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超声辅助湿法合成纳米HA及MWNT/HA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Ca(NO3)2·4H2O、(NH4)2HPO4和NH3·H2O为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湿法合成了羟基磷灰石,用FTIR、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为纳米级纺缍状晶体,不用烧结即具有较高晶化度,且为单一的羟基磷灰石晶相。以此制备条件为基础,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FTIR、XRD和TEM的分析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能较好的分散于羟基磷灰石基体中,部分碳纳米管表面可被反应生成的羟基磷灰石所包覆,二者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容性,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复合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相结构和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研究了热处理对纳米颗粒的相结构和粒度的影响,用FT-IR、XRD、TEM等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淀法合成的纳米HA粉体含有少量CO32-离子,900℃煅烧后CO32-离子完全脱除.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颗粒的形状由长条或针状变为球形,700℃热处理后可以得到晶化良好、平均直径50~55nm的球形纳米HA颗粒.  相似文献   

3.
纳米棒状羟基磷灰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丽  王秀峰  丁旭  江红涛  卫海锋 《材料导报》2012,26(21):80-82,112
综述了形状纳米羟基磷灰石和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常用制备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粒子的几何形状不是很均一,晶相稳定性不好;粉体有团聚;粒子纯度及表面的清洁度很差;粒子粒径及粒度分布范围太宽。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用微波辅助法合成纳米棒状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反应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锌掺杂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Zn-CBHA)和钛掺杂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Ti-CBHA),以及钛与锌共掺杂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TiZn-CBHA)。利用EDS、XRD、和FT-IR分别分析了掺杂抗菌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的组成、晶型和结晶度、结构;通过抑菌环和抗菌率实验,研究了抗菌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反应和离子交换法可以制得掺杂墨鱼骨转化羟基磷灰石,Zn-CBHA、Ti-CBHA和TiZn-CBHA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锌离子溶出抗菌和钛离子光催化抗菌的协同作用使TiZn-CBHA的抗菌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用恒电位阳极氧化法分别以硫酸和磷酸为电解液,在钛合金基体上制备出具有不同孔径大小和不同晶型的TiO2涂层. 外加磁场条件下,在TiO2涂层上电沉积形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当垂直电场方向施加1T磁场时,在洛伦兹力影响下生长成羟基磷灰石生长成长度大约为200nm,直径大约为50nm的棒状晶粒;在磁场平行于电场的条件下,生成直径为50-70nm的粒状晶粒.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多孔TiO2涂层之间几何形貌的匹配程度,影响复合涂层与钛合金基体的结合强度.当TiO2涂层的孔径大约为100 nm时,棒状羟基磷灰石晶粒与钛合金基体间的锁合更牢固,结合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碳酸钙模板和离子交换过程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掺铕羟基磷灰石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致发光谱和体外MTT实验对微球物化性能、发光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掺铕羟基磷灰石微球呈椭球形,直径约为2.5μm,长度约为7μm,并具有刺猬状表面;在晶体结构上与纯相六方羟基磷灰石相同,具有高结晶性;铕离子成功进入羟基磷灰石晶相。同时,研究还表明该掺铕羟基磷灰石颗粒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红色荧光。光致发光光谱表明铕离子的~5D_0→~7F_(1-4)跃迁明显在光致发光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MC3T3-E1小鼠胚胎骨细胞在掺铕羟基磷灰石浸提液中能够持续增殖,没有细胞形态上的变化,并且细胞相对增值率计算结果表明该掺铕羟基磷灰石细胞毒性等级为1级。  相似文献   

7.
碳羟基磷灰石对电镀废水中Zn~(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静态条件下,对碳羟基磷灰石吸附Zn2+的电镀废水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碳羟基磷灰石用量、废水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去除Zn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pH值6.0~7.0,Zn2+浓度0~100mg/L,吸附时间为70 min,吸附温度为35℃条件下,按Zn2+与碳羟基磷灰石质量比为1:35投加碳羟基磷灰石进行处理,Zn2+去除率可达98%以上.合Zn2+的电镀废水经碳羟基磷灰石吸附后,废水中Zn2+的含量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利用碳酸钙模板和离子交换过程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掺铕羟基磷灰石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致发光谱和体外MTT实验对微球物化性能、发光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 掺铕羟基磷灰石微球呈椭球形, 直径约为2.5 μm, 长度约为7 μm, 并具有刺猬状表面; 在晶体结构上与纯相六方羟基磷灰石相同, 具有高结晶性; 铕离子成功进入羟基磷灰石晶相。同时, 研究还表明该掺铕羟基磷灰石颗粒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红色荧光。光致发光光谱表明铕离子的5D07F1-4跃迁明显在光致发光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 MC3T3-E1小鼠胚胎骨细胞在掺铕羟基磷灰石浸提液中能够持续增殖, 没有细胞形态上的变化, 并且细胞相对增值率计算结果表明该掺铕羟基磷灰石细胞毒性等级为1级。  相似文献   

9.
工艺因素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结晶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制备工艺因素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结晶形态与尺寸的影响,在磷酸二氢钙均匀沉淀反应体系中加入添加剂。通过控制水浴温度、烧结温度等条件制备出不同形态的羟基磷灰石粒子,利用XRD与TEM技术分析了粒子的微观形态与尺寸.研究结果表明:在70℃水浴温度下,适量加入形核剂柠檬酸,控制溶液的pH值,可获得纯净的针状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随着干燥和烧结温度的提高,羟基磷灰石的晶化程度提高,团聚趋势增强,700℃烧结态羟基磷灰石为类球状,粒径小于100nm。  相似文献   

