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国外垃圾发电技术及开发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美国在处理城市垃圾及工厂生产过程中丢弃的废料垃圾时,既保护了环境,又利用垃圾中的能源进行发电。目前的垃圾发电方式主要有一般垃圾发电、RDF 发电和MEET综合发电3 种。我国城市垃圾的有效处理已迫在眉睫,应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垃圾处理与资源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发电技术的现状,如垃圾燃料、设施规模、参数、蒸汽和电力的利用、焚烧炉设计、余热锅炉结构、排烟和灰渣的处理技术等。还介绍了日本垃圾发电技术的动向。  相似文献   

3.
据海外新闻媒体报道 ,日本王子造纸公司最近宣布 ,该公司计划采用燃烧废纸、废塑料的发电设备发电。据报道 ,这种设备是把废纸、废塑料粉碎成型后加工成固体燃料 (RPF) ,利用燃烧这种固体燃料所产生的热能来发电 ,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日本国内不能直接回收利用的废纸、废塑料 ,但是可转用作固体燃料的产业废弃物每年有 6 0万t。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既可减少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的用量 ,又有利于环保日本一公司计划用废纸、废塑料发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近年来垃圾焚烧新技术、垃圾发电新技术、垃圾焚烧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发展动向。着重介绍了CAO燃烧系统、TOPS系统、RDF(垃圾固化燃料)技术和超级垃圾发电系统;并针对二英类物质、(PCDD,PCDF)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与控制讨论了垃圾焚烧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最后展望了垃圾焚烧发电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日本福冈县正在建设国内首座以家庭等场所丢弃的垃圾加工而成的“固体垃圾燃料(RDF)”为原料的新型火力发电站。它不仅能将垃圾变废为宝 ,还能够大量减少二恶英等有毒气体的产生。该发电站计划在2002年开始供电。新型火力发电站的功率为13400千瓦 ,能够供应大约4500户普通家庭的用电。以RDF为燃料发电的最大好处在于其本身可以吸收二恶英气体排放。由于充当燃料使用时加入了活性炭 ,因而能将燃烧中产生的99 %的二恶英气体吸收掉 ,正是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发才促成了这一火力发电站的建设。固体垃圾用于发电@柯华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日本处理城市垃圾的一种方式,利用垃圾作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其能量用来发电、供热。垃圾发电既可节能,也使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文明化。对我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节宁 《大众用电》2008,(1):15-15
可再生能源中有一个分支叫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中有的是人类最古老的能源——秸秆、薪柴,这是当前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农村的主要生活用能。在现代社会里,生物质能又增加了许多新品种,包括工业有机废水、农业养殖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污水、污泥,还有能源作物等。生物质能可以用来直接当燃料,也可以提炼沼气、成型燃料、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还可以用于发电,如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秸秆薪柴发电等。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     
《电力建设》2005,26(6):73-74
不必细致分类垃圾的高效发电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与环保器材厂家OKADORA合作,开发出了利用废料和生活垃圾高效发电的技术。这种新技术的发电效率达到约30%,比原有的垃圾发电高出约20%,而且不必对垃圾进行细致分类。电力中央研究所将自己使煤炭气化的  相似文献   

9.
垃圾衍生燃料热解半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较低的二次污染物排放和较高的能源回收率使得垃圾热解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剩余垃圾压制成垃圾衍生燃料(RDF)后,利用高温管式炉进行RDF热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RDF中添加塑料、CaO以及DHC-32有利于热解温度的提升,可以明显改善燃料热解反应的进行和热解效果,同时半焦中K和Na的含量随试验条件的...  相似文献   

10.
东京4月30日电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与环保器材厂家OKADORA合作,开发出了利用废料和生活垃圾高效发电的技术。这种新技术的发电效率达到约30%,比原有的垃圾发电高出约20个百分点,而且不必对垃圾进行细致分类。  相似文献   

11.
据最新数据统计,浙大热能所自主开发的“生活垃圾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发电集成技术”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在近3年的推广应用中,不仅“吃掉”了436.7 万t城市生活垃圾,而且直接产生经济效益9.78亿元。近年来,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渐渐成为一种主流,在瑞士、丹麦和日本,采用这一方法的比例占了70%以上,在法国也占了30%,而在我国只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九州电力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尝试跟踪式太阳能发电。所谓跟踪式太阳能发电,就是太阳能面板可以尾随太阳方向的变化而移动的太阳能发电。与固定式太阳能发电相比,跟踪式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可提高1-2成,效率明显提高。据称,此举在日本国内电力行业尚属首例,如果在发电效率和成本方面等的优势能够得到确认,该公司将考虑引进实施兆级太阳能发电计划。  相似文献   

