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铁谱图像背景与磨粒的分割,提出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彩色铁谱图像背景减除方法(ABCTO)。该方法是在CIE L*a*b*颜色空间,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分别对L、a、b三通道图进行分割;再通过对各通道分割结果进行操作,得到铁谱图像二值图,实现磨粒与背景的分离;最后将原始图像的背景像素点设置为白色,从而得到减除背景的彩色铁谱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精确减除铁谱图像背景,是一种有效的背景减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纺纱机出现断线且不易发现以及纺纱过程产生大量毛羽的现状,自行设计了一种循迹检测纱线断头智能小车。该小车主要由伺服电机、运动系统、智能检测系统、除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可检测纱线是否有断头以此来实现小车的运动和停止,并可实现检测结果报警、结果信息发送、同时清理毛羽。该小车灵敏性好、精确度高、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背景减除的彩色铁谱图像自动分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基于背景减除和标记分水岭算法的彩色铁谱图像自动分割方法.其分割流程为:基于颜色分量比对彩色铁谱图像的背景进行减除,实现磨粒与背景的分离;通过对分离后的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使其成为后续分水岭分割的基础图像;结合形态学复合开闭重建和阈值极小值提取技术得到磨粒前景标记图像,对磨粒测地影响区骨架进行提取得到图像背景标记;利用形态学极小值强加技术修改基础图像,并利用分水岭算法实现其自动分割.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卷碳纤维纱线在卷绕到小纱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绕纱不均匀、绕纱过程中毛羽量大、绕纱效率低以及绕线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碳纤维纱线绕线方案。其采用张力机构给纱线提供一定的张力,采用送纱往复机构和卷绕机构相互配合,将碳纤维纱线均匀地卷绕在小纱管上,最后控制系统确保设备全自动运行。该方案极大地减少了碳纤维在卷绕过程中的磨损,并且大大提高了绕纱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纬纱牵引力是纬纱飞行的主要动力来源,可以在引纬时给予纬纱所需的速度,使得气流引纬能够满足织造工艺要求。设计了一套纬纱牵引力的测量装置,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流场分析,并对纬纱牵引力进行了试验测量。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量装置在辅助管道内可以获得较平稳的速度和密度值,有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不同规格的纱线在相同条件下获得的牵引力大小和纬纱直径及毛羽有关。试验测量的纬纱牵引力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DHGN801D-200型簇绒机为分析对象,研究了簇绒地毯停机痕迹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停机痕迹的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簇绒系统的组成以及纱线路径;然后分析了纱线路径与纱线伸缩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纱线的力学特性以及蠕变过程,对地毯织造过程中纱线的受力变化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采用高位停机来消除停机痕迹的方法,并通过工艺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现有结经机结经效率低、绞头多、断头多、双纱或者多纱对接、结经不牢靠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纱线焊接机,该纱线焊接机主要包括:纱线张力机构、钢梳机构、刺辊毛刷机构、刀辊切割机构、超声波焊接机构。该纱线焊接机主要应用于第二次布线的经纱和第一次的经纱在品种规格和织物组织结构上一致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该机能够大大地提高结纱的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织机停机时间,提高织机的工作效率。本文还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机焊接纱线的可靠性和焊接处纱线的牢固性。  相似文献   

8.
谌欣  吴震宇 《机电工程》2011,28(3):329-332,342
针对纺织生产中对运动纱线进行在线识别检测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红外光电检测技术有效识别纱线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提m是基于柔性纱线运动时会以一定频率抖动,而且当纱线位于非均匀光场中,其抖动所导致的位置变换将会改变传感器接收的光信号强度.给出了检测方法流程,详细介绍了检测流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模块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论证了其...  相似文献   

9.
