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徐邦斌  杨朝晖 《治淮》2013,(4):46-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必须先行。2013年1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2,(12):2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放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位置。省委、省政府也从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作出着力改善"两个环境"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4.
孙冬旭  李静  张博  张品 《吉林水利》2021,(7):26-29,56
文章以源头活水、与自然共建理论为指导,回顾黄河水生态文明历史变迁,针对"源、流、汇"水体的三种不同形态,结合中国交建自身治水实践,提出溯源控污、多源补水,支流疏通、水城共治,调蓄缓排、活血化瘀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路线;以滨河碧道、绿道连接公园、湿地、文化名胜、历史遗迹、美丽乡村等自然人文历史系统组合的旅游产业带为基底,序列布局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而落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最后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形成和整体治理基础上的产业环境现代化密切相关,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和安全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本底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威海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优越的自然条件,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和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对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其核心遵循“自然-社会”二元多过程的演变规律,规范人类水土资源开发活动,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抗旱体系、高效集约的供用水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和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为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多过程演变机理、流域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智能水网与智慧水务建设等关键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水是"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亦是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的支撑作用。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山清水秀的河北关键也在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为建设水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流域内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自然禀赋加人为因素决定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低、环境压力大、生态脆弱的特性。黄河流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既带有中国水问题的普遍性,更具有黄河流域自身的特殊性。介绍了黄河流域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设想与近期主要打算。  相似文献   

9.
《治淮》2013,(11):1-1
人类从完全依赖自然的原始文明,到敬畏自然的农业文明,到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再到取法自然的生态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结合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经验,江西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建设格局。针对不同行政级别区域,结合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侧重点和相关措施,为江西省不同层级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认识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玉秀 《中国水利》2013,(15):28-31
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特征,探讨了水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及实践路径认识,提出要从四个环节加强工作,即确保河流自然形态完存、水资源寿命的可持续和水资源品质的优良,做到水流、水量和水质三个安全,同时确保对水的认识和管理到位,坚持水观念正确,并从理论体系建设、发展战略和布局、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提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后,我国的水电开发愈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近期,国家陆续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作,水电建设更应在遵从保护的前提下做好水电开发规划。研究梳理分析了我国流域水电开发涉及现有自然保护地的情况,针对水电资源和自然保护地多有重叠的现状,提出了有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崔磊  顾洪宾  高繁 《水力发电》2022,48(1):1-4,129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后,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先决条件。为此,分析了金沙江水电开发利用自然河段的情况,研究了水电开发利用金沙江自然河段的演变发展及后续趋势,总结了水电规划建设过程中减少开发对自然河段影响的对策措施,并提出了有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全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自然要素、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管理等4个方面对水生态文明内涵进行解读,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的4个准则层(自然水体、开发利用、管理体系、水生态理念)。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青岛市水利发展特征构建包含2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青岛市2011-2015年水生态文明建设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等级特征值由2011年的2.0224变为2015年的1.7661,由中等偏下水平提升至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管理体系发展斜率变化率最大(0.4256),开发利用体系最小(0.0009)。此外,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理念等级特征值均值分别为2.1408和1.8809,发展水平较低,为青岛市水生态文明进一步建设方向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山 《中国水利》2013,(23):21-23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新理念,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要提高规划的地位与内涵,注重实施主体的多元性。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人的积极主动的行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人水和谐推动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明确提出"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水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  相似文献   

18.
马艳  刘振  郑明 《陕西水利》2017,(5):69-70
结合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从政府重视、法规建设、资金筹措等七个方面总结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分析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再生水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建立长效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制、全力推进再生水利用的建议措施,巩固和深化建设成果,为生态、宜居、品质西安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两大因素:①自然因素,即生态修复、封山禁牧、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自然恢;②认为因素,即生态治理,采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手段,重点治理水土流失。文章从治理水土流失为切入点,从保护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角度,谈水土保持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地位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卢双宝 《河北水利》2012,(12):22-22
党的十八大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增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无论是十八大报告还是新党章,都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集中论述,特别是十八大报告第八章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标题分4部分进行了阐述,从中可以领悟到,这4部分的论述都与水密不可分,水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