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注浆法加固软弱地基是一种常邮的方法,但对已建厂房的地基进行加固,有着不容忽视的一些技术问题。在施工技术参数的选择上应该特别谨慎。对沉降有特别要求的厂房,则必须加以处理。系统地介绍了静压注浆法处理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实践证明,处理后的地基得到有效的加固。此工艺简便快速,又经济。  相似文献   

2.
李凯文 《建筑技术》2011,42(7):657-659
采用硅酸盐水泥作为加固材料对地基灌浆加固,造价低、效果好。某群艺馆地基注浆充填加固,通过基础设计两种方案(即预制桩与灌浆充填加固后设计独立柱基)比选,综合选定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施工检测后,灌浆法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减小不均匀沉降效果良好。某宿舍楼逆作法灌浆工程,通过基础设计两种方案(大开挖土层与灌浆法加固局部软弱层后基础浅埋)比选,采用灌浆法加固粉土、消除液化及地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3.
根据双液浆注浆加固原理,结合地铁14号线02标高压塔基础加固及地基处理工程,阐述了为防止在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高压塔倾斜及沉降,采用分层注浆技术,通过直孔加固基础,斜孔对高压塔地基进行处理。该技术具有凝结速度块,凝结时间短,加固强度高等特点,可有效地加固基础和地基,对类似的加固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钢管微型桩在楼房地基加固和纠偏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地基局部承载力不足,房屋建筑会导致不均匀沉降和楼房倾斜.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需要进行基础加固和纠偏.实际中应根据房屋结构情况、基础类型、地基和地层类型选择合适的加固和纠偏方法.常用的基础加固措施主要有锚杆静压桩加固、树根桩加固和基础注浆加固等;常用的楼房纠偏措施主要有沉井冲淤纠偏、取土纠偏、顶升纠偏和掏土纠偏等.钢管微型桩可同时进行基础加固及沉降纠偏.本文结合某一实际工程,使用了钢管微型桩与桩周土共同作用的桩体复合地基,采用压密注浆对基坑及周嗣土层进行补强,注浆后土体强度明显提高,同时利用反向沉降法对楼房实施了纠偏.实践证明钢管微型桩加固纠偏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适当运用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能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且经济合理。本文在工程实例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地基加固区分段加固处理方法:沉降量不大的部位只采用静压注浆加固,沉降明显的地段采用树根桩复合地基及静压注浆相结合进行加固;并重点介绍了树根桩复合地基的计算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军营  董金锋 《城市建筑》2012,(17):247+250
本文以海河剧院附属用房注浆支护及注浆加固地基为例,介绍了压密注浆支护及加固地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采用类似重力式挡墙计算支护结构,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基础沉降,并与工程实测进行对比,验证了注浆支护及加固地基对控制基坑变形、控制基础沉降能起到显著作用,具有施工方便、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特点,是在原工程基础上施工新建建筑的一种有益尝试,为此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压力注浆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兰州市某纺织厂老一万锭主厂房柱基下沉事故的原因分析,介绍了用压力注浆法加固既有建筑物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践与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房屋地基化学注浆加固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城站信号机械运转室因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多处开裂。针对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地质状况,采取地基注浆加固。结合工程实例,对工程注浆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从化学注浆加固的机理、注浆加固机具以及注浆施工操作工艺逐一介绍。加固处理后,通过对设置的沉降点进行观测,基地趋于稳定,承载力得以提高。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加固处理具有使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基不均匀沉降是引起建筑结构倾斜、导致构件开裂等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沙某7层砖混结构住宅楼产生了严重的不均匀沉降,通过分析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针对该原因运用花管注浆法对该住宅楼地基进行了处理,同时对墙体等构件进行相应的加固,最终加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压力注浆法补强地基在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红超 《山西建筑》2010,36(27):105-106
结合工程简介及地基状况,对不均匀沉降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了压力注浆法补强地基方案,阐述了压力注浆加固步骤和施工控制,并对压力补强效果进行了有效验证,从而为压力注浆法补强地基在施工中的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军海 《山西建筑》2001,27(2):33-38
针对注浆法在黄土地区已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中容易产生较大附加没降的现状,充分研究了“DSP”桩的加固机理。结合其在山西省建材局红沟宿舍楼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探讨了“DSP”桩对黄土地区已有建筑物地基加固的适用性。从沉降观测及地基检验结果看,它有效控制住了建筑物的进一步下沉,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湿陷性黄土地区某粮食储备库发生墙体裂缝事故,通过对墙体裂缝的初判、对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及探井试验,分析了导致此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为湿陷。然后采取了相应的地基加固方案,抑制住了建筑物的下沉,墙体裂缝不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疏桩基础中桩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减少和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并使建筑物基础满足整体承载力的要求。针对黄土地基存在湿陷性的特点,对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处理应充分考虑复合桩基设计的要求。研究了地基土刚度和桩基支承刚度的调整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量大,容易引起建筑物开裂破坏。本文以庆阳市西峰区某小区填沟造地项目为背景,对董志塬区黄土高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⑴黄土高填方地基在回填后200天到250天左右工后沉降量较大,最大沉降量可达到79cm。⑵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在沟谷处较大,距离沟谷越远,沉降量越小。⑶干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干密度的方法提高黄土的回填质量,对于超厚的黄土高填方地基,宜采用高能级强夯进行分层回填。  相似文献   

15.
建筑加固设计中几个重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步文萍 《山西建筑》2009,35(25):81-82
从结构检测和鉴定、裂缝调查和分析、加固方法的选择、地基不均匀沉降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建筑加固质量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建筑加固设计的主要过程和方案选择,以完善建筑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以某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上采用DDC工法结合桩基础的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DDC工法消除地基湿陷性,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在形成的复合地基上进行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基经DDC工法处理后其湿陷性基本消除;同时单桩竖向抗压静力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桩基础的承载力与沉降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并表现出摩擦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顶承静压桩式托换在地基加固和建筑物纠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润生 《工业建筑》2006,36(Z1):829-831
在复杂地质构造、水文和地形地貌条件下修建大型建筑物,容易出现较大地基差异沉降和建筑物倾斜,怎样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出现后怎样纠正是业内同仁普遍关心的事情。通过对某学院餐饮中心发生较大地基差异沉降及建筑物倾斜情况的分析,采取了合理的加固处理措施,并对所采取的地基加固和纠偏措施进行了较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18.
钱星平 《山西建筑》2011,37(22):84-85
以河南中孚电厂24号住宅楼为例,针对该建筑物事先未对湿陷性黄土作地基处理,而导致房屋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的现象,通过对来样进行双线法压缩试验,对该场地黄土的湿陷系数(δs)、自重湿陷系数(δzs)、起始压力(Psh)等相关系数作了评价,为该场地地基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洛阳石化总厂化纤工程4.6万m2地基强夯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冰 《岩土工程学报》2001,23(2):221-226
介绍了采用高能级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例。从夯后地基检测、基坑验槽和重大构筑物沉降观测等方面分析表明 ,强夯地基加固效果显著 ,地基处理成功 ,揭示了夯后地基土沿深度的强度变化规律 ,并分析了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基础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应用,对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及桩基沉降进行了计算;给出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为高层建筑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基础形式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