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泵水轮机转轮结构扁平,声学流固耦合作用明显,在工作流道中其固有频率将大幅降低。此外,机组开停机等过程中的水力激励容易引起转轮的共振,因此有必要对转轮进行模态分析,确保转轮的安全稳定。本文采用声学流固耦合方法,考虑转轮外流道流体附加质量,对水泵水轮机转轮的模态进行了分析;改变转轮的直径及高度,研究了转轮径深比对转轮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域造成的水体附加质量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上冠腔、下环腔及内流道。此外,转轮径深比减小后,转轮的固有频率升高,同时附加质量效应降低。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评估机组运行过程中转轮的振动及共振特性,对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转轮安全性预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澜沧江流域大型水轮机转轮裂纹综合防控项目,通过对澜沧江流域已投产大型水轮机转轮裂纹的检测、检验、运行调整试验和统计分析,探索转轮叶片固有频率分布规律和水轮机避振运行技术,从转轮结构、转轮检修、机组运行控制等软硬件方面,归纳整理切实可行的大型水轮机转轮裂纹综合防控技术,为澜沧江流域和其它流域即将投产的水轮机转轮裂纹防控工作提供技术储备,减缓或杜绝大型水轮机转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3.
大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振动现象严重影响了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对机组转轮在实际运行中的模态特性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有意义。本文以转子动力学为基础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流式水轮机转轮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和模态分析,研究了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在考虑密封作用影响下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在考虑转轮密封影响和不考虑转轮密封影响下,各阶频率和振型区别很大;密封能提高转轮的弯曲振动频率,对转轮的扭振和竖振影响较小;且随着转轮模态频率的升高,转轮的振动由整体的振动逐渐变为以叶片振动为主的振动。该方法为以后准确地分析预测机组在实际运行中转轮的振动情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宝泉抽水蓄能水轮机转轮的结构特点和如何用数控机床检查及测量转轮与镗模之间同轴度的工艺方法、转轮销孔和螺孔按镗模加工工艺及测量方法,转轮两次静平衡的特点及调整中心精车转轮去除转轮残余不平衡力矩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为替代前苏联研制的P0702转轮,满足电站增容改造需要进行的水轮机转轮水力试验研究的结果。试验表明D283E转轮是一个水力性能优秀的水轮机转轮,非常适用于P0702型转轮水轮机的增容改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公司为替代已建的45m 水头段电站 HL240型转轮进行增容改造而研制的 D260A 新转轮。该转轮是在其流道与 HL240型转轮完全模拟的条件下,性能全面优于 HL240转轮。D260A 转轮可使出力提高11%以上。  相似文献   

7.
转轮现场制造是大型混流式整体转轮制造的发展趋势,文章介绍了大型混流式整体转轮现场制造技术,对整体转轮现场制造厂房工艺布局设计、转轮装配、焊接、热处理、机械加工、静平衡等先进工艺技术进行了全面详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安装转浆式水轮机的电站比较多,在组装与试验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转浆式转轮组装与试验工艺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在这些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西津、葛洲坝和大化等电站转轮结构型式与组装工艺而编写成的,介绍了两种常用结构型式转浆式转轮的组装程序,详细地叙述了组装工艺,简述了转轮吊装要求。 1 典型结构型式转浆式转轮的组装程序 转浆式转轮常用典型结构为有操作架的转轮和无操作架的转轮。从轮叶操作机构装配的方便程度出发,对有操作架的转轮选用转轮体倒置后,从上向下装配轮叶操作机构(倒装配)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转轮工地加工专机的结构,并与大型立车设备加工整体转轮在各个方面相对比,阐述了采用转轮工地加工专机加工整体转轮的先进性,这种先进的加工方法,将逐渐取代用大型立车设备在工地加工整体转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叶道涡对混流式转轮叶片的作用机理,以某高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选取出现严重叶道涡的小流量工况点开展转轮的瞬态动应力数值模拟。首先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了全流道定常和非定常流动计算,得出了转轮内部叶道涡的形态及分布,与实际观测现象非常吻合;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转轮进行了模态分析,获得了转轮在水中的固有频率及振型;最后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转轮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危险部位的动应力的频率为转轮频率的倍频,分布于转轮叶片出口靠近上冠处的局部叶道涡对转轮的作用强度最大,导致叶片出口与上冠连接处的最大动应力值高于一般水轮机转轮的许用应力值,引起转轮该位置发生破坏甚至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1.
Excel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Excel用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中 ,来实现实验标准偏差的计算、对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汇总、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其有效自由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 ,进而利用设计好的Excel表格来实现对任意一个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统计参数在变压器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对局部放电进行模式识别可以了解放电类型和严重程度,为故障诊断和检修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将Weibull统计分布参数用于局部放电模式识别当中,采用仿真分析和模型试验的方法证明了局部放电的脉冲高度分布符合Weibull统计分布规律。在统计放电脉冲高度分布时对放电幅值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将放电累积概率为99%的放电幅值作为归一化因子,以消除试验中偶然出现的大的随机放电脉冲干扰的影响。使用工频电压正负半周的Weibull统计分布的形状参数、放电幅值中心和放电相位中心共6个参数作为特征向量,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分类器,对放电类型获得了超过85%的识别率。研究表明,这种故障模式的表征方法具有模式特征数量少、表征能力强等优点,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准确识别不同模式的放电,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
周斌 《湖北电力》2005,29(2):49-50,58
通过220kV袁市变压器基础加固改造,验证树根桩在运行变压器基础加固中的可行性,为运行变压器基础加固改造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看潼关高程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渭河在潼关流入黄河。历史上,潼关上、下河道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河槽沉降导致大量淤积。在三门峡建库前的一个短期内,由于水沙条件变化,潼关和渭河有较大的抬高。但渭河下游一直为地中河,说明迄今淤积还没有导致潼关高程长期大量抬高。小北干流的淤积和抬高与其河性有关,和潼关以下的黄河河道在河流动力学(河势及水沙条件等)方面有本质区别。根据小北干流长期淤积抬高而认为潼关高程也会同样淤积抬高、论据似嫌不足。三门峡水库建库后,潼关高程大量抬高主要是水库壅水的结果。所以降低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水位,可为潼关高程的降低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高校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校管理创新是一种新的资源整合范式,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章主要从管理目标创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队伍建设、管理方式创新几个方面探讨高校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for calculating the buildup rate of copper on heat-transfer surfaces and for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damage to them due to accumulation of pittings are presented.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remaining service life of heat-transfer tubes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的发挥决定了其存在的成败,本文在政党的职能理论的视阈之下,从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发挥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职能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套基于超高频 (UHF)法的发电机定子局放检测系统 ,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检测到发电机定子各类局部放电 ,分析和比较了超高频信号在空气和金属导体中的传播规律。该系统与预先安装在某发电厂0 #机组上的方向传感器和中性点的电流传感器相结合 ,联合在线监测发电机的结果表明UHF法可准确检测到发电机中的局部放电信号 ,且信噪比极高  相似文献   

19.
20.
The paper opens with a review of the general background to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commenting on some effects of social ideas o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heir curricula. A review is made of the rec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s in the secondary school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being given to the curriculum of those who subsequently continue their studies full-tim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curricula in these latter institutions is then reviewed and some of the teaching problems are outline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speculation about future tre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