10.
何进  冉旭 《材料导报》2011,(1):23-25
用硬脂酸对羟基磷灰石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采用XRD、TEM、FTIR以及XPS等方法研究了表面改性的机理及硬脂酸含量对羟基磷灰石活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没有发生变化。硬脂酸通过硬脂酸根离子(CH3(CH2)16COO^-)与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离子键而接枝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当硬脂...  相似文献   

11.
韩长菊  陈庆华  杨喜昆  叶金凤  高伟 《材料导报》2007,21(9):139-141,149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 ℃、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低结晶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5nm×60nm~20nm×100nm)和胶原蛋白纤维组成,二者之间形成了紧密键合.  相似文献   

12.
提出对球形碳酸钙进行精细化加工来制备羟基磷灰石的方法。通过与Na2HPO4-(NH4)2HPO4混合溶液在微波加热条件下进行阴离子交换反应,对粒度约15μm的球形碳酸钙进行水热转化并利用ESEM、XRD和EDS等手段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反应15min后,碳酸钙转化为羟基磷灰石主相,无其它磷酸钙盐相存在,产物保留了原料的球形骨架结构,其显微结构为约0.2μm的细小颗粒聚集体,孔径约为100nm。EDS分析表明产物的表面组成为[Ca9.04Mg0.40Na1.16][(PO4)5.22(CO3)0.61](OH)3.12,属部分CO32-离子取代的羟基磷灰石。结果表明,在微波加热下碳酸钙能在较短时间内不经其它磷酸盐中间态而直接转化成单一的羟基磷灰石相。  相似文献   

13.
硬脂酸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的改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硬脂酸对羟基磷灰石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采用XRD、TEM、FTIR以及XPS等方法研究了表面改性的机理及硬脂酸含量对羟基磷灰石活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没有发生变化。硬脂酸通过硬脂酸根离子(CH_3(CH_2)_(16)COO~-)与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离子键而接枝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当硬脂酸含量为3%时,羟基磷灰石的活化率超过99%,继续增加硬脂酸含量,活化率基本保持不变。通过硬脂酸的表面改性处理,使羟基磷灰石表面的亲水性成功地转变为疏水性。  相似文献   

14.
超声条件下羟基磷灰石纳米针状晶体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华缜  靳正国  程志捷 《材料导报》2003,17(Z1):75-77
采用超声波处理技术,在常压下用湿化学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针状晶体.通过控制超声处理过程中的超声时间和超声时分散剂的含量,研究了制备过程中超声处理务件对纳米针状经基磷灰石形态和结晶度的影响,得知采用超声处理有助于对人体骨纳米针状晶羟基磷灰石的模拟制备.  相似文献   

15.
氧化锆基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涂覆-烧结法制备了一种以氧化锆为基体的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并对其热学、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发现,在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梯度设计时,羟基磷灰石含量对复合体材料的热膨胀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原因是,随着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变化,复合体材料的结构发生改变,从玻璃相为主晶相向羟基磷灰石为主晶相转变.文中对梯度涂层各层中的热应力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涂层-基体的结合强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电沉积法可控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海燕  胡仁  林昌健 《功能材料》2006,37(1):98-101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医用金属钛表面制备钙磷盐涂层,通过XRD、FT-IR和SEM表征,侧重探索电化学沉积技术在温和条件下制备结晶结构优良的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可控性.通过控制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即研究在恒电量条件下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电化学沉积规律性,并获得电化学沉积制备纳米有序结构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最佳实验条件,同时对纳米有序结构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电化学沉积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纳米羟基磷灰石球状晶体的合成及其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德平  黄文旵  周萘 《功能材料》2003,34(4):476-478
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为先驱体,通过简易的湿法合成制备了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球状晶体(简称HAP)。在适当的条件下,得到了粒径为20nm左右的球状HAP超细粉体。运用XRD和TEM对HAP结晶的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同时还运用Zeta电位仪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电位随溶液PO4^3-浓度、Ca^2 浓度、离子强度和pH值的变化规律,并且简要地分析了纳米HAP晶体的形貌和尺寸大小与表面静电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锆增韧的羟基磷灰石和纯羟基磷灰石的裂纹扩展和断口形貌特征的观察,发现增韧的羟基磷灰石是以沿晶方式断裂,而纯羟基磷灰石是以解理方式断裂。本文分析了造成增韧前后两种材料不同断裂方式的机制,并讨论了颗粒增韧生物陶瓷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氧化锆基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涂覆-烧结法制备了一种以氧化锆为基体的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并对其热学、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发现,在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梯度设计时,羟基磷灰石含量对复合体材料的热膨胀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原因是,随着羟基磷在石含量的变化,复合体材料的结构发生改变,从玻璃相为主晶相向羟基磷灰石为主晶相转变。文中对梯度涂层各层中的热尖力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涂层-基体的结合强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的前体物-无定形磷酸钙(ACP),并进行晶化处理得到羟基磷灰石,通过对试样的TEM,XRD,EDX等图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反应气氛,钙磷比,热处理等条件对反应产物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