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彭阳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自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封山禁牧、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等生态恢复和建设项目以来,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县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显著提高。为掌握彭阳县生态环境状况,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以彭阳县2010年、2014年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和统计资料等为数据源,选取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等指标,构建彭阳县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RS、GIS技术,对彭阳县12个乡镇2010年和2014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彭阳县各乡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处于60~76,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良好,其中2014年古城镇EI值为75.28,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其他乡镇EI值在60~75,生态环境状况均为良;从空间分布看,位于彭阳县西南边缘的森林水源涵养区乡镇的生态环境状况好于其他三个生态建设分区的乡镇,位于台地旱作农业保护区、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治理区和河谷残塬农业耕作区交错区的乡镇EI值相对较小;从各乡镇生态环境状况看,草庙乡EI值2010年为62.16,2014年为67.68,在所有乡镇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低,而古城镇2010年EI值为68.53,2014年为75.28,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最高;从时间变化看,与2010年相比,2014年彭阳县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兴安县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陆地卫星遥感数据,通过不同波段组合,以及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字高程模型等,详细分析了各地表地物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以分区分类为主导思想,采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分类,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分类结果图.并基于不同时相分类结果的变化检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1991年至1999年近10年间,研究区植被退化,耕地大量减少,水体、荒草地、城区用地增加,兴安县的生态环境处于逐步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利用RS技术从1996和2005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提取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信息,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功能,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区域以农林牧业生产为主,耕地-林地相互转换最为剧烈;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2005年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一般,与1996年相比有变好的趋势;略微和基本变好所占比例为21.39%,基本不变的比例为78.17%,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略微变差占最小的比例,该结果对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对衡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衡阳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出发,制定了人居环境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衡阳城区人居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并结合衡阳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改善银川市人居环境提供相关依据,探讨了银川市人居环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以银川市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居民个体差异性的评价结果主要集中在“尚可”栏,且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居民对于银川市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趋向于“满意”;未来城市人居环境仍然需要大力改善.  相似文献   

6.
以西宁市城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西部高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对西宁市城区2000~2007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和分析,并对西宁市城区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水资源的缺乏而导致湿地的萎缩和退化是目前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湿地蒸散发的能量与水分平衡原理,本文构建了湿地水分亏缺指数(WWDI:Wetland Water Deficit Index)对湿地退化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并以扎龙湿地为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具体步骤是:首先,在地表能量平衡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ODIS遥感数据产品获得湿地蒸散模型的各项参数,并结合气象数据对湿地的实际蒸散进行估算;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湿地的潜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湿地实际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之间的比值关系,来反映湿地因缺水而退化的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该方法对2009年8月29日扎龙湿地的水分亏缺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讨论了该方法进行湿地退化遥感监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植被覆盖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1995—2013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东江源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进行了监测和分析.为提高监测的可靠性,以高分遥感影像获取的源区植被覆盖度作为检验数据,比较像元二分法模型(DPM)和不同端元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提取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五端元的LSMM更适宜高植被覆盖且地物复杂的源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从1995年到2013年,源区植被覆盖总体达60%以上,植被较为茂盛.低植被覆盖区域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但呈现集中连片且向周边蔓延的态势,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植被退化主要原因为:大面积脐橙种植、城镇化和矿产资源的挖掘,这些因素可能还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生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鉴于传统人工调查生态环境时人力、物力投入较大,且不利于宏观大范围的观测.文中利用选取赣江源地区的石城县为研究区,以Landsat卫星的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关键的生态因子,并将植被覆盖度、土壤指数、坡度等信息进行归一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赣江源地区近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赣江源地区的总体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其东北部和东南部及西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好于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整体不断改善.