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建筑结构耐久性进行更准确的检测和评估,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建筑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评定模型,对结构耐久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在耐久性评定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耐久性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得到了建筑结构剩余寿命的预测函数.结果表明,该预测函数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锈蚀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评定专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毅  陈朝晖张攀 《工业建筑》2005,35(Z1):855-857
详细阐述了钢筋锈蚀后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评定原理和方法,并编制了一个基于耐久性综合评定方法的专家系统ESDAR进行锈蚀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评定,最后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评定,结果表明该专家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构件安全性鉴定的定性分析作为房屋安全鉴定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构件裂缝来分析判断结构的受力状况,从而评定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文中结合实践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牛荻涛  杨德柱  罗大明 《建筑结构》2021,51(17):115-121,114
长期处于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因耐久性损伤及性能劣化,导致其实际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充分考虑了腐蚀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复杂性,在总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的原则与方法;针对一般环境、氯盐环境、冻融环境、硫酸盐环境等侵蚀环境,明确了既有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指标与技术要求,对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与失效标准进行了界定;考虑耐久性损伤对混凝土构件刚度与承载力的影响,实现了从构件到结构耐久性的综合评定.对科学评价既有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结构及工业建、构筑物的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准确预测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制定合理的耐久性修复、维护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邸小坛  张狄龙  王紫轩 《建筑科学》2011,27(Z1):128-130,191
阐述了既有建筑的评定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和抗灾害能力评定等,安全性评定可分成结构体系、连接锚固和构件承载力评定,适用性评定应包括结构的适用性和围护结构应该具备的功能,耐久性评定应以构配件及锚同连接的适用性受到影响或需要相应规模修复措施和表面出现明显的损伤等作为耐久性极限状态的标志,抗灾害能力评定就是要提升既有建筑...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结构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对结构进行剩余使用年限的评定可及时对结构进行维护,减少维护的费用,揭示潜在的危险。在混凝土碳化的耐久性极限状态的研究基础上,对混凝土构件经过一定碳化损伤后,对剩余使用年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量的无损检测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损伤检测中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量的检测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及时发现和准确诊断 ,是结构耐久性评定、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的重要前提。本文详细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量的无损检测方法 ,尤其是这些方法的优点的缺点 ,同时提出了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以供实际应用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钢筋保护层厚度直接影响结构构件的耐久性、承载力。只有在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混凝土才能对钢筋提供可靠的握裹力,两者才能更好地协同工作。对于墙、柱类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质量,当前标准还没有给出相应的结构实体检验的方法。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给出了墙、柱类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方法、步骤和评定方法。论文指出,墙、柱类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结构耐久性有重要意义,相关标准宜尽早给出验收要求。  相似文献   

9.
模糊数学在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评定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鹏飞  王娴明 《工业建筑》1997,27(5):7-10,62
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评估的特点,借助于模糊数学的手段,提出了一种耐久性分级评定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每一级别都有确切的混凝土构件剩余寿命的内涵,多元隶属函数法的引入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影响。经过实例验算,正确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耐久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具有的基本功能之一,耐久性的好坏,决定着结构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评估与对策,是已有建(构)筑物可靠性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实际结构进行耐久性及可靠性鉴定及评定中,不可能对每一锈蚀部位均进行钢筋取样以评定锈蚀量,对于某些重要的结构部位取样设置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