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正确选择应用于人脸表情识别的支持向量机相关参数,提高表情识别准确率,提出一种应用于表情识别的基于细菌觅食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方法。利用细菌觅食算法,通过模拟细菌觅食行为的趋向性操作、复制操作和迁移操作对应用于表情识别的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进行寻优,避免寻优陷入局部最优,实现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使人脸表情识别分类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从相关向量机(RVM)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相似性以及RVM的稀疏特性出发,将RVM应用于脑电信号(EEG)的情感识别中。针对一对一(OAO)和一对多(OAA)两种多分类方法各自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两层多分类模型(OAA-OAO),改进现有OAO算法中无效投票影响最终决策的现象。设计情感EEG信号识别对比实验,验证基于RVM的改进多分类算法在脑电信号情感识别中的应用。对于实验室采集的情感脑电信号,提取其非线性特征(功率谱熵、样本熵和Hurst指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将OAA-OAO-RVM算法分别和OAO-SVM、OAO-RVM两种识别网络进行对比,分析RVM的识别性能以及OAA-OAO多分类算法的分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降维后的最优特征集合作为识别网络的输入向量得到的识别性能更高,且RVM表现出的性能优于SVM。同时,改进后的OAA-OAO算法较传统OAO模型的平均识别率提高了7.89%,证明OAA-OAO算法可有效去除一部分无效投票从而使分类精度得到显著提高,验证了此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多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3.
情绪作为人脑的高级功能,对人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利用网上公开的脑电情绪数据库(Deap数据库),根据心理较价和激励唤醒度等级进行情绪划分,对压力和平静两种情绪进行研究分析。在利用db4小波分解与重构算法分解信号的基础上,根据左右脑脑电在产生情绪时脑电信号非对称性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情感特征提取方法,通过计算右侧导联的微分熵值除以左、右对称导联的微分熵之差与右侧导联的微分熵值除以左、右对称导联的微分熵之和,提取出脑电信号的不对称熵特征。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对情绪分类识别,平均识别率为88.625%,对比传统特征的分类识别率,利用不对称熵特征的分类识别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脑出血两类疾病脑电信号的高效分类与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与近似熵特征提取结合的脑电自动分类预测方法。将输入的脑卒中病人的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提取各个频段的能量并降维,而后与近似熵融合作为特征向量,并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强的脑电特征分类识别能力,进一步单独提取原始脑电信号α波段的信号进行分类,得到了更优的分类效果,脑卒中脑电信号的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98.36%。这对临床上实现脑卒中疾病的智能预测具有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同个体的脑电信号差异大且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 结合去基线干扰及脑电通道选择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卷积神经网络的情绪分类识别算法. 首先进行基线信号的微分熵(differential entropy, DE)特征的选取研究, 将数据处理为多通道输入后使用连续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实验, 然后选择最佳电极个数. 实验结果表明, 将实验脑电信号微分熵与被试者实验脑电前一秒的基线信号微分熵的差值映射为二维矩阵后, 在频率维度组合为多通道的形式作为连续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 在22通道上唤醒度和效价的分类平均准确率为95.63%和95.13%, 接近32通道的平均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脑电信号模糊特征分类的方法对睡眠进行分期研究。首先对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滤除干扰噪声后使用模糊熵算法、多尺度熵算法以及复杂度算法对脑电信号进行特征参数提取,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the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对特征参数进行分类,并将睡眠过程分为清醒期、浅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REM),获得分期正确率。最后通过上述方法对2?000组睡眠脑电样本进行睡眠分期测试,与专家人工分期结果进行比对,将复杂度输入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的平均正确率是92.65%,高于模糊熵和多尺度熵作为最小二乘向量机的输入时的准确率。基于模糊特征的复杂度提取的特征参数可以作为睡眠分期的有效依据,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困难,分类正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小波熵进行特征提取并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来分类的算法。计算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功率,通过理论分析选择小波包尺度,对信号功率进行小波包分解并计算其小波包熵(WPE),提取C3、C4导联的小波包熵插值组成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作为分类器的输入送入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采用国际BCI竞赛2003中的Graz数据进行验证,算法的最高分类正确率达97.56%。算法特征向量维数低、数据量小、分类正确率高,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特征提取及分类的任务可以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对人类情绪与情感的识别研究已经成为了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人类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状态,提取脑电信号的特征并对情感状态进行识别、分类是情感智能化领域的重要方向。针对基于音乐视频诱导的情感数据集DEAP进行了研究,提取脑电信号的频域特征后,提出了采用加速近邻梯度算法(APG)和正交匹配算法(OMP)求解稀疏编码的稀疏表示分类模型进行情感分类,并与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做效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APG算法通过L1范数正则近似求解以其快速的收敛速度在情感数据集上有着较好的分类表现,而OMP算法与SVM算法的分类效果相差无几,实现了情感脑电信号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酗酒会对脑认知功能产生严重损伤。为了检测长期饮酒人员是否有酗酒倾向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酗酒脑电信号特征分类识别方法。