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柱 《无机盐工业》2008,40(2):47-50
目前,许多铬盐厂正在进行铬渣无害化处理,速度快的已基本完成.随着铬渣治理的深入进行,渣场底部及附近铬污染土壤的修复亦提上日程.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有其特殊性.各种地质条件形成的土壤含铬量相差很大,而土地的用途有很多种,对总铬和 6价铬的容忍性各不相同,故尚未见到铬污染土壤治理标准.介绍了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指标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同时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了评述,介绍了5种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2.
铬渣长期堆存后的组成变化及对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纪柱 《无机盐工业》2006,38(9):8-12
国内外对铬渣治理及其污染土壤的修复日益重视。中国已提出2010年底前,所有历史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对野外堆存多年铬渣的组成变化、不同pH时6价铬浸取行为、铬渣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硫酸亚铁对铬渣中6价铬还原的可能性、国外铬渣无害化技术进行了评述。这些研究对控制铬渣污染区6价铬的固化-无害化技术、溶解-回收技术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铬盐工业2007年总62期刊登了《铬渣危害和治理方法研究》一文,重点介绍了用铬渣及铬污染土壤生产铬渣骨料的治理技术。该技术无疑是处置铬渣的有效方法之一,已在日本工业化多年,我国山东新材料所与裕兴化工厂合作曾进行过中试。国内未能推广的原因多种,铬渣骨料的成本与销路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土壤是人类生活的必要物质基础,一旦受到污染,将会对其它圈层产生危害。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中,铬污染非常普遍。随着铬化工行业的发展,铬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概述了铬污染的来源,铬的存在形态及危害,介绍了铬污染土壤的4种修复方法,并展望了当前土壤铬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合理地处理土壤修复问题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玄  李裕  张茹 《山西化工》2014,(1):86-88
Cr(Ⅵ)是世界公认的有毒致癌物,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危害。随着铬化工行业的发展,铬污染问题,尤其是土壤的铬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描述了铬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及土壤对铬的吸附特性,详细介绍了隔离包埋法、固化稳定法、化学还原法、土壤淋洗法、电化学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等多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并展望了当前土壤铬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合理地处理土壤修复问题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其经济、高效和生态友好等优点成了众多修复技术中的佼佼者。文章归纳总结了土壤铬污染的来源及危害、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以及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修复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植物修复铬污染土壤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修复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以效率高、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等优点,是当前治理石油污染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进行治理的三种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国外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发展及应用状况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国内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某铬盐厂的两种不同污染特性铬渣污染土壤(A土和B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种异位修复工艺(淋洗、稳定化、湿法解毒)去除铬渣污染土壤中总Cr和Cr(Ⅵ)的效果,并采用改进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不同修复工艺对土壤中各形态Cr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为湿法解毒 > 稳定化 > 淋洗,湿法解毒工艺对A土、B土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3.26%、92.94%;对铬污染土壤总铬去除效果最佳的是异位淋洗工艺,异位淋洗工艺对A土、B土总铬消减分别达54.87%、80.16%。异位淋洗工艺实现了对水溶态Cr(Ⅵ)、酸溶态Cr(Ⅵ)的泥水分离,是总铬消减的主要原因;稳定化工艺和湿法解毒工艺降低了土壤pH,促进了水溶态Cr、酸溶态Cr及可还原态Cr向可氧化态Cr的转化,因此土中总Cr并未发生显著消减。高浓度铬渣污染土壤经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处理后,A土Cr(Ⅵ)仍然残留736.6 mg·kg-1,B土Cr(Ⅵ)仍然残留245.47 mg·kg-1,酸溶态Cr的残留是导致三种工艺修复Cr(Ⅵ)效果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某铬盐厂的两种不同污染特性铬渣污染土壤(A土和B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种异位修复工艺(淋洗、稳定化、湿法解毒)去除铬渣污染土壤中总Cr和Cr(Ⅵ)的效果,并采用改进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不同修复工艺对土壤中各形态Cr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为湿法解毒稳定化淋洗,湿法解毒工艺对A土、B土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3.26%、92.94%;对铬污染土壤总铬去除效果最佳的是异位淋洗工艺,异位淋洗工艺对A土、B土总铬消减分别达54.87%、80.16%。异位淋洗工艺实现了对水溶态Cr(Ⅵ)、酸溶态Cr(Ⅵ)的泥水分离,是总铬消减的主要原因;稳定化工艺和湿法解毒工艺降低了土壤p H,促进了水溶态Cr、酸溶态Cr及可还原态Cr向可氧化态Cr的转化,因此土中总Cr并未发生显著消减。高浓度铬渣污染土壤经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处理后,A土Cr(Ⅵ)仍然残留736.6 mg·kg~(-1),B土Cr(Ⅵ)仍然残留245.47 mg·kg~(-1),酸溶态Cr的残留是导致三种工艺修复Cr(Ⅵ)效果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西省某化工厂铬渣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环境监理的人员职责、工作程序、依据、内容、制度和方式等因素,实现土壤修复工程质量、进度的全方位控制;重点阐述了在整个工程过程中环境监理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工作的特色,以保证污染土壤修复工程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治理目标;对我国的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理论研究和其它土壤修复项目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受污染土壤中六价铬浸出和渗透到地下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沈阳铬渣堆场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石灰和粉煤灰联合修复铬污染土试验研究,分析石灰和粉煤灰不同剂量、养护龄期对污染土六价铬浸出的影响,分析了两者联合修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化修复0.4% Cr(VI)污染土中,组合添加10%~15%生石灰和25%~35%粉煤灰养护28 d有较好效果,浸出液铬离子浓度均在规定界限5 mg·L-1以下;主要修复机理为较高的基质pH值促进了Cr(VI)与粉煤灰表面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以及生石灰与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  相似文献   

