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946年,梁思成受当局委派赴美考察美国战后的建筑教育,期间梁思成代表中国建筑师积极参与了诸多国际建筑事务,是我国首位参与国际事务的现代建筑师。本文梳理梁思成第二次访问美国期间(1946.11—1947.7)所参与的国际事务,着重讲述梁思成参与联合国大厦过程中所提出的方案和建议,探究梁思成在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过程中映射出的现代主义思想,以完善国内对梁学的研究史料。  相似文献   
2.
当前建筑业正处于向工业化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以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 2013)中的北京交通大学"i-Yard"参赛作品为例,重点从建筑部品系统的划分和工业化建造等方面进行解析,为零能耗、可持续建筑的模数化设计和快速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设计中,须对人居性予以深入考究,让空间的使用价值与环境、美学尽力契合,使建筑如同一樽收集阳光的容器,留住美好时光。在"中国青岛海慈医院改造"台达杯国际竞赛中,第一名方案"时光容器"充分考虑了建筑现状、环境气候、使用人群特点等各种因素,针对湿度大、通风差、光线弱、噪声大等问题提出了最经济、最舒适和最少拆除的改造策略。新颖的理念、精巧的设计、舒适的效果,贯穿在改造方案之中,使改造后的项目为老年患者营造出美妙时光停驻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刘恋  曾忠忠 《南方建筑》2006,(5):114-116
本文详尽分析了路易斯?沙利文的有机建筑思想,并把它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观进行了一定的对比,从赖特的视角中更独特地审视了沙利文的有机建筑观点,并列举了沙利文的几个有名的建筑实例来加以佐证。文章最后对有机建筑赋予了现代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是对铁路事业的极大促进。我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走向世界。蓬勃的铁路事业需要文化的支撑、历史的追忆、在城市空间的存在感。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既有城市规划和建设对资源转化的迫切,更有适逢铁路事业发展的机遇。该文总结归纳我国铁路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回顾欧美国家铁路遗产利用的发展过程,借鉴欧美国家在铁路遗产文化、保护、政策、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为指导我国铁路遗产再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解析波特兰雨水花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忠忠  文恋 《华中建筑》2007,25(4):34-35
城市里大量的建筑,不透水铺地与沥青路面取代原有地表,致使城市地基中普遍含水量不足、土壤内部生态失去平衡.热岛效应等均为近来关注的焦点,该文详尽对美国波特兰雨水花园进行评介,提出雨水花园是创建城市生态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作为规划和设计活动获得公众信息的基础地位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是对于参与策略与参与效率问题却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对公众参与研究趋势与现状综述以及公众参与的手段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北京市石景山八角南里小区综合整治实践项目,考察了公众参与该项目中的具体策略,从组织参与、时间投入、信息获取等方面,对每种策略的效率进行了考察分析.从项目条件、公众属性、社会背景等角度提出公众参与实现经济性应用的建议,为同类更新改造项目中理解不同人群需求,实现公众参与提供思路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里大量的建筑,不透水铺地与沥青路面取代原有地表,致使城市地基中普遍含水量不足、土壤内部生态失去平衡.热岛效应等均为近来关注的焦点,本文详尽对美国波特兰雨水花园进行评介.提出雨水花园是创建城市生态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代表队参与2013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相关背景,并以北京交通大学"i-Yard"参赛作品为例,重点从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空间的可变性适应不同需求、建筑智能化多系统整合及房屋交互平台的设计、太阳能光电和光热系统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方法、集成先进且高效的技术手段实现建造过程的工业化等方面进行解析。为零能耗、可持续建筑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城有数千年的历史,不同历史朝代的城市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其中有许多古代城市的规划设计手法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有借鉴的价值。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对指导现代城市设计,创造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继承和发扬地域传统文化,以及弥补古代城市建设史的学科缺失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采用训诂法等研究方法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深入分析古代城市选址、城市水系和城市布局的气候适应性,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整理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古代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