借助三类评估参数,实现了对健康者和酗酒者脑电信号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能量评估参数是一种新的最佳评估分类因子,采用θ能量评估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能够对两类不同特征的脑电信号进行分类识别,识别精度最高达到90%。该方法能够为长期饮酒人员是否有酗酒倾向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醒长期饮酒群体对健康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遗传算法不能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反馈信息,易陷入“早熟”,以及人工蜂群算法在搜索初期寻优速度慢的问题,将改进的遗传算法与人工蜂群算法融合,实现二者互补,并将由支持向量机训练得到的测试集分类准确率作为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提出遗传-人工蜂群算法(G-ABCA),以实现对支持向量机参数的优化选择。通过仿真实验,将其在支持向量机参数寻优中的性能与改进的遗传算法、人工蜂群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遗传-人工蜂群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准确率,而且算法是逐步收敛的,其表现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1.
陈晨  任南 《计算机系统应用》2023,32(10):284-292
情感计算是现代人机交互中的关键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的情绪识别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提高情绪识别的分类精度, 本研究引入堆叠自动编码器(stacked auto-encoder, SAE)对EEG多通道信号进行深度特征提取, 并提出一种基于广义正态分布优化的支持向量机(generalized normal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GNDO-SVM)情绪识别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与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 所提出的GNDO-SVM模型具有更优的分类性能, 基于SAE深度特征的情感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94%, 表明SAE能够有效地挖掘EEG信号不同通道间的深度相关性信息. 因此, 利用SAE深度特征结合GNDO-SVM模型可以有效地实现EEG信号的情绪识别.  相似文献   

12.
Emotion recogni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s. Research on emo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signals are mostly conducted by the analysis of all channels' EEG signals. Although some progresses are achieved,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challenges such as high dimensions,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features and feature redundancy in the realistic experimental process. These challenges have hindered the applications of emotion recognition to portabl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s (or device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find out the most effective EEG features and channels for emotion recognition so as to only collect data as less as possible. First, discriminative features of EEG signals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alities are extracted for emotion classification, including the first difference, 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 Higuchi fractal dimension, and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Second, relief algorithm and floating generalized sequential backward selection algorithm are integrated as a novel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The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s employed to classify the emotions for verify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and extracted features. At last,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optimal channel set, which are mostly located at the frontal, has extremely high similarity on the self‐collected data set and the public data set and the averag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s achieved up to 91.31% with the selected 10‐channel EEG signals. The findings are valuable for the practical EEG‐based emotion recogni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目前语音情感识别存在语音样本不足、提取的特征数据量大和无关特征多使得识别率不高的问题。针对语音样本不足的情况,在预处理阶段提出了时频域的数据增强方法,对原有的数据库进行扩充;根据传统算法中提取的特征数据量大且与情感无关的特征多的现状,提取了1 582维的情感特征和10组低级描述特征。分别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K最邻近3种机器学习算法上做了对比实验。实验证明:支持向量机的平均识别率比较好。在所提取的10组特征组中,LogMelFreqBand特征在3种算法上的精确度分别为74.63%、64.93%和66.42%;而pcm_fftMag_mfcc特征的精确度分别为84.33%、73.13%和58.21%。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表征情感信息的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征提取不完善的问题,将相空间重构技术引入情感脑电的识别中,提取了在相空间重构下基于轨迹的描述轮廓的三种非线性几何特征作为新的情感脑电特征。结合脑电信号的功率谱熵以及非线性属性特征(近似熵、最大Lyapunov指数、Hurst指数),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非线性全局特征(非线性几何特征+非线性属性特征)和功率谱熵的融合算法,以支持向量机(SVM)为分类器进行情感识别。结果显示,非线性全局特征能更有效地实现情感识别,二分类情感识别率约90%左右。基于PCA的融合情感特征相比单一特征能达到更佳的情感识别性能,四分类实验中平均识别率可达86.42%。结果表明,非线性全局特征相比非线性属性特征情感识别率有所提高,非线性全局特征以及功率谱熵的结合可以构造出更佳的情感脑电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5.
