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从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出发,阐述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着重探讨了直接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该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学术界和工程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作为一种更合理的设计理念,它代表了未来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背景、地震设防水准、结构的性能水平及其量化指标、抗震设计的目标性能以及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提出了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被认为是现阶段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最为有效的一条途径,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该方法的产生背景、分类、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并重点从非线性位移反应谱和推覆分析法两方面介绍地震位移需求估算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对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基于量化的多性能目标的设计,引起了地震工程界的广泛研究.在国内外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推广使用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研究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包括性能目标的确定、实现多性能目标的通用设计方法、结构性能评估.指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未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广泛使用之前,要先解决性能目标的合理选择、通用设计方法的实现、大震作用下地震需求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简要介绍了国外建筑规范、标准采用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现状 ,介绍了三种分别考虑延性系数、能力谱和位移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讨论了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开展,应立足于抗震性能提升的具体需求,采用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对建筑结构隔震/抗震设计与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阐述,进而探讨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势,以及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方霜 《山西建筑》2010,36(33):65-66
介绍了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研究理论,着重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为基点,给出了实现“三水准”的两阶段设计方法,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方法遵照国家的建筑设计规范,计算简单,可以在工程中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传统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的区别,指出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性能设计方法的解决之道,同时分析指出承载力并不是影响消能减震结构的最主要因素,结构的模态位移、顶点最大位移及延性与减震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密切相关,位移设计方法是比传统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更加适合于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方法,最后指出基于位移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某高层建筑在个别楼层的墙、柱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成功地对其进行了使用功能的调整、抗震加固延性设计和加固处理。结合该工程实例,详细介绍该结构抗震加固延性设计方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反应位移法在复杂地下结构抗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尚缺少完善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专门的有关复杂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在总结目前国内外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反应位移法对某复杂地下大空间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与分析。同时,分析中还建立了该复杂地下结构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给出结构的基准地震响应,从而评价反应位移法用于复杂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计算工况反应位移法的计算结果与动力时程分析均基本一致,说明反应位移法可用于复杂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类似地下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传统的基于结构抗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分析了位移在桥梁结构的强震破坏中的重要影响。结合强度设计和位移控制的两阶段抗震设计的思路,提出了高架桥梁桥墩抗震设计首先是防止结构的脆性破坏,再控制结构的塑性破坏。这种用位移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将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2.
张瑞甫  苗吉 《山西建筑》2007,33(15):69-70
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产生的背景、概念、发展状况、特点及研究内容,介绍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能够对结构在未来可能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瞿岳前  杨将  汤卫华 《山西建筑》2009,35(35):37-38
简要介绍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4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即按延性系数设计法、能力谱方法、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和能量分析法,并讨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完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是岩土工程抗震领域的前沿课题。以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为手段,研究重力式挡土墙的位移计算模型,能够为挡土墙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提供支撑。首先系统介绍了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装置、模型设计、测试方案、地震波输入及加载制度。然后,研究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重力式挡墙墙体位移及位移模式的变化规律,阐述了土压力分布及其与位移的变化关系,并以 Newmark 滑块及 Zeng 和 Steedman 转动块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计算地震下重力式挡墙滑移位移及转动位移模型。经比较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既有滑移位移经验公式结果,提出 Whitman 和 Liao 的均值拟合法适合用于计算重力式挡土墙的滑移位移量。最后,对重力式挡墙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流程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浅谈学校抗震加固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雪峰 《山西建筑》2010,36(4):92-93
针对抗震加固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现有建筑物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抗震结构整体性抗震加固方法,探讨了结构加固方案的优选,以积累技术人员的抗震加固设计经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地铁结构抗震分析是地铁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简要阐述三种抗震计算方法,将反应位移法理论应用于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中山路西站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中震作用下,车站的中柱轴压比未超过0.85的限值,结构最大层间位移比均小于1/550,可以认为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构件截面及配筋均满足抗震计算要求;在大震作用下,车站弹塑性层间位移未超过1/250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限值,可以认为结构局部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最后提出抗震构造措施.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肖金 《山西建筑》2007,33(10):91-92
介绍了结构抗震设计的目的与目标,并对基于概率可靠度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根据“投资—效益”准则,提出了基于功能的结构体系目标可靠度优化决策的三种模型,从而为结构抗震优化设计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山锁  杨勇 《工业建筑》2002,32(7):30-33
基于底部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及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计算方法与设计控制的研究成果 ,并参考当前国内的有关研究成果及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和抗震构造手册的有关规定 ,从实用出发 ,对底部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芳 《福建建筑》2011,(10):69-72
介绍了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背景,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情况及研究内容,以及随机振动理论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杜毅 《山西建筑》2009,35(31):57-58
结合汶川地震的震害情况,归纳了目前多层砖房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抗震措施三方面提出多层砖房抗震设计的建议,以确保房屋抗震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