13.
垃圾衍生燃料(RDF)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外垃圾衍生燃料的技术、产品和应用,结合中国垃圾的具体特点,提出中国发展RDF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电气应用》2001,(3):63-64
北京市第一个采用垃圾发电的项目日前已由国家计委正式批复。不久后,位于朝阳区高安屯的一个垃极堆放场,将要崛起一座我国最大的垃圾发电站。该站建成后,每天可焚烧垃圾1300多t,年发电量1.36亿kW·h。 垃圾焚烧发电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既减轻了垃圾污染,又产生了电能,一举两得,是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北京有1300万人口,一年产生生活垃圾400多万t。北京首座垃圾发电站计划投资6.8亿元,预计2002年底建成投产。 据介绍,北京近年来的垃圾成份在不断改变,随着天燃气、煤气的普及以及集中供热区域的扩大,居民烧煤越来越少,因此生活垃圾中的炉渣、煤灰等不可燃成份日益减少,可燃成份越来越多。生活垃圾成份的变化带来的是垃圾焚烧热值的提高。目前,北京垃圾焚烧的热值已由过去的336kJ/kg上升到5.88kJ/kg,环卫部门称,现在的垃圾成份特别适合于焚烧发电。 (三实)  相似文献   

15.
<正> 城市垃圾焚烧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回收焚烧垃圾的能量只有3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早利用垃圾发电的国家是西德和法国,接着瑞士、英国、日本、美国等也相继开始进行垃圾余热发电。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有巴西和印度等也开展了垃圾余热发电的研究和试验。在国内,深圳从日本引进了两套焚烧垃圾的余热发电系统,现已投入运行发电。  相似文献   

16.
陈文 《大众用电》2000,(8):25-25
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减少污染物质排放是日本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一环。为此,日本有关方面正积极采取措施,从海水蓄能发电、地热发电、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开发清洁型能源。 有计划地发展地热发电 日本是一个具有丰富地热资源的国家。据日本有关方面测算,地下2千米以上地热的发电能力可达2460万千瓦。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可大幅降低对石油和煤炭等化工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环境物质的排放。 1999年4月25日,东京电力公司所属东京八丈岛地热发电站第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台3300…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日本九州电力公司计划从2009年开始,尝试跟踪式太阳能发电。所谓跟踪式太阳能发电,就是太阳能面板可以尾随太阳方向的变化而移动的太阳能发电。与固定式太阳能发电相比,跟踪式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可提高1~2成,效率明显提高。据称,此举在日本国内电力行业尚属首例,如果在发电效率和成本方面等的优势能够得到确认,该公司将考虑引进实施兆级太阳能发电计划。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信息     
△我国利用城市垃圾填埋后产生沼气发电,在马鞍山市宣告成功。首台5千瓦沼气内燃发电机组已试运转一年,通过了国家环保局的科技鉴定。 由国家环保局立项,联合国GEF赠款援助,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后产生沼气发电的试验项目,由马鞍山市实施,该市环保局、环卫处及矿山环保研究所三家联合组成了示范工程技术组,对全市生活垃圾的性质、产沼条件及沼气发电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后,拟定了试验方案。 他们将城市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沼气,通过密布的沼气导管和输气管网,用抽气机将沼气抽到净化塔内,净化后输入贮气柜,再推动沼气内燃发电机组发电。 根据马鞍山市的实际情况,每天可填埋生活垃圾400吨,每吨垃圾可产生沼气9m~3,按回收率70%计算,每年可回收沼气275万m~3,发  相似文献   

19.
李兵 《江西电力》1998,22(1):48-49
国外开发的新型发电技术近年来,国外除了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磁流体等发电以外,又开发出多种新型发电技术。垃圾发电将垃圾中的有机物与金属、玻璃、塑料等分离开后,把有机物送入密封锅炉焚烧,产生的蒸汽即可用来发电。据试验,焚烧500吨垃圾,可...  相似文献   

20.
700℃等级先进超超临界机组的研发,从1998年欧洲实施AD700计划开始,之后美国、日本等国相继实施本国计划,至今已有14年的时间.在700℃燃煤发电技术高温材料研究和关键部件研制进展上,日本、欧洲和美国均已取得重要进展.就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在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