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带有高频SI器件开关的软开关型谐振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柳娟 《机电工程》1999,16(4):46-47
描述了结合常规串联谐振逆变器电路构成的零电流软开关变换器,并提出了其在稳态时的工作原理,对带有电压箝位二极管环路的半桥零电流谐振DC—DC变换器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应用于电动汽车与电网进行双向互动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问题,对该变换器的应用环境特点、负载特性、双向有源桥和谐振式CLLC的特性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际应用场景和负载特点的分析,归纳出了应用在此类环境下的双向DC/DC变换器应该选择能够在较宽增益变化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拓扑;通过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比了双向有源桥和谐振式CLLC拓扑,选择了谐振式CLLC作为该变换器的基本拓扑;给出了基于谐振式CLLC拓扑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流程及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基于谐振式CLLC拓扑和流程设计了一台3 k W的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结果表明:以Si MOSFET为开关器件,当开关频率在100 k Hz以上时,变换器的正反向效率可以达到96.6%。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应用于电动汽车与电网进行双向互动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问题,对该变换器的应用环境特点、负载特性、双向有源桥和谐振式CLLC的特性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际应用场景和负载特点的分析,归纳出了应用在此类环境下的双向DC/DC变换器应该选择能够在较宽增益变化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拓扑;通过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比了双向有源桥和谐振式CLLC拓扑,选择了谐振式CLLC作为该变换器的基本拓扑;给出了基于谐振式CLLC拓扑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流程及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基于谐振式CLLC拓扑和流程设计了一台3 k W的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结果表明:以Si MOSFET为开关器件,当开关频率在100 k Hz以上时,变换器的正反向效率可以达到96.6%。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DC/DC全桥ZCT软开关电源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了一种改进型的零电流转换脉宽调制全桥DC/DC变换器,并对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工作过程及其特点做了深入阐述。这种新型变换器能在负载范围内成功实现所有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的零电流转换,而且副边整流二极管也能实现软转换,保证了变换器在很宽的负载范围内有很高的效率。随后设计了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给出了主电路参数,其移相控制采用UC3875实现。最后运用Pspice仿真软件对变换器工作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证明其电路拓扑结构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高原  邱新芸 《仪器仪表学报》2005,26(8):2448-2450
介绍了PWM 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控制.阐述了零电压转换PWM DC/DC变换器的缺点.研究了带吸收电容的零电压转换PWM DC/DC变换器电路.给出了仿真电路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PWM 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控制.阐述了零电压转换PWM DC/DC变换器的缺点.研究了带吸收电容的零电压转换PWM DC/DC变换器电路.给出了仿真电路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移相全桥PWM DC/DC变换器,在输出续流回路中引入了辅助电感.通过续流时产生感应电动势使原边电流复位。相对于传统的利用箝位电容的方法。此拓扑结构简单。电感勿需预先储能。不会增加原边电流应力.实现滞后桥臂零电流开关。并且降低了副边占空比的丢失。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减小电磁干扰和传导损耗,提出一种集成化的同步整流半桥LLC软开关变换器,该变换器原边谐振槽由谐振电容、谐振电感和励磁电感组成,实现功率开关管零电压开通(ZVS),副边采用集成控制芯片的同步整流技术(SR),实现自然换流,使得同步整流管在电流连续和断续模式下实现零电流关断(ZCS),减小整流电路的传导损耗和输出电流纹波,简化了电路结构,提高电源效率。文中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最后制作了一台240W实验样机,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DC/DC全桥变换器软开关技术的9种控制策略,并详细研究了移相控制全桥零电压开关脉宽调制变换器ZVS的工作原理,分析占空比丢失原因,介绍此种现象的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压大电流DC/DC电源的特点,根据同步整流电路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倍流同步整流半桥变换器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通过pspice仿真,验证了该拓扑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的应用生产中,传统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被广泛应用在大、中功率场所。由于其往往采用全桥型整流器,它们在低压应用系统中得不到很好的效率优化,故而并不适用。针对该问题,采用一种基于两个具有中心抽头变压器和谐振中路的混合形移相全桥变换器(HYPSFB),分析了该移相全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相应特征,该变换器具有变压器利用率高,开关器件损耗小等。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仿真系统,并进行仿真分析和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基波分析法(FHA)对LLC谐振网络进行了建模。并对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以其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平滑的电磁干扰信号,而且解决方案元器件数量少,性价比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中高输出电压变换器。这种拓扑结构适合于负载输出较宽开关频率较高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左乐乐  张文超 《机电工程》2012,29(2):224-226
为解决开关电源的高效率、低损耗、EMI小等问题,将LLC半桥型谐振技术应用到开关电源中。在整个工作范围内,LLC半桥型谐振变换器实现了零电压转换(ZVS),减小了开关损耗。介绍了LLC半桥型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以NCP1396为控制芯片的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际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零电压转换,有效地提高了开关电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动汽车车载DC-DC变换器的设计问题,对车载DC-DC变换器的宽范围应用需求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使用LLC拓扑设计宽范围DC-DC变换器的面临的问题,传统的基波分析法设计理论在宽范围DC-DC变换器中引起的误差很大,通过空载的LLC增益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提出了一种结合基波分析法的限制条件与仿真的新设计方法,使得增益分析的误差大大减小,且对效率优化十分有效。最后搭建了一台2 k W的实验样机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并根据所提出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电路关键参数的设计流程。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样机在10%~100%负载下均能实现软开关,且最高效率达到97.1%。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DC-DC变换器存在的输出电压增益不高、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高升压比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结构由Boost电路和电荷泵倍压电路组成,具有相互独立的控制环节,与现有典型的高增益阻抗源DC-DC变换器相比,所提出的变换器可以在较低的输入电压下实现更高的升压增益,同时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使用Simulink工具对升压方案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5 V输入下,输出电压为380 V,输出纹波为0.82%,转换效率最高为80.6%,可用于驱动高工作电压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曹学武  秦会斌 《机电工程》2011,28(10):1284-1286
为了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减小开关电源的体积和电磁干扰(EMI),降低功率开关器件的导通损耗,介绍了一种基于16565的准谐振反激式变换器.利用功率开关管自身的输出电容与变压器原边电感产生谐振,通过适当的控制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导通.与传统的反激式硬开关变换器相比,它能有效地减小开关损耗,提高变换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启动时,如果电动机可以负担启动的绝大多数能量,将减少内燃机在非最高效率点的工作时间,提高燃油利用率并且减少尾气排放。为了实现宽广的输出电压下的能量输出,提出了一种新的HEV用双向DC-DC拓扑,实现双向升降压的功能。针对具体的工作条件,设计了双向DC-DC拓扑参数,并且对所得的变流器进行了损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此拓扑适合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光伏接入直流配电网中输入独立输出串联(IIOS)型直流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对多模块串联输出的全桥隔离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进行建模,为改善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引入了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利用全桥隔离DC-DC变换器功率传输特性预测得到下一时刻的输出,从而计算出对应的占空比进行移相控制,在此基础上设置电压均分环节修正占空比,实现各模块的功率均衡。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改进控制策略,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且与传统的控制策略相对比,该控制策略动态响应更快,输出纹波更小,模块化的控制便于实现大规模的级联。  相似文献   

19.
Instrument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 A driver has been developed to control a solid-state high-voltage switch for a half-bridge switching circuit, which is used as part of high-voltage pul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