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现代测试仪器,对商业名为"金丝玉"的样品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显示"金丝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X射线荧光光谱揭示"金丝玉"中含有Al、Fe、Mg、K、Mn、Na、Ti和P等元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金丝玉"为微米级石英构成的集合体,其红色调可能由Fe的均匀分布导致;能谱分析结果显示"金丝玉"样品含有微量的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结果表明,Fe主要以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形式赋存在"金丝玉"中,二者的联合作用致使样品呈褐红色调。  相似文献   

2.
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是最近出现在市场上的宝石品种,其鲜艳的苹果绿色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采用常规的宝石学研究方法对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进行测试分析,运用电子探针(EPMA)、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红外光谱(IR)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等测试分析方法对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微量元素、振动光谱及呈色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蛋白石,并含有一定量的α-方石英和α-鳞石英。绿色蛋白石的褐黄色围岩风化较严重,主要由蛋白石、针铁矿组成,含有一定量的α-方石英与α-鳞石英,以及少量的磁铁矿、铬铁矿、硬锰矿。X射线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的主要元素为Si,过渡族金属元素主要为Ni和Fe,还有少量的Cr、Cu等元素;围岩主要含有Si,Fe元素,其较蛋白石样品Fe、Mg、Al、Cr、Ca等元素质量分数较高,而Ni、Si等元素稍低。样品测试显示为蛋白石红外光谱,区别于玉髓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表明,坦桑尼亚绿色蛋白石主要在400,650nm处有吸收带,在近红外区域可测到其各种形式的水的吸收谱带。绿色蛋白石的致色元素主要为Ni和Fe,Ni是其产生绿色的主要原因,而Fe的存在使其颜色略带黄色调。  相似文献   

3.
"佘太翠"玉因产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地区而得名。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子探针等研究方法,对白色、绿色、黄色、紫色系列的"佘太翠"玉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和呈色机理等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佘太翠"玉视颜色品种不同,组成矿物略有差异。除白色品种的"佘太翠"玉以白云石(质量分数高于60%)为主要矿物外,其它颜色品种的均以石英为主要矿物,石英的质量分数约占80%以上。"佘太翠"玉的次要矿物主要有云母、方解石、长石、赤铁矿、叶蜡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绿色"佘太翠"玉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主要由铬云母致色,属东陵石;白色品种"佘太翠"玉为白云石玉,而黄色的及其它颜色的品种为石英岩玉。  相似文献   

4.
"樱花玛瑙"是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较新的玛瑙品种,拥有特征的"樱花状"包裹体,常见颜色为无色-粉色。通过手标本观察、偏光显微镜观察、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显微拉曼光谱、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和EDS能谱仪等测试方法分析"樱花玛瑙"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结构和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樱花玛瑙"样品中基质和包裹体的主要矿物组成均为α-石英,且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斜硅石;基质为隐晶质石英,包裹体为显晶质石英。"樱花玛瑙"样品的颜色差异源于其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分数,粉橘色基质主要是由Mn和Fe元素致色,少部分"樱花玛瑙"中还含有绿色包裹体,其主要是由Fe元素致色。"樱花状"包裹体存在石膏和重晶石颗粒,表明在包裹体形成时,含矿流体富钡(生物钡)和钙,同时可能有含硫酸盐的孔隙水混入,成矿条件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三种浙江青田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分析、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山炮绿"种、"蓝花钉"种、"夹板冻"种青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炮绿"种样品的主要矿物为白云母,次要矿物为石英;"蓝花钉"种样品主要由叶腊石和刚玉组成;"夹板冻"种样品的主要矿物为白云母,还含有石英、钠长石、钠云母和少量的赤铁矿.同时,还对其颜色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荆山玉"因产于湖北保康县古荆山一带而得名,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石英质玉品种,其外观颜色艳丽,质地坚硬,雕刻性能良好。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荆山玉"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岩石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荆山玉"的主要矿物是石英,含少量的赤铁矿、针铁矿、磷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等次要矿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含少量Na_2O、MgO、Al_2O_3、P_2O_5、K_2O、CaO、Fe_2O_3、FeO等,据TFe/Ti和Al-Fe-Mn比值及成因判别图解,表明组成"荆山玉"的硅质晶体属于热水沉积成因。外观上,"荆山玉"的产出状态呈角砾状和块状居多,颜色以黄色和红色为主,镜下观察具有隐晶质结构、隐晶-微晶结构、镶嵌结构及角砾结构;黄色和红色色调与铁质有关,分别赋存于针铁矿、纤铁矿和赤铁矿等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因Fe的价态和量的多少而呈现色调和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南红玛瑙进行常规宝石学测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旨在总结南红玛瑙的宝石学特征并探索其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南红玛瑙的宝石学性质与玉髓基本一致,但也具有独特之处,其原石和成品均有明显胶质感,放大检查发现红色半透明部分中可见颜色由大量红色点状颗粒组成,而红色不透明部分观察不到红色点状颗粒;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到南红玛瑙中含有大量Si元素,其次为Fe元素及少量K、Ca、Ti、Zn、Cr等元素,因此推测南红玛瑙由Fe3+元素致色,红色半透明部分中红色点状颗粒成分可能为Fe2O3,并且红色鲜艳程度与Fe元素质量分数呈正比;南红玛瑙的红外光谱与玉髓和石英岩的匹配度均很好,因此推断其结构介于隐晶质和显晶质之间,属于石英质向玉髓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能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大型仪器,对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商业俗称“金鳞石”的宝石材料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金鳞石”样品为锂云母玉,其折射率为1.55(点测),摩氏硬度为2~3,相对密度为2.83;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与云母的图谱基本一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样品为矿物集合体,具有极完全解理,参差状断口,细粒鳞片变晶结构;X射线能谱结果显示样品主要含有Si、Al、K、F、O等;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均表明样品主要由锂云母和少量白云母组成,按照《GB/T 16552—2010珠宝玉石名称》相关规定,应定名为锂云母玉。长波紫外荧光下观察锂云母玉样品内部网格状裂隙内的荧光呈强蓝白色,与锂云母玉样品主体弱紫色荧光颜色不一致,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裂隙表面的光泽差异明显,伴有密集的气泡群,表明锂云母玉样品经过充填处理。  相似文献   

9.
近期在检测中发现一批仿黄色翡翠的玉石品种,由于其混在黄色翡翠中,且在外观和部分测试数据上与翡翠接近,因此极具欺骗性。对该批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黝帘石,并含少量石英,因此定名为黝帘石玉。在检测中可以通过粒状结构、折射率1.69(点测)、红外光谱很好的将黝帘石玉与翡翠区分开。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以及偏光显微镜等实验技术对近期市场上一种常见的仿鸡血石的矿物组成、内部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其宝石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仿鸡血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绿泥石,含有少量的石英。其中的红色部分呈条带状分布在透绿泥石中,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认其为一种红色有机颜料。根据仿鸡血石的组成和结构,可以确认,这种仿鸡血石是将透绿泥石研磨后加入红色有机颜料压制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