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复杂的地质构造地区,当地层倾角较大时,基于水平层状介质模型的水平叠加以及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方法无法解决构造成像问题。自适应偏移孔径Kirchhoff保幅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由于具有偏移效率高、偏移精度高、保幅性好的特点,因此常用该种偏移方法作为首选。在研究区采用自适应偏移孔径Kirchhoff这种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达到资料的预期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2.
陡倾角煤层勘探区的地震数据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煤层倾角变化范围30~60.的王家山矿区为例,选择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及叠后时间偏移3种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实际处理结果表明:叠后时间偏移适用于地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区域;叠前时间偏移能解决共反射点叠加的问题,不能解决地下绕射点与成像点不重合的问题,主要适用于地下速度横向变化不太复杂的地区;当地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时,只有叠前深度偏移能够同时实现共反射点的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  相似文献   

3.
赵显宗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155-158,161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中多冲击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三维地震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困难,为此进行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通过对比叠前、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可以发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能够较好地反映深层构造及大倾角地层情况,其信噪比较高,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断点清晰,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叠前时间偏移对于中深层的复杂构造和断裂系统有着较好的地质成像效果,且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和准确归位成像,因而得以推广应用。针对山西某勘探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并对叠后和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叠前偏移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煤田构造断裂带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顾桥矿南一、南二采区内断裂带构造成像精度,对地震勘探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进行了研究。经分析勘探区地质资料和原始地震资料,采用保幅处理的方法得到了高信噪比的叠前道集,将偏移后的共反射点道集反动校后多次迭代修改均方根速度,并由此建立了精确的均方根速度场,选取了合适偏移算法及多种偏移参数——偏移孔径、拉伸算子、反假频算子等,最终完成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剖面与叠后时间偏移相比横向连续性明显增强,信噪比提高,并且偏移归位与钻孔揭露情况吻合程度高。叠前时间偏移特别适合煤矿复杂地质条件下断层构造相对密集的小地块三维地震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北部凹陷断裂发育,石炭—二叠系地层倾角大,构造复杂且横纵向变化剧烈,地震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低。常规的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但是成像方法和适应条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该地区低信噪比的地震资料,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成像效果。应用全方位角深度域成像处理技术,在松辽盆地低信噪比资料处理中成像效果明显,实现了深层陡倾角构造弱反射信号的良好成像。  相似文献   

7.
在煤层倾角大的勘探区,采用叠后时间偏移会存在较大的非同相叠加问题,造成三维数据体的成像效果较差,有时会难以成像,得到的数据体不能用于资料解释。以青海省鱼卡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针对中深部断层及褶皱非常发育、地层倾角大且变化剧烈、主要目的层的层间距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技术进行三维空间归位,成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大杨树盆地经过多期建造和改造,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地层速度横向变化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使得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较低,很难获得准确的地下构造成像。针对复杂断裂带构造成像困难的问题,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原理入手,应用了偏移孔径内所有的地震波场数据以及各方向波场的方位信息,在角度域对成像道集进行构建,通过镜像加权得到高质量的地下构造成像资料。常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全方位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够满足构造精细解释和勘探生产的地质需求。  相似文献   

9.
张向辉  庞涛  李江 《中州煤炭》2021,(8):113-117,122
针对不同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在成像效果和计算效率方面存在差异问题,采用理论解析和模型实验等方法,对有限差分法、相移法、分步傅里叶和傅里叶有限差分等几种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介绍了几种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波场延拓存在的相对误差,通过模型数据进行了成像测试。结果表明,有限差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具有较高的成像分辨率,但计算量较大;频率—波数域偏移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其中相移偏移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成像,傅里叶有限差分偏移对复杂构造适应性好,是成像效果最好的方法;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计算中,波场延拓步长和边界吸收条件是影响成像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研究分析了几种偏移方法的特点,可为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应用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区煤层气地震资料处理,尤其是构造准确成像一直是个难题。通过在山西某煤层气地震勘探中叠前数据优化、速度场准确建立、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模块实现及效果分析,诠释了在山区煤层气地震勘探中叠前时间偏移较叠后偏移其独特优势,说明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目前山区煤层气地震勘探构造偏移成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