置向量(position embedding)融入Capsule以获得位置感知能力。此外,PPCNet使用动态路由(Dynamic routing)替代池化,以减少特征损失,在SemEval-2010task8数据集上得到82.84%的F1值。  相似文献   

17.
循环神经网络(RNN)越来越在口语理解(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SLU)任务中显示出优势。然而,由于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简单循环神经网络的存储容量受到限制。提出一种使用外部存储器来提高记忆能力的循环神经网络。并在ATIS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并与其他公开报道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在口语理解任务上,提出的引入外部记忆的循环神经网络在准确性、召回率和F1值都有较明显提高,优于传统循环神经网络及其变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恶意软件数量不断增加。针对恶意软件家族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可视化的恶意软件家族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恶意软件操作码特征图像生成的方式,将恶意软件操作码转化为可直视的灰度图像。使用递归神经网络处理操作码序列,不仅考虑了恶意软件的原始信息,还考虑了将原始代码与时序特征相关联的能力,增强分类特征的信息密度。利用SimHash将原始编码与递归神经网络的预测编码融合,生成特征图像。基于相同族的恶意代码图像比不同族的具有更明显相似性的现象,针对传统分类模型无法解决自动提取分类特征的问题,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特征图像进行分类。实验部分使用10?868个样本(包含9个恶意家族)对深度学习可视化进行有效性验证,分类精度达到98.8%,且能够获得有效的、信息增强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9.
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在帮助交通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交通控制和诱导手段以及帮助出行者合理规划路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对交通数据时空特性考虑不足的问题,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LSTM)单元的理论框架下,结合城市交通流量的时空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预测模型——STCAL。首先,采用细粒度的网格划分方法来构建交通流量的时空矩阵;其次,利用CNN模型作为空间组件来提取城市交通流量不同时期下的空间特性;最后,利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作为动态时间组件来捕获交通流量的时序特征和趋势变动性,并实现交通流量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STCAL模型与循环门单元(GRU)和时空残差网络(ST-ResNet)相比,均方根误差(RMSE)指标分别减小了17.15%和7.37%,均绝对误差(MAE)指标分别减小了22.75%和9.14%,决定系数(R2)指标分别提升了11.27%和2.37%。同时,发现该模型在规律性较高的工作日的预测效果好于周末,且对工作日早高峰的预测效果最好,可见该模型可为短时城市区域交通流量变化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交通流预测模型未能充分利用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特征以实现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卷积门控循环单元预测模型(ACGRU)。该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提取交通流的时空特征,然后使用注意力机制生成含有注意力概率分布的交通流特征表示,同时利用交通流的周相似性提取周期特征,将所有特征相互融合进行回归预测。在真实交通流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提出的ACGRU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误差相比其他预测模型平均降低了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