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Planning》2016,(4):558-562
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足迹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绝大多数属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三叠纪恐龙足迹非常少见。目前在四川彭县、天全和富顺发现的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由于中国还未发现三叠纪恐龙骨骼化石,因此这些恐龙足迹化石填补了中国恐龙研究的一段空白。目前发现的三叠纪恐龙足迹化石数量较少、特征不很明显、分类位置也不是很明确,因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调查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7年,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在陕西神木市中鸡镇公格沟白垩系紫红色砒砂岩中发现多处恐龙足迹,这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尚属首次。含恐龙足迹地层岩石组合为一套典型沙漠相"红色砒砂岩"系:岩石组合以紫红色—暗紫红色厚—块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薄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构成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发现识别出恐龙足迹3处,小型四足动物足迹2处。根据足迹形态对比,推断恐龙为兽脚类实雷龙类、恐爪龙类足迹,小型四足足迹为哺乳动物足迹类,恐龙足迹分布在水深更浅的滨岸线附近。由于恐龙足迹产地地层研究程度较低,因此,恐龙足迹的研究在地层年代确定以及恢复岩相古环境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西部邻区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旗查布地区中生代植物化石组合以银杏类为主,次为真蕨类,属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温暖潮湿—干燥温带—亚热带气候,适合恐龙生活的有利地区。神木市栏杆堡镇邱井沟侏罗系曾经发现恐龙足迹,表明神木市恐龙足迹化石从早、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均有分布。下白垩系洛河组沙漠相湖泊沉积中有少量的火山灰层,表明气候炎热干燥。早、中侏罗世与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形成时代、岩相古地理、沉积环境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王嘉杰 《石材》2009,(9):57-58
世界恐龙谷位于云南省禄丰县川街阿纳恐龙山,离昆明市60km,距禄丰县城25km. 1938年,我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在禄丰县发掘出了中国第一条恐龙骨骼化石,从此"禄丰龙"便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694-700
拟建四川昭觉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沿省道S307、S208呈带状分布,计有7大类15类17亚类84处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的是央摩租乡小龙足迹,其大小不足3cm,全球只发现于四川峨眉、山东莒南、韩国南海岸,是国内第三例、世界第四例最小的兽脚类足迹,并且央摩租的小龙足迹与大型足迹共存还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对研究恐龙足迹组合,恐龙古行为学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7年,阿拉贡龙(Aragosaurus ischiaticus)骨骼化石被挖掘了出来并被一组来自加尔韦城(Galve)的研究小组(由Sanz、Buscalioni、Cassanovas和Santafe组成)收录在册。这是特鲁埃尔省首只在伊比利亚半岛被发现的恐龙。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世界各地不断发现恐龙蛋,湖北郧县的发现有两点与众不同,一是龙骨与蛋化石同在,二是每窝蛋的数量大,最多一窝竟达百枚.这种龙蛋共存及蛋群大规模集中的现象十分罕见,海外报刊赞其“全球之最”.恐龙蛋化石群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地球演变、生物进化,以及探讨恐龙蛋化石之系统分类与演化、探索恐龙灭绝原因均具重要科学价值.1997年,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遗迹保护区被列为国家一级地质遗迹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以南约200公里的古盐都自贡。是我国恐龙化石产地之一。1972年在离自贡市中心北约十公里处的大山铺发现了一个恐龙化石群,其数量之多,品类之广,为国内所仅见,且保存完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1982年,国家计委批准在大山  相似文献   

8.
占地面积:29967.49m~2 建筑面积:8792.24m~2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从1989年开始,在日本福井县内陆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为了很好的保护这些恐龙化石,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并对公众开放,当地政府决定建立一个恐龙化石博物馆及研究中心。博物馆要求要面对不同的参观者(从儿童到专业研究人士),展示内容既要大众化又要有专业性。 建筑由辅助部分和展示空间组  相似文献   

9.
1987年,由研究人员Sarlz、Buscalioni、Casanovas和Santafe组成的学术小组,在西班牙特鲁埃尔省的Galve镇发现了阿拉果龙化石,并将其编入目录,这是伊比利亚半岛首次发现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0.
类化石是我国晚新生代地层中最常见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在四川,象类化石也甚丰富,特别是更新世以来的真象科的象化石,在四川绝大部分市、县都有发现和出土。在前人做过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收集汇总了四川象类化石发掘、研究方面的文章,并对部分实物标本进行了观察和鉴定,拟对四川象类化石的发现、研究状况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1)
Green he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cosystem and urban public spac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geography, hydrology, soil, climate,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valley cities in the Loess Plateau have certain particular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green heart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heart, a typical valley city of Shenmu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selected for research, and explored the adaptive design strategy of green heart in the city combining wit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entral Park in Shenmu,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po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heart in the same type of city.  相似文献   

