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昆明市某新建中学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隔震建筑,属于8度区重点设防类建筑。介绍了结构的隔震设计,包括多遇地震弹性分析、设防地震分析和罕遇地震分析等内容。根据超限情况,提出相应抗震性能目标及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虽属于重点设防类建筑,但通过详细抗震计算分析及抗震加强措施,能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震保证正常使用功能、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  相似文献   

2.
当建设主管部门强制要求开发项目的配建学校需采用隔震技术时,可按照"该地区以往的非隔震学校建筑成本"+"本文研究提供的成本增量的计算数值"作为配建学校建筑的土建估算成本,更准确的判断项目的建设成本。另外,从减少成本角度出发为学校建筑的减隔震方案提供选择建议。学校建筑采用隔震技术时,土建成本增加约80~200元/m2,建筑层数越多,相比正常建筑物的单方造价增量越少。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区的3~4层学校建筑和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的学校建筑:不建议采用隔震技术,建议采用减震技术,以便降低总造价。  相似文献   

3.
一些特别重要的及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建筑(如急救中心、指挥中心、重要机关、医院等),由于其功能上的特殊性,对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保证地震作用下生命财产的安全,还要保证建筑正常使用。这样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传统抗震方法难以满足的。隔震结构的耐震性能与传统的抗震结构相比,具有难以达到的效果,尤其适用于以上各类建筑。旨在通过隔震设计的一般性介绍,辅以隔震工程的实例,对该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做出概念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于2021年9月1日的颁布施行,减隔震技术在“两区八类”建筑上已作为强制性的执行技术措施。对现阶段国内外常用的结构减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别介绍了减隔震的产品体系、减隔震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减震效果、减震与隔震的经济性等对比,以及如何做到满足设防地震作用下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积极推进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应用的通知:"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地震重点危险区学校和幼儿园的新建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以及医院的新建医疗建筑,必须采用减隔震技术"。本工程采用隔震技术,即通过合理设置隔震支座满足减震系数要求,按实现水平地震作用降低1度来设计,从而大幅度提升了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能力,避免了人员伤亡、减轻了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混合隔震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范围。分析了混合隔震技术在乌鲁木齐某建筑物抗震加固的中设计思路与计算过程。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混合隔震技术对该办事处的加固效果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隔震技术规程》的要求在乌鲁木齐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公告,批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标准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震作用和结构隔震验算、隔震支座及隔震构造、多层与高屋建筑、大跨屋盖建筑、多层砌体建筑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建筑、核电厂建筑、既有建筑和历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村镇民居建筑等,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及既有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8.
林功丁 《福建建筑》2011,(10):55-58
房屋建筑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物的水平地震反应,实现更高的抗震目标。本文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隔震设计的相关条款,对隔震建筑的减震原理、隔震技术应用范围、隔震设计基本要求、水平向减震系数和分部设计法等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以期为设计人员把握隔震建筑设计脉络、掌握隔震设计方法提供帮...  相似文献   

9.
正GB/T 51408-2021《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标准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震作用和结构隔震验算、隔震支座及隔震构造、多层与高层建筑、大跨屋盖建筑、多层砌体建筑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建筑、核电厂建筑、既有建筑和历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村镇民居建筑等,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及既有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0.
嘉峪关第一人民医院位于8度区,为重点设防类建筑。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隔震层由带有铅芯的橡胶支座和不带铅芯的橡胶支座组成。中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支座的水平变形、竖向拉应力、压应力和抗风承载力均能满足规范和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该项目水平减震系数为0. 38,结构设计可按7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对采用和不采用隔震技术的结构抗震性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的结构有明显的安全性能提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新建建筑抗震设防、已有老旧建筑抗震加固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对建筑物抵御地震所采用的普遍途径,即工程抗震与抗震设防。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强度与变形、抗倒塌能力。但抗震建筑在地震中是以建筑物本身的变形、开裂、破坏为代价来抵抗地震的,是“以刚克刚”。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功能及安全性提出的要求越来越  相似文献   

13.
某中学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 2g),根据现行规范要求需进行隔震设计。通过分析该建筑的隔震设计方案,介绍了该建筑隔震设计中结构设计方法和控制要点,经过隔震设计后,该建筑抗震性能良好,满足规范抗震要求,可为类似的民用公共建筑基础隔震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宜华 《山西建筑》2010,36(5):82-85
通过了解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基本要求作了总结,阐述了抗震结构材料与施工的相关要求,并探讨了隔震技术及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以确保建筑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熊海龙 《城市建筑》2014,(30):66-66
建筑的抗震加固措施在发生地震时,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隔震能力。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现代化建筑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家抗震和隔震的关键工作内容。本文试对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减震和隔震技术进行探析,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熊森 《山西建筑》2009,35(32):76-77
介绍了建筑隔震技术的原理和工程应用,简述了建筑隔震技术的历史及研究进展,并对建筑隔震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以促进建筑隔震技术的发展,完善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医院砖混结构为算例,介绍了砖混建筑结构采用基础隔震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表明,隔震加固可以通过大大减小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极大的提高结构的安全性,从而减低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人》2021,42(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公告,批准GB/T 51408-2021《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 标准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震作用和结构隔震验算、隔震支座及隔震构造、多层与高层建筑、大跨屋盖建筑、多层砌体建筑和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建筑、核电厂建筑、既有建筑和历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村镇民居建筑等,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及既有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外有关结构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的主要研究结果为基础,根据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结合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和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将基础隔震结构的性能分为3个水准:水准1、水准2、水准3。针对不同重要性类别的建筑提出了3个层次的设防目标:一般设防目标、强化设防目标、重点设防目标。最后,将基础隔震RC框架结构的设防目标进行了量化。  相似文献   

20.
动态资讯     
正政策GB/T 51408-2021《建筑隔震设计标准》9月起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公告,GB/T 51408-2021《建筑隔震设计标准》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标准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震作用和结构隔震验算、隔震支座及隔震构造、多层与高层建筑、大跨屋盖建筑、多层砌体建筑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建筑、核电厂建筑、既有建筑和历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村镇民居建筑等,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及既有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