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9份瓶装矿泉水霉菌菌相及污染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9份瓶装矿泉水霉菌菌相及污染原因调查马群飞,李杰福建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350001)福建省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全省生产瓶装矿泉水的厂家达数十家。但是,目前多数厂家产品受霉菌等微生物污染。霉菌生长形成水中肉眼可见的絮状物。不仅影响感官性状,造成...  相似文献   

2.
超滤后瓶装矿泉水再染菌去除方法的探讨冷大兴,王立国山东省招远膜工程设备厂目前超滤技术在瓶装矿泉水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矿泉水的除菌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市场上瓶装矿泉水的质量也逐渐提高,无论是色度、浊度,还是臭和味、微生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高雯  胡晓敏  周帼萍 《食品科学》2016,37(8):196-201
目的:了解某一批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瓶装无气天然矿泉水产生异味的缘由。方法:首先采用膜过滤结合平板菌落计数法分离和计数污染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再采用假单胞菌属特异性rpoB引物进行梯度聚合酶链式反应优化扩增条件,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将污染菌鉴定到种。结果:这批产品的主要污染菌是一种2009年从南极分离鉴定的假单胞菌属新种P. extremaustralis。反接实验证实该菌能在天然矿泉水中生长繁殖,并产生刺激性异味。结论:P. extremaustralis部分细菌能够透过两级串联0.2 μm过滤器,耐受中、低压紫外杀菌工艺,耐低温和低氧压,能在无任何添加的PET瓶装无气天然矿泉水中生长并产生异味。  相似文献   

4.
报道一起在瓶装饮用矿泉水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因使用发霉的胶管进行冲洗和罐装而引起产品出现沉淀物的实例。检测该沉淀物系属霉菌。通过对不同部位样品进行检查,证实这批产品出现沉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发霉胶管所致。  相似文献   

5.
生鲜湿面菌相分析及腐败菌分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生鲜湿面产品中菌相进行分析,探讨引起生鲜湿面腐败主要菌相,根据对霉菌菌落宏观形态和显微镜镜检结果,共鉴定霉菌属为7个,其中4种为毛霉属,2种为青霉属,1种未知菌属,研究表明,引起生鲜湿面产生霉变和霉味主要霉菌是毛霉和青霉。  相似文献   

6.
对杭州市部分超市随机抽取的10种果脯蜜饯中霉菌污染情况及污染菌相调查显示:10种果脯蜜饯的霉菌总数超标率达100%。污染的霉菌有14个菌属,优势菌群为曲霉属,占总数的62.53%,其次为青霉属,占总数的18.56%。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其卫生质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生产厂家虽采取了种种除菌、杀菌工艺及较严格的无菌操作程序,但市售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微生物超标率仍居高不下,尤其是菌落总数超标最为严重。为此,我们对2000年度从市场上抽检的60份瓶装天然矿泉水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霉变棉衣物上霉菌的种类,抑制纯棉衣物霉变,对霉变衣物上的霉菌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最终得到了7种霉菌。结果发现引起棉织物霉变的优势霉菌菌属为曲霉属霉菌和青霉属霉菌。采用ITS序列分析并进行同源性比较,鉴定出这7种霉菌分别为匍枝根霉、顶青霉、黄曲霉、芽枝状枝孢霉、桔青霉、杂色曲霉和茎点霉菌。将单个的优势霉菌接种到棉织物上,采用山梨酸钾、硫酸锌和苯甲酸钠作为抑菌剂,探究其对霉变棉织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霉菌最佳抑菌浓度不同,且3种抑菌剂硫酸锌的抑菌效果最好。当山梨酸钾和硫酸锌添加量为0.12 g/100mL,苯甲酸钠添加量为0.14 g/100mL时为棉织物上混合优势霉菌最佳抑菌浓度。本文鉴定了棉衣物上致霉霉菌菌属,并确定了3种抑菌剂最佳抑菌浓度,为开发有效的纺织品防霉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瓶装矿泉水中分离出产黄头孢菌林鹭芳,黄健利,钟凌福建漳州市防疫站(363000)我市矿泉水资源丰富,矿泉水厂甚多,由于有关部门管理严格,产品卫生质量一直较稳定。但近来,某些生产单位产品常出现不正常现象:检测合格的瓶装矿泉水在1个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白...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天然矿泉水的特点,分析了瓶装天然矿泉水微生物污染的引入环节,并针对天然矿泉水微生物的污染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