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一步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全国已组建县级抗旱服务组织1210个,乡镇级6400个,从业人员5.2万人,拥有各种抗旱机具设备32万台套,抗旱固定资产11.6亿元,年抗旱浇地能力6500万亩。但从全国来看,各地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还很不平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能力还不够,抗旱服务组织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加强对抗旱服务组织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 抗旱服务组织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属于事业性服务实体,在经营管理上要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张国刚 《陕西水利》2013,(1):176-177
抗旱服务组织是抗旱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应对旱情、保障农业生产和增强抗旱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蓝田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过程,分析了抗旱服务组织从建队到辉煌再到如今人心涣散机构不稳的过程,提出了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如何进一步提高抗旱资金的使用效益?河南省在利用抗旱资金进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同时,进行了抗旱物资政府采购的有益探索。 一、河南省抗旱物资政府采购的基本情况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干旱缺水是制约该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近几年,干旱程度不断加剧,在1998年8月到1999年2月的200天时间内,全省有3700万亩小麦受旱。为了抗御特大旱灾,增强长期抗旱能力,河南省大力推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尽管上级财政每年都拿出不少抗旱经费用于支持各地  相似文献   

4.
朱俊华 《山西水利》2007,23(4):15-16
抗旱服务组织是抗旱减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抗旱服务组织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急需总结经验,深化改革,调整思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抗旱服务能力和自身生存能力,使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郭志高 《中国水利》2006,(19):12-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湖北省的防汛抗旱能力在防洪工程现状、农业和农村抗灾组织能力、水生态和水环境、水利非工程措施四个方面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今后湖北省防汛抗旱工作将围绕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防洪保安、抗旱用水、减灾服务、信息化支撑“四个环境”,全面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总结甘肃省旱情发展变化趋势、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全省现有抗旱能力,指出了当前抗旱基础设施薄弱、抗旱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抗旱投入严重不足、旱情监测信息化手段落后等抗旱应急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完善抗旱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急水源建设、落实农业抗旱措施、强化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法规制度等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建议,为今后的科学抗旱,提高抗旱减灾应急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瑾 《新疆水利》2009,(6):45-47
干旱是制约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阿勒泰地区历史旱情从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等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着眼于长期抗旱,主要应大力加强以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地表水工程与地下水工程相结合,并从完善防旱抗旱政策法规、加强抗旱管理能力建设和抓好抗旱服务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抗旱工作做好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扩大抗旱工作的服务领域和内容,抗旱服务组织通过建设经营小型抗旱供水工程,成为实现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全面主动抗旱转变的载体;在从主要注重农业效益,转变为注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一的同时,抗旱服务组织成为城乡供水市场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河南抗旱服务组织承担着农业抗旱减灾、农村安全饮水的重任,在保障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及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亟待通过机制创新,构建新形势下的长效发展模式,促进抗旱服务组织的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抗旱服务组织是我省抗旱减灾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分析了全省抗旱服务组织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抗旱服务组织与物资管理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以县级抗旱服务队为龙头,以乡镇级抗旱服务分队为依托的社会化抗旱服务网络。但与当前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相比,基层抗旱服务组织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员队伍不稳定、经费保障难落实、设备库房配备不足和服务能力待提升等问题,亟需结合抗旱工作的现实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和政策性建议。本研究基于对全国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现状的全面了解,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分类定性、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经费筹措、建设重点、人才培养和考核、设备资源整合、规章制度健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陕西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一定抗旱能力,成为抗旱减灾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陕西省旱灾频繁且呈加剧之势,加之受投入、机制、政策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抗旱服务组织的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抗旱能力下滑,与新时期抗旱工作不相适应。2009年北方冬麦区冬春严重干旱和今年西南5省秋冬春特大干旱再次敲响了警钟,加强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迫在眉睫。从陕西实际出发,在认真调研和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翟大明 《中国水利》2013,(16):16-18
旱灾是陕西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分析总结了陕西省的旱灾特点、旱灾发生成因,以及综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出了今后5年抗旱规划实施方案,通过抗旱应急水源建设试点、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加快出台陕西省抗旱条例实施细则等措施,努力推进实施方案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介绍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抗旱服务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本区抗旱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说明抗旱服务组织在提高抗旱减灾能力,促进资金、设备良性循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战胜干旱,从1991年起,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我市开始实施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在省厅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全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在不断改革中深化、在总结完善中提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形成了自成系列的服务内容、配套衔接的服务功能以及纵横交错的服务网络,成为全市农业和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龙头组织。十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为本、务求创新、强化机制、增强实力”的原则,不断提高抗旱服务的综合能力,全市先后建起了16个县级抗旱服务站和21个乡镇片站,形成固定资产1385万元,抗旱服务从业人员194名,发展协会会员18121个,兴建股份合作制抗旱工程399项。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抗旱服务示范县5个,实现了抗旱物资供应、打修机井、节水管道和喷滴灌安装调试、集雨节灌工程施工和抗旱浇地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沧州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介绍了沧州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历程和发展形式,提出了加快抗旱服务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防汛抗旱》2008,18(6):71-74
晋城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立支柱、建网络、兴科技、促小康”的办队方针,依托基地,发展网络,服务社会,壮大自身。全市6个县(市、区)抗旱服务队先后有5个进人国家示范县抗旱服务队行列。特别是近年来,通过积极兴建小型抗旱工程和水利农业新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进规范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全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沧州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介绍了沧州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历程和发展形式,提出了加快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防汛抗旱》2012,(1):22-22
湖南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干旱多发频发。2009年的夏秋连旱、2011年的春旱和夏伏旱以及近几年秋冬季节连续出现的江湖低水位给全省农业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为切实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工作,全省共建立了县级抗旱服务队124个,乡镇村级各类抗旱服务组织578个,抗旱服务队伍初具规模,应急能力明显提升,抗旱效益十分突出。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鞍山市水资源调查,分析了全市干旱影响及面临严峻形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旱服务组织不健全.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抗旱有力条件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大抗旱投入;加快抗旱节水工程建设;健全抗旱服务组织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