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华北油田油气勘探复杂程度逐年增加,寻找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为提高油气层录井综合评价符合率,该文对华北油田储集层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快速色谱录井技术、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地化录井评价技术、气测图版评价技术等多项油气层录井单项评价技术进行了概要介绍;详细阐述了油气层综合评价方法的流程与步骤,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提出了:①影响油气层评价的主要因素有油气丰度、油气性质、储集层物性及其相互关系;②单一录井项目不能完成储集层各项参数定性定量描述,必须充分发挥各项录井的优势,进行综合评价的观点。为如何合理利用各项录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油气层录井综合评价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油田油气勘探复杂程度逐年增加,寻找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为提高油气层录井综合评价符合率,该文对华北油田储集层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快速色谱录井技术、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地化录井评价技术、气测图版评价技术等多项油气层录井单项评价技术进行了概要介绍;详细阐述了油气层综合评价方法的流程与步骤,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提出了:①影响油气层评价的主要因素有油气丰度、油气性质、储集层物性及其相互关系;⑦单一录井项目不能完成储集层各项参数定性定量描述,必须充分发挥各项录井的优势,进行综合评价的观点。为如何合理利用各项录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钻井工艺与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以现场发现和评价油气层为主的综合录井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探索简捷实用的色谱资料标准化方法,提高油气层识别符合率是大家始终关注的课题。从色谱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对常规色谱标准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利用综合录井数据对色谱分析资料造成影响的地质和工程因素同时进行标准化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色谱分析技术已发展成为发现油气层的实用技术,并在石油钻探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勘探和寻找油气层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已往常规色谱录井工作中,因其分析周期长而造成漏取油气层录井资料,以及出现了全烃与组分和之间的差异,气测解释准确率低等问题;本文阐述了SLZ-K快速色谱仪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在现场中的应用,该色谱仪可以避免在快速钻进情况下漏取油气显示层资料,并大大改善了以往常规色谱录井中出现的问题,对提高油气勘探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DML综合录井仪快速色谱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测录井的气体组分分析数据通常由气相色谱仪提供,随着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在钻进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普通色谱仪由于分析周期长,已不能满足现场气测录井的需要。针对此问题,介绍了由大港油田集团地质录井公司研制的DML综合录井仪的快速色谱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微电子气体控制电路的工作流程,并通过与普通色谱系统的对比,阐述了快速色谱系统的优点和其基本的技术性能指标。技术分析表明,快速色谱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快速钻井条件下气测组分数据的及时采集问题,尤其适用于及时发现与解释评价薄油气层和超薄油气层以及及时确定水平井着陆点。  相似文献   