卢凤龙  钱志欢 《光学仪器》2014,36(2):126-130,135
针对织物的纱线密度检测,提出一种对织物图像,信息进行检测的方法。通过数字相机获得织物图像,对织物图像进行最优二值化处理。利用像素黑白颜色区分织物上的纱线和间隙,通过扫描经线和纬线方向的像素颜色值获得纱线处像素颜色特性,从而计算出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的纱线数目。根据各方向最大像素数得织物的大小,即可得知织物的密度。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分析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的代表性模型一纺织几何学模型,分析了三维机织预型件中纱线系统各纱线的构型和截面形状,计算了组成三维机织结构各纱线系统,在一个结构单元内的纱线长度和取向角,进而得出纤维体积分数.指出影响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分数的主要因素有预型件的角联/正交、贯穿/分层形式和预型件结构中填充纱的比例以及纱线间隙等.为提高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邱海飞 《机械传动》2012,(7):72-74,77
在ADAMS/View中建立了六连杆开口机构的CAD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通过线性弹簧来代替实际纱线,创建了一种可以模拟纱线张力动态变化的虚拟仿真平台。通过动态仿真获得了纱线形变量和纱线张力变化曲线,并将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纱线张力的测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环锭细纱机纺纱结束后会在锭盘上缠绕尾纱留头,留头率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机器的性能及劳动量的大小,但是尾纱过多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也会造成原料的浪费。就此介绍了两种夹纱形式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LabVIEW的纱线动态张力检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纱线动态张力的检测在纺织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纱线动态张力检测系统。它充分利用虚拟仪器的优势,方便的实现了信号的采集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14.
纱桶包装是纺织生产过程中必备的环节,纱桶自动包装系统是运用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设计的,是一种自动化高稳定的生产设备。系统包含纱桶输送装置、纱桶翻转装置、纱桶装袋装置、纱桶转送装置和纱桶称重贴标装置。整条生产线有7台输送电机,配置了人机交互界面,操作便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纱桶包装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快速安装互联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设备内部的线缆互联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设备维护性、可靠性方面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该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体积重量大、生产效率低、可靠性和维护性差.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子设备内部信号互联的新技术:无线缆信号互联技术,首先对传统的线缆互联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无线缆信号互联技术的结构进行了阐述,通过印制线代替现有的电缆,采用印制母板和快速电连接器实现电子设备内部信号的快速安装互联,可克服传统线缆连接技术的不足;并对无线缆互联技术结构和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了介绍.该技术的研究将极大提高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并可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有利于缩小电子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从而实现雷达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该技术将在民品、军品等电子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6.
F2601型转杯纺纱机是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转杯纺纱机.可用于粗梳、半精纺领域。重点阐述该机开发纺制丙纶滤芯纱的新技术,探讨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可为使用F2601型转杯纺纱机生产该类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研究化纤生产工艺和卷绕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变位卷绕的卷绕成形原理、数学模型和实用方法。介绍了应用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和变频调速等实现优化变位卷绕的测控技术和系统设计方案。能在高速纺丝情况下获得成形良好的大容量卷装,高速退绕时不会产生断头和脱圈,从而优化运行工况、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提高现代化纤装备机电一体化的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It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great challenge to identify the blending ratio of polyester/cotton yarn in the field of textile industry. A new digital cross-section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geometrical shape analysis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polyester/cotton blend ratio. A self-developed microscope image captur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digitalise the cross-sectional images of polyester/cotton blended yarn. One set of image preprocess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conduct greyscale inversion, median filtering denoising and binarisation. The specially designed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continuous profile of fibres. Finally, the roundness value of the cross-sectional fibre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roundness algorithm, it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polyester/cotton fibres and calculate the blending ratio of them.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digital analysis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feasib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olyester/cotton blended ratio; therefore,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textile 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quipment, methods and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络筒张力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控制模块采用了模糊控制策略,使系统具备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和稳态精度。并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Hilbert-Huang 变换的基本原理,以实际的纱线信号为例,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将纱线信号分解成有限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并求得纱线信号的Hilbert谱.结合分析纱线信号的波谱图和Hilbert谱图,判断出故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