12.
陕南山区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为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研究针对陕南山区村庄分布的特点,合理构架村庄体系、引导村庄布局的方法。规划依据村庄内部布局的特点,将区内村庄聚集点划分为线状、放射状、面状和点状四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整治迁并方法,提升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对山区村庄布点规划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广芬 《矿产勘查》2019,(11):2763-2766
二连浩特地区恐龙生物群距今8000万年左右,晚白垩世亚洲特有的恐龙生物群,该生物群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有特殊的意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的下发基本实现了对地质公园内恐龙化石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实现了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极大地提高了科研科普和生态建设的活力。但在地质遗迹调查、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建设、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地质遗迹标本收集及展示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因此,今后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恐龙生物群化石地质遗迹的保护、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等方面,使其呈现多学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地区桥梁风工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及内蒙古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达672×104km2,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65%左右;西部地区山地面积约400×104km2,占中国山地总面积624×104km2的65%左右。西部地区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沟深谷幽、戈壁大漠的地形地貌使西部地区的风环境和桥梁结构具有和中国东部、中部地区显著不同的特点。就西部地区风环境和桥梁结构的特点,论述了西部地区桥梁风工程应予以研究的内容和问题,并介绍了相关的风环境观测和风洞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姚佳丽  刘煜  韩晓娟 《华中建筑》2008,26(12):258-262
陕北窑洞是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它既节能、节地,又冬暖夏凉,具有悠久的建造历史。然而,一项中国建设部课题的实地调查表明,这种传统建筑形式正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本文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以陕北延安的两个实际项目为例,分析了传统窑洞民居如何通过在建筑设计中改善采光、通风和功能分区、在住区规划中变分散为集中等手段,在延续其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同时,更加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希 《福建建筑》2012,(7):11-13
生态足迹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1999年正式引入我国。从该概念的引入至今,国内的诸多学者对于生态足迹的研究已有数年的成果,成果中不仅包括了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应用,更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是在大量分析前人的实例研究基础上,将所有的实例研究成果根据研究范围的不同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以若干省或市组成的区域级和特定小区域五个层次,对于每个层次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范围的扩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12):176-187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悠久深厚。特别是明清时期,演戏活动非常活跃,大量戏场建筑也随之兴建。这些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观演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陕西明清戏场建筑的发展沿革、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8.
闫杰 《华中建筑》2008,26(4):102-107
该文主要以汉中古镇青木川为实例,着重分析了古镇的空间形态,民居建筑的平面形制、空间组成以及结构技术和装饰艺术,旨在通过对青木川民居建筑的介绍和分析,使人们对汉中民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填补陕南民居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study are: (a) to clarify the current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lead (Pb) and cadmium (Cd) in Shaanxi Province in China in comparison with levels in other parts of mainland China; (b) to examine if there is any urban-rural difference in Pb and Cd exposure; and (c) to quantify the role of cereals as the dietary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these metals. For this purpose, triplet surveys on lead and cadmium exposure were conducted in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Xian and two farming villages A and B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in 1997. The grand geometric mean for lead (Pb) intake via foods (Pb-F), Pb in blood (Pb-B) and Pb in urine as corrected for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Pb-Ucr) were 30 micrograms/day, 33 micrograms/l and 5 micrograms/g creatinine, 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urvey sites, e.g. Pb-B being higher in Xian (43 micrograms/l) than in the two villages (38 and 22 micrograms/l). The counterpart values for cadmium (Cd) intake via foods (Cd-F), Cd in blood (Cd-B) and Cd in urine (Cd-Ucr) were 6.1 micrograms/day, 0.46 microgram/l and 2.8 micrograms/g creatinine, respectively, with no substantial inter-survey site difference. Thus, it was possible to conclude that, from comparison with the values reported in 1990s literature, the exposure of Shaanxi people to Pb and Cd is no higher than, and even possibly lower than, the levels reported for people in other parts of mainland China. The exposure to Cd was almost exclusively from foods, whereas the exposure to air-borne Pb was large enough in Xian to explain higher Pb-B and Pb-Ucr than the level in Village B despite lower Pb-F in Xian than in Village B. Cereals (wheat, rice, maize and foxtail millet) contributed 26 and 84% of dietary Pb and Cd intak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