12.
铬渣中含有1%~2%的铬酸钙(致癌物)和0.5%~1%水溶性六价铬(剧毒物)而成为有毒废物,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介绍了几种较为先进的铬渣工业化治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归纳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了铬渣处理技术的选取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分析铬污染的危害,总结了土壤铬污染治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根据土壤铬污染处理的工程实践,对未来的土壤铬污染治理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2022,(2):74-76
一、基本信息 1.申请号:CN201811501221.1. 2.发明人:田原宇、乔英云、谢克昌、杨朝合. 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授权时间:审中. 5.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腐植酸绿色原位固化修复工艺,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净化治理,尤其涉及受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二、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  相似文献   

15.
铬渣是有毒危险废物,全国年排出60万吨,已堆存600万吨,分散于我国人口稠密区域80余处,渣堆中有毒Cr^6+随雨水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已污染上千万亩土地和大量地下水,严重制约铬盐工业的发展。七十年代开始,全国已安排铬渣治理课题数十项,致力于找到一种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理方法,但铬渣堆存量仍在逐年增加。铬渣混凝土骨料方法治理铬渣,除毒彻底、可靠,工艺简单,吃渣量大,生产成本低廉,可以在数年内铲除堆存的全部铬渣。  相似文献   

16.
几种常用还原剂在铬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试剂》2021,43(2):127-135
以化学还原法修复铬污染土壤为基础,介绍了土壤中铬的来源、存在形态及其转化方式,重点分析了纳米零价铁、硫化亚铁、硫酸亚铁、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化钠、多硫化钙以及有机酸在铬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对所列还原剂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工程应用应综合考虑还原效率、经济成本以及操作安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以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针对土壤原位修复易造成二次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生物活性降低的特点,对铬污染土壤修复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传统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复合修复,并分析了其特征及适用性;根据不同的反应器构型,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概述了土壤中3种典型重金属(铬、砷和铜)的分析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芮 《广州化工》2023,(20):23-25+51
土壤六价铬Cr(VI)污染逐渐严重,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危害。介绍了土壤中六价铬的来源、特性、危害及现行的土壤中六价铬环境质量标准,并逐一阐述了淋洗修复技术、化学还原修复技术、微波辐射修复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化学吸附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等六价铬污染土壤施工常用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成果。同时,比较几种修复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并展望当前治理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生物对土壤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壤中铬的含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的转化作用,使植物的耐受性增加,促进了植物对土壤中铬的吸收,提高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的铬进行了富集,万寿菊对铬的转运能力随着土壤中的铬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壤,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日益显现,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出现了生物富集现象,最终将危及人类自身,因此很有必要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指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和来源,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当前主要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生物质炭修复技术以及复合修复技术。单一修复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其适用性、修复效果、成本、修复时间等,并须对已修复土壤进行长期监测,因此探索其他经济、高效、环保的修复技术或者复合修复技术将是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