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属于低压低产气藏,气井生产中后期,因井底压力和产气量低,气井携液能力差,导致井筒积液不断增多,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部分气井甚至出现积液停产现象。本文在针对苏里格地区低产低效井进行间开生产以恢复气井生产,摸索低产井的间开制度及间开周期,合理制定其工作制度,对间开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低产井进行液面恢复测试取得的现场实测数据基础上,结合各井的具体情况,摸索油井的间开制度,合理制定低产井的工作制度,对间开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对筒壁开小圆孔的厚壁圆筒疲劳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开孔结构(垂直开孔、斜开孔和切向开孔)的开孔疲劳强度影响系数;分析计算了厚壁圆筒开小孔时的应力集中系数;分析比较了开孔应力集中系数与开孔疲劳强度影响系数间的关系;提出了厚壁圆筒形构件筒壁开孔的合理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有些油井产量递减快,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停抽了。实现低效井的间开制度可以缓减产量下降的速度,实现经济开发。为了降低低效油井的开采成本,提高低效井的经济效益,非常有必要研究间开制度制定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低效油井进行动态分析和监测,掌握其生产规律,从而找出制定低效油井合理实用的间开制度方法。  相似文献   

5.
耿83区块受储层低压低渗制约,单井产能普遍较低,针对长庆油田超低渗透第三项目部抽油机系统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从油井间开机理分析入手,通过功图液面摸索油井间开规律,解决了低产低效井能耗高、泵效低的问题,取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优化间开周期后,低效低能井在几乎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不仅减少了电量损耗,而且降低了开井时率,设备损耗降低,检泵周期延长,能够达到能耗效益最佳平衡点,实现有效降本。  相似文献   

7.
由于395B开斗电机的特殊绕线形式,在利用匝间耐压测试仪进行匝间耐压试验时照成比较波形不相同,也因此无法给出正确的试验结果。本文通过具体分析395B开斗电机转子的内部绕组结构,说明了试验时波形不相同的原因,最后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使匝间耐压试验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牛圈湖采油区块属于低压、低渗、低流度油藏,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能源的目的,对低产油井实行间开生产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合理确立油井间开工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区块实际情况,利用油井静液面恢复快慢程度与其产能的密切关系,同时参考示功图变化情况,遵循油井问开与常开下产量相近的原则,针对不同井况类型,确立与之对应的工作制度,将其付诸于现场生产,达到了改善能耗、降低采油成本的目的,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开孔发泡加工中使用惰性气体作为物理发泡剂的两种加工方法:间歇加工和连续挤出加工,总结出不同的加工方法间均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发泡时间、饱和压力、发泡温度以及气体浓度等是影响开孔结构产生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影响开孔行为的一些因素以及增加开孔率的方法:加入交联剂、改变不同的材料配方、通入不同的发泡剂等。并结合电磁动态成型技术提出了电磁动态微孔开孔发泡挤出成型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搅拌萃取塔内轴向返混并增大通量,在搅拌筛板萃取塔基础上改进内部结构,设计了返混相对较轻的搅拌萃取塔。通过停留时间分布模拟,结合返混模型和流场分析,研究了通道面积、环隙位置、开孔方式和澄清段高度等因素对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级间转动挡板可以有效抑制塔内轴向返混,且挡板直径越大,塔内通道面积越窄,抑制返混效果越好;固定环开孔和级间挡板开孔均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返混,尤以搅拌桨下方的级间挡板开孔影响最为严重;设立澄清段可以降低塔内返混,且澄清段高度越高返混越小,实际应用时考虑到设备成本,澄清段高度与塔径之比以0.7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耿83区块受储层物性制约,单井产能普遍较低。本文从油井间开机理分析入手,通过功图变化,液面恢复规律研究,合理流压变化,探究油井间开规律。旨在减少能耗、提高泵效,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油缸驱动系统与肘杆合模机构间的动态性能不匹配造成了注塑开模过程中瞬时停顿的现象,提出改变肘杆合模机构运行的动力驱动及传动机构型式的解决办法,消除了肘杆合模机构开模瞬时停顿现象。  相似文献   

13.
针对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工艺,建立基于CLIPS的开停车指导系统,着重介绍其整体结构、知识库以及操作模块和组态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控制,满足开停车过程安全指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油田主要采用全井开采和分层开采两种开采方式。全井开采,适合于层间差异小,原油物性相似的油井;分层开采又可分为泵封一体化管柱和防顶带封管柱两种,适合于多层射开,且射开层层间差异大的油井,主要依靠各种井下工具来帮助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成功引入Fe3+结合位点、信号报告基团的新型苯并咪唑衍生物G1。G1利用长烷基链间范德华力和苯并咪唑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能在含水体系中形成凝胶,并且能实现对Fe3+和F-的"开-关-开"式荧光识别,可以用作在含水体系中灵敏识别Fe3+和F-的新型超分子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压气站场控制系统的不间断供电,西气东输二、三线压气场站均配备了UPS(不间断电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现有控制系统在配电方式上存在不合理,机柜间内所有机柜的UPS电源只有一路,总空开多数设置在1#机柜,且在各级空开设置过程中未遵循空开的脱扣曲线。本文对上述问题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提升了典型压气站场控制系统供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宋哲  许波  陈振乾 《化工学报》2021,72(9):4629-4638
蒸发器换热管间制冷剂的分配不均会导致其制冷能力的下降。建立了管壳式蒸发器和分流板三维模型,模拟研究了分流板的位置、开孔大小、开孔数量和开孔结构对R410A均分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分流板各参数对制冷剂均流效果有显著影响。在不同入口流速工况下,不均匀度随分流板向蒸发器入口端的移动而下降且降幅逐渐变缓;不均匀度随开孔直径的增大而上升,随开孔数量的增大而下降并达到稳定;经优化分流板开孔结构,上下小孔结构的均分性能相比等圆孔结构可提高21.4%。搭建了蒸发器流量分配实验台,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得出的流量分配规律以及分流板对流体均分性能的提升,说明根据流量分布特点优化分流板开孔结构能有效提升制冷剂的均流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掺稀油工艺在合作开发作业区的应用现状分析,提炼该作业区现场管理过程中的动态掺油控制、稀油温度控制、掺油成本控制等方法,验证了一是掺油界面的位置对掺油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合理的掺油界面应该控制在泵的吸入口附近;二是掺稀油降粘主要是依靠稀油中的轻质成分对稠油产生的稀释降粘作用,日常管理中要走出掺油温度越高效果越好的这个误区;三是因油稠、气大掺油困难的井可以通过实施间掺或一次性强掺来提高稀油利用率和掺油效果;四是为降低生产成本,低产无效常开井应改间开生产,间开无效井应改捞油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中开多级离心泵的级间过渡流道,主要是将液体从前一级叶轮压出室喉部导流到下一级入口,液体在级间过渡流道中,会发生扩散、转弯。液流在这些地方产生旋涡,不断旋转,产生摩擦与冲击,消耗液体能量,增加水力损失。本文采用CFD技术研究中开多级离心泵水力设计中过渡流道对性能、效率的影响。通过对过渡流道设计的改进,降低了液体在过渡流道中的旋涡运动,降低损失,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田,单井平均产量较低,随着油田不断开发深入,油井产液量不断递减,间歇出液油井增多,抽油机电机利用率普遍偏低。本文以老油田油井为研究对象,探讨油井智能间开技术,结合当前成熟的油田配套数字化建设和功图计量技术应用,实现油井智能间开,提高抽油机利用效率,节约企业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