脑-机接口BCI是一种实现人脑和外部设备通信的新兴技术。基于时频特性进行特征提取的传统方法无法体现EEG信号的非线性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类的准确率,首先采用小波阈值降噪的预处理方法提高了EEG信号的信噪比。然后结合非线性动力学的样本熵参数,对3种想象运动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保留了脑电信号的非线性特征。其中,运动想象MI脑电信号的研究一直都是BCI这一高速发展领域的重点目标。还研究了支持向量机、LVQ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3种分类器。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发现,BP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识别率,更适用于脑电信号的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模态生理数据的连续情绪识别技术在多个领域有重要用途,但碍于被试数据的缺乏和情绪的主观性,情绪识别模型的训练仍需更多的生理模态数据,且依赖于同源被试数据.本文基于人脸图像和脑电提出了多种连续情绪识别方法.在人脸图像模态,为解决人脸图像数据集少而造成的过拟合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迁移学习技术训练的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脑电信号模态,本文提出了两种情绪识别模型:第一个是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被试依赖型模型,当测试数据与训练数据同源时有较高准确率;第二个是为降低脑电信号的个体差异性和非平稳特性对情绪识别的影响而提出的跨被试型模型,该模型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在测试数据和训练数据不同源的情况下也具有稳定的情绪识别性能.为提高对同源数据的情绪识别准确率,本文提出两种融合多模态决策层情绪信息的方法:枚举权重方法和自适应增强方法.实验表明:当测试数据与训练数据同源时,在最佳情况下,双模态情绪识别模型在情绪唤醒度维度和效价维度的平均准确率分别达74.23%和80.30%;而当测试数据与训练数据不同源时,长短时记忆网络跨被试型模型在情绪唤醒度维度和效价维度的准确率分别为58.65%和51.70%.  相似文献   

17.
情绪识别与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都有很大联系.然而,通过单一算法难以获得较高的情绪识别准确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KNN)融合算法(SVM-KNN)的情绪脑电识别模型.在情绪分类时,首先计算待识别样本与最优分类...  相似文献   

18.
传统脑网络的情绪分类将聚类系数、平均最短路径等拓扑属性作为分类特征。针对这些属性易受网络连接阈值和特征选择的影响,难以完全表征不同情绪状态下的网络空间拓扑结构差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脑网络和共空间模式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EEG emotion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ommon spatial patterns of brain networks topology,EEC-CSP-BNT)。该算法基于互信息在各个子频段内计算电极间的功能连接矩阵,同时利用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CSP)分析学习空间滤波器,构建分类特征,最后通过分类器(如Fisher线性判别、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实现基于脑电的情绪分类。基于DEAP和SEED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脑网络拓扑属性,EEC-CSP-BNT能有效提取脑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信息,提高脑电情绪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