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电梯是目前建筑物中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一种基础性装置,为了能够保证现有的电梯在人们实际乘坐期间,具有稳定性和舒适性,就要全面结合电梯轿厢中从运动向停止状态转,极易产生的振动缺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再落实电梯轿厢减振装置设计工作。考虑到高层建筑是电梯必不可少的,通过开展电梯轿厢减振电梯系统动力学模式构建工作,有效地延长电梯使用期限,进而为人们安全舒适乘坐电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电梯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对现有电梯轿厢容易出现振动的缺点进行分析,研究一种针对电梯轿厢的减振装置,并建立有关轿厢减振的电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振动和噪音是影响高速电梯乘坐舒适性的两大重要课题,而在井道中电梯高速运行时产生的高速气流的风压噪音是轿厢噪音的主要因素,降低井道噪音有助于改善电梯性能。本文主要从井道风压噪音及通风孔面积的计算、实际噪音测试试验数据验证进行说明,解决井道噪音导致轿厢内噪音超标问题,加深对电梯性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电梯是由电力拖动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对重平衡系统、电气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的综合性系统,各系统在运行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轿厢出现振动现象,不仅会导致乘坐者产生不适现象,也极大地增加了电梯的安全隐患。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电梯运行振动产生的原因,包括曳引系统问题、涡轮蜗杆磨损、轿厢问题以及电梯滑动导靴缺油等,最后就如何采取有效的减振措施提出了对策,如定期换油、定期调整曳引钢丝绳张力、调整激振频率、加强检修力度等。  相似文献   

5.
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对于电梯效率最优化。轿厢面积被占用百分比是一个重要数据。现有的称重系统只能测出轿厢中的重量,无法识别轿厢被占用的百分比。介绍了OV7620+LPC2210架构的新型的基手图像处理的电梯称重系统,有效识别轿厢被占用面积。并给出了软硬件结构和设计思路。解决了以上的问题。使电梯效率更高。乘坐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6.
超高速电梯运行时,井道内的高速气流对轿厢会产生风阻噪声和横向振动等两个不利因素,不但影响电梯乘坐舒适度,还可能会缩短部件的使用寿命。由于轿厢是在封闭狭窄的井道中运行,要想避免"活塞风"产生的振动,使轿厢平稳运行,就需要对超高速电梯的井道进行特殊设计。所述方法均经过具体项目实践检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电梯的振动一直都是电梯运行过程中难以解决和控制的问题之一,在分析引起电梯垂直振动的主要振源的基础上,以1:1的曳引式电梯为对象,从主机底座减振橡胶、轿厢底座减振橡胶、绳头防振橡胶和弹簧组合件三方面探讨抑制电梯的垂直振动方法,对解决类似问题有着较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梯舒适感一般是指电梯的噪声、振动、加减速度,是乘客乘坐电梯的直观感受.振动一般分为机械原因和电气原因,文章通过分析由电梯机械部件产生的振动,以期提高电梯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高速电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是影响舒适感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舒适型并缓解振动和冲击对电梯内部仪器的影响,对电梯振动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虚拟样机技术(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简称VPT)在虚拟样机中完成对高速电梯运行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的仿真分析;运用灵敏度分析法,分别通过固有频率分析和信号频域分析对影响电梯系统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电梯系统垂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由原来的1.12 m/s2降为1.04 m/s2,轿厢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小于0.1 m/s2,使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最大幅减小,提高了电梯的乘坐舒适感,为高速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发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速电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是影响舒适感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舒适型并缓解振动和冲击对电梯内部仪器的影响,对电梯振动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虚拟样机技术(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简称VPT)在虚拟样机中完成对高速电梯运行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的仿真分析;运用灵敏度分析法,分别通过固有频率分析和信号频域分析对影响电梯系统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电梯系统垂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由原来的1.12m/s2降为1.04m/s2,轿厢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小于0.1m/s2,使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最大幅减小,提高了电梯的乘坐舒适感,为高速电梯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发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梯轿厢水平振动的简化模型,推导出了不同自由度下的轿厢水平振动微分方程(组),在假设导轨激励函数已知的情况下,利用MATLAB数值方法求解该振动微分方程(组),得到了电梯轿厢的导轨激励响应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刚进入和离开导轨不平区时轿厢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从视觉、振动、噪声、超重、失重等方面对电梯舒适度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影响它们的内在因素,包括电梯装潢、导轨、曳引机、曳引钢丝绳、电梯的运行速度控制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舒适度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梯轿厢水平振动模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建立2自由度电梯轿厢水平振动模型,对电梯导轨的激励进行分析,用MATLAB/SIMULINK编制软件对振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为电梯水平振动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现场测试分析表明垂直升降电梯有参变随机振动的特征,经简化建立其单自由度振动模型。对单自由度振动方程的变量进行分析,表明该方程属于参变随机振动方程;在求解方程的响应时发现,格林矩阵的元素起着描述参变系统动态特性的作用。经过上述分析找出影响电梯轿厢振动大小及频率结构的系统参数,列出已安装好电梯的可修改参数,为电梯的减振降噪及其相关技术调试指明方向。利用上述结论,在实际振动控制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梯门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将图像处理技术引入电梯门系统,当电梯门完全打开或即将关闭,安装于电梯门顶部的摄像头对电梯轿门平面以及轿门平面向外的区域进行监测,有静止目标存在于监测范围内或者有运动目标出现时,通过微处理器对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算法处理,迅速给电梯主控制器发送开门信号,通过控制电梯门机,阻止电梯门关闭。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案设计的系统的实时性、适应性和准确性都基本满足要求,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PQS-3-D型汽车专用升降机传动系统垂直方向上的结构特点和振动机理的基础上,对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利用动力学理论建模方法,建立了升降机垂直方向上的动力学模型;并且根据该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弹性条件下的动态拉格朗日方程.根据厂方给定的轿厢速度、加速度以及跃度的最大值,按照轿厢速度运行的S型曲线反解求得激励矩阵.再利用数值分析软件MATLAB对该动力学模型精确求解,得出厂方需要的升降机从起动阶段至匀速运行一段时间之内,轿厢及其相关传动构件瞬时位移、瞬时速度以及瞬时加速度曲线.  相似文献   

17.
高速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除了导轮与导轨间的接触刚度随接触载荷的变化而变化外,导轨本身的刚度也由于导轮与导轨接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导轮与导轨的界面接触刚度是个复杂的时变量。通过研究导轮与导轨之间的实时界面刚度变化,建立轿厢的水平振动模型,并将导轨的不平度作为激励输入,对轿厢的水平振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Vibrations related to ride comfort should be considered at the beginning of design stage. In general, ride comfort of human is mainly affected by vibration transmitted from the floor and seat. Also, vibration level is very important regarding with running safety on freight wagon. To ensure ride comfort for passenger coach and vibration level for freight wagon, tests had been repeated by different test procedures with several equipments. With different measuring and evaluations for these results, it took much time to evaluate test results. In this paper, a new evaluation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combining several software for ride comfort and vibration level test on railway vehicles. In addition, this developed system is capable of ride comfort test and vibration test by a single integrated system that is capable of immediate reporting the test result. With this developed system, the comfort in a passenger coach and the vibration in a freight car were evaluat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proposed system are verified by a field t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