6.
页岩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为录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更提出了挑战。为了充分发挥录井在页岩油气领域中"眼睛"与"参谋"的双重作用,从元素化学地层剖面的建立与应用、纳米级孔隙的储集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评价、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油气识别与定量评价、泥页岩水平井地层压力随钻预测和监测、页岩油气录井标准体系的修订与制定5个方面,综述页岩油气录井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并归纳提出了页岩油气录井应加大元素化学地层学、高精度核磁共振技术、页岩油气录井实验技术等研究。建议企业、高校、研究院联合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提高录井在非常规领域的水平与地位;举办页岩油气(非常规油气)录井培训班和技术研讨会;加大加快对非常规录井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7.
气测录井定量快速色谱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气测录井定量快速色谱分析技术在钻井现场广泛应用,该文从定量快速色谱与常规色谱的比较入手,在阐述定量快速色谱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定量快速色谱技术三个方面的优势——薄油气层的发现与评价、快速钻进条件下发现油气层以及加入钻井液添加剂条件下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相信随着定量快速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油气层发现与评价的准确率会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叙述了PDC钻头的特点及对录井的影响 ,在使用PDC钻头钻井时的油气荧光录井法 ,油气色谱录井法以及定量、定性二种色谱仪在油气录井中的使用区别 ,特殊的岩屑录井法 :除利用钻时归位岩性外 ,着重讲述了钻井参数中的钻压参数、扭矩、顶驱转速、以及气测分析值与岩性的关系 ,同时借助显微镜综合判断岩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气测录井中外源气、二次循环气对油气显示层解释的干扰问题,该文提出了用差分色谱法来消除其影响,并就其概念和实现方法做了介绍;对差分色谱的测量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还列举了差分色谱的录井应用实例。在满足差分色谱测量条件的前提下,该方法有利于气测录井解释和油气水层评价,为气测录井半定量或定量解释提供一种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广泛分布于苏北盆地的隐蔽油气层具有层薄、岩性细、部分地层低孔低渗的特点,在测录井响应上表现出低幅度油层出现的随机性.细岩性、薄油层的低电阻率特征和低孔低渗油层的复杂性。针对常规测录井技术及评价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采用快速色谱气测录井、阵列感应测井技术和导电孔隙模型处理技术来识别和评价隐蔽油层,在多口井中见到明显的地质效果.为油气层的发现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地评价渤海湾地区储集层流体性质,通过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及轻烃分析等地化录井技术在渤海湾地区的应用,建立了区域性的地化录井综合评价方法和解释标准,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轻烃组分谱图的形态,对该地区储集层的流体性质和油气层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在70多口井196层的应用中,解释符合160层,符合率达81.6%,以其中X 4井、X 3井、X 8井为例介绍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属于典型源储共生的非常规油气藏,储集岩与烃源岩共生,常规录井过程中对储集岩及烃源岩识别约束条件较多.地化录井作为录井技术的一种特殊手段,在储集岩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二叠系芦草沟组资料重新认识,利用完井试油结论进行验证,利用岩石热解色谱技术、岩石热解-气相色谱技术、三维...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的许多开发区块目前都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分析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和油层的水淹程度是现阶段该区块油层评价的关键所在。该文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理论依据与主要评价参数的获取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现场应用,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主要开发井油气层的地化录井显示特征;研究了综合运用地化分析技术和热蒸发烃色谱分析技术,随钻评价开发井储集层性质与原油性质和油层开发动态的方法。应用实例证明综合应用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地化录井油气层判别模型及其在科尔沁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地球化学录井和地球物理测井中的 3项参数 Pg、AC、Rt,通过三维趋势分析,建立了一个油气层综合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地化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录井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有机质的程序升温,达到对不同烃类的定量分析,进而对生油岩和储油岩进行实时定量评价。该技术与室内其它有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效果基本一致,并且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油气化探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近地表油气化探技术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①原有方法日趋完善;②研究开发了近10种新技术,如K-V指纹,三维荧光指纹,导数紫外吸收光谱,微磁,大地磁电,热释光,遥感地化等;③提出了“油层氧化还原电池”新概念和“似源结构异常场”新论点等。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应用和勘查领域的扩展(井中,海上)将成为该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向,实例表明,油气化探技术预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西湖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层主要集中在平湖组和花港组储层之中。平湖组主力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主要形成气藏(含凝析气藏)和轻质油藏,其具有流动性强、极易挥发等特点,烃类损失较大。通过目前应用的几种录井技术来看,泥浆综合气测录井能较好的识别油气层,通过对C1参数的矫正能够很好的识别出油气显示层,根据各气测参数的特征变化,并能对油气层的性质进行初步的较准确评价。地化录井、定量荧光录井由于受到烃类损失大的影响,在对油气层识别及评价中不及气测录井敏感。  相似文献   

18.
地化录井中一种新的生、排烃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考虑了成岩压实、有机质热浪化和类型的影响,以干酪根中无效欣在生烃过程中其绝对含量保持恒星这一原则,建立起一个新的有机碳恢复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适用于地化录并应用的生、排烃量计算公式,从而使整个过程比以前的图解法更加准确、高效.本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辽河油田海上、陆上和外盆地的地优录并.但本文中仅以铁岭盆地的一口井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铁岭盆地昌参2井的地化录井表明,其生径强度为263.794×104t/km2,排烃强度为138.166×104t/km2,资源密度为13.190×104t/km2,达到了我国Ⅰ类含油气盆地的生烃强度标准,昌图凹陷具有较为充足的油气来源,可望形成一些中、小型油气田,下一步勘探的方向主要是寻找圈闭和有利的储层.   相似文献   

19.
浅析混油泥浆对地化录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油泥浆钻进或卡钻时泡油解卡,必然对岩石样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地化录井影响也在所难免。通过模拟实验方法分析混油泥浆对岩心、岩屑和井壁取心的污染程度及其对地化录井的影响,证明了混油泥浆对岩心和岩屑样品分析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壁心样品分析结果影响很大,不能用来进行储层评价。两口井现场录井实例说明,地化录井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和识别真假油气显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介绍了自行研制的热蒸发气制备仪,实验选择了土壤样品制备与气相色谱分析条件,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对组分的影响及特征,并与酸解烃进行;探讨了土壤热蒸发烃、氢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该方法有快速、廉价、有效、无污染等特点,是地表地球化学勘探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