采用遥感方法进行赣江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2004年和2010年两期多源数据为基础,选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矿集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展开了环境因子提取;通过德尔菲法计算的因子权重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对万盛矿集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两期监测数据对比表明,研究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地质环境受到了破坏,且污染范围也有所扩大,其空间分布情况与矿业活动范围高度相关;区内生态环境指数偏低,在监测时段内大部分区域环境变化程度不明显,但整体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地灾发生区、采空区和环境恢复治理区环境变化情况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及其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利用被称为主成分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模型.以哈尔滨市为例,对其1995 - 2009年居民生活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绿化和教育水平、社 会治安、医疗卫生和食品供应等主成分的影响,1995 - 2009年哈尔滨市人居环境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1995 - 2003年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阶段和2003 - 2009年人居环境平稳发展阶段.最后,针对哈尔滨市人居 环境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研究成果将为城市人居环境问题的优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框架体系研究的逐步深入、成熟,当前以大都市为模板建立起来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框架正在应用于国内各类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当中。中小城市的很多体系、制度的完备程度都远不如大都市,而针对大都市提出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就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小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因此,文章以中等城市同时也是我国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为例,研究制定了与其相适应的框架体系,然后对它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也对其它中小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监测城市生态环境的限制和高光谱遥感数据的优越性,以徐州市城区为例,选择2004和2006年地球观测卫星一1(EO一1)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在波段选择、大气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通过混合像元分解在亚像元尺度上提取两个时相徐州市中心城区的不透水层比例.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结果作为参考,通过与LandsatTM多光谱数据提取结果的比较,表明了高光谱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层的优势.利用两个时相高光谱遥感影像提取的不透水层信息进行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不透水层比例在持续增加,尤其在城市边缘区更是显著增加,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城市扩展和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14.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条件,保护耕地对于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耕地面临的主要现实风险,借鉴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思想,构建"农业生产-城镇发展-生态维持"视角下的耕地敏感性评价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法,以鹤壁市为例,开展耕地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鹤壁市耕地敏感性程度和地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鹤壁市耕地综合敏感性主要以轻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为主,占比分别为39.78%和34.35%;(2)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鹤壁市西部山区和城区周边,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鹤壁市中部山地与平原交汇地带以及浚县北部,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浚县南部;(3)鹤壁市耕地可分为生态保育区、城镇限制区、粮食主产区和综合整治区,根据不同分区主导敏感性因素,对耕地提出不同的利用方向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林冠截持降雨遥感模型与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岷江上游典型流域研究区实地踏勘和定位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ETM和ASTER遥感数据、地面实测数据和常规观测数据等资料,结合森林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林冠截持降雨遥感信息模型。以遥感图像中单个像元作为测算单位,对模型参数叶面最大持水度、覆盖度、叶面积指数(LAI)进行了计算,并对岷江上游毛儿盖地区林冠截留降雨量进行了反演。并利用研究区实测数据、生态环境本底遥感调查数据和水文气象数据对上述模型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反演结果精度较高,能较好反应研究区植被冠层截留量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6.
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采用20a的多时相TM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以定南县岭北稀土矿区作为研究案例,对稀土矿区的地表环境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为提高监测分析的可靠性,采用分形纹理辅助分类对分类后比较方法进行改进,构建了可分离指数和J-M距离两种分形窗口和波段选择模型,并比较了其在稀土矿区的适用性,为使用分形纹理辅助分类提供了定量方法.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区荒漠化日趋严重,并呈现集中连片的趋势,治理难度加大;原地浸矿工艺的推广和矿区复垦工作的进行,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矿区荒漠化趋势;稀土矿点周围植被出现退化现象,可能是稀土开采产生的水土污染对植被生长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已普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人文品质问题,阐述了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进行人文引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人文品质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1996~2000年哈尔滨市阿城区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1996年面积比例为54.38%,2000年为54.55%;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均有较高的保留率,分别为99.68%、99.26%、99.34%、97.24%、97.73%;未利用地的保留率较低,为64.67%;生态服务价值2000年较1996年增加了9.6×106元,生态环境改善,草地、耕地、林地向水域的转移是生态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增值区域,耕地到水域的转化贡献率最大,为15.96%;生态环境减值区域,林地转化为耕地的贡献率最大,为36.81%.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云南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山地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状况落后,已影响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其建设是山地乡村发展的迫切要求.阐述了云南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传统模式的特点及现实影响,并从山地自然环境特点和当前山地乡村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变革与人居环境建设模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最后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形象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安城市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形象定量评价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系统模型.通过对城市形象的综合评价,指出西安城市形象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交通、生态环境、产业等是形成西安城市形象"瓶颈效应"的强制约因子,同时从建设重点、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及文化定位等方面初步提出城市形象建设的几点建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形象评价模型可为城市形象建设提供依据,为城市创造和谐人居环境提供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