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马庙侏罗系蓬莱镇气藏的生产井基本都进行过压裂增产措施。从试井解释成果来看,白马庙蓬莱镇气藏各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储层污染,储层渗流特征复杂,近井区的储层渗透性较好,而远井区渗透性较差。因此气井压裂后,储层的压力在近井地带下降较快,距井底越远压力下降越慢或保持不变。试井曲线形态与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模型的试井曲线很相似,但是在定量分析基础上,有限导流裂缝的双线性流特征占次要地位,远井区渗透性变差的特征占主导地位,而后一种特征是低速非达西渗流效应引起的。在近井区,压力梯度较大,微观的高、中、低渗透孔隙内的流体都能流动,反映出真实渗透能力;而在远井区,压力梯度较小,只有微观的高渗透孔隙内的流体流动,地层渗透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过程中,采油井的实测压力-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往往后期上翘,采油井的试井压力响应同时受储层渗流能力和流体流动能力改变的影响,但人工压裂形成的物性分区和CO_2溶解导致的黏度分区特征在其中的影响程度尚不明确。文中采用剖面均化方法建立了低渗透油藏CO_2驱采油井试井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积分变换,求得无因次井底压力解,并通过数值反演获得双对数试井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低渗透油藏近井渗流介质改造作用是压力双对数曲线出现复合油藏特征的直接原因,而CO_2窜流导致的混合流体流动能力改善并不是导致复合油藏特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混合流体黏度修正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量化CO_2驱过程中采油井近井渗流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缝洞型油藏的基质、裂缝和溶洞之间存在流体窜流,且基质和裂缝同时向井筒供给流体,假设油藏顶底不渗透、侧向无穷大、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试井分析理论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分离变量等方法得到了拉普拉斯空间下的试井模型解析解,通过Stehfest反演获得了井底压力解。利用受模型参数控制的试井分析样版曲线,开展了流动阶段识别及曲线敏感性分析。典型的斜井三孔双渗试井样版曲线反映出早期径向流阶段、线性流阶段、溶洞向裂缝窜流阶段、溶洞向基质及基质向裂缝窜流阶段等8个主要的流动阶段。井斜角、裂缝与储集层渗透率比等参数取值对试井样版曲线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探1井试油时,井底流体温度随着产量增大而升高,而现有测试资料分析方法无法解释该现象。为此,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考虑高温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和在井筒内的流动规律、渗流和流动时的传热,建立了储层和井筒的热流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温度瞬态数据,反演了高产井地层温度。高探1井的生产压力和温度数据反演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温度曲线与实测温度曲线吻合良好,可以解释井底流体温度随产量升高的现象。研究表明,高产井地层特征温度反演方法能够定量分析地层热力学和渗流参数、确定高产井流体的产出位置,为生产管柱安全评价、现场生产决策、油藏认识和储量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动态特征,得到尽可能多的关于储层和测试井的可靠信息,建立了综合考虑井筒储存效应、表皮效应、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非均质性等影响因素的低渗两区复合油藏注水井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应用贝塞尔函数和格林函数法求出井底压力的Laplace空间解,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得到实空间的解,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绘制了井底压降、压力导数与时间的双对数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外区渗透率相对较低的复合油藏中,井储系数、内区渗透率、外区渗透率、内区半径是敏感因素;表皮因子和启动压力梯度不是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为缝洞型油藏,裂缝、大尺度溶洞并存,流动机理复杂,常规试井模型无法进行解释。在分析地层渗流、溶洞流体波动、井筒管流耦合的流体流动特征基础上,建立了钻遇溶洞、未钻遇溶洞2种缝洞型油藏试井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型油井的井底压力响应曲线上可识别出井储、过渡、溶洞1、地层裂缝、溶洞2等流动阶段,而顺北地区油井多洞参与流动的特征较多,主要表现为有明显双洞特征和无明显双洞特征2种曲线类型;通过模型参数反演能够得到溶洞体积、溶洞距离、缝洞体积等参数。对顺北油田1口油井进行分析表明,新模型与实测曲线拟合精度高,拟合率达85%以上,计算的地层参数能够满足工程精度,且符合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成果可用于缝洞型油藏试井资料解释。  相似文献   

7.
����ѹ��������㷽���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力压井法是一种非常规井控技术,在动力压井过程中利用井内或环空流体的流动阻力和静液压力来平衡喷井的地层压力,它已在压制强烈井喷中成功使用。文章介绍了确定动力压井所需流量的3种方法:在纯摩阻法计算模型中用单一流体计算流动压降;稳态两相模型表征稳态条件下的流体流动,并考虑两相流体在温度、压力变化条件下的压缩性;瞬态两相流动模型计算泵入压井液过程中两相邻时间段的井底压力变化。不断增加的静液压力与流动阻力加大了对地层的压力,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两相流动模型优于单一流体的纯摩阻计算法。当压井管柱底端不在井底时,可以使用离井底动力压井法。在注入点处压井液液滴的沉降与液体回流是该方法压井成功的关键,因为它们能够增加对井底的有效压力。液滴的最大直径和牵引系数是判断沉降与回流的依据,最大液滴直径可据Weber数确定,而牵引系数是滑脱速度雷诺数的函数。压井液在上升天然气气流中碎裂成液滴是一个由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力学所决定的复杂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以得出能更精确地确定离井底动力压井作业中液体回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断溶体油藏中的流动存在明显的地层线性流特征,传统的试井解释采取复合径向流模型得到的渗透率难以反映线性流的渗透率特征.针对此问题,文中从渗流角的角度,建立了可以等效反映断溶体油藏形状对渗透率影响的方法,通过数值模型,反演得到了不同形状条件下的油藏渗流角.研究发现,线性流的等效渗流角与油井对应的泄流区域长宽比的反余切值相关...  相似文献   

9.
针对压敏型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特征,综合考虑油藏渗透率应力敏感及稠油的幂律特性,建立了牛顿流体-幂律流体双区复合稠油油藏水平井试井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求解水平井井底压力。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分为8个流动阶段,无因次应力敏感系数越大,压力导数曲线上翘程度越大;当把外区(冷油区)处理为幂律流体时,外区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变为斜直线,内外区导压系数之比越大,幂律区反应特征越明显,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越明显;蒸汽区(内区)半径变小,压力波在内区中传播的时间变短,即内区径向流结束时间也越早。应用该模型对新疆G区块进行试井解释,拟合精度高于传统模型。该方法为稠油油藏热采精细描述开辟了新途径,对稠油油藏试井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流花11-1油田解析试井结果与地质和动态特征吻合程度差的问题,综合考虑地质模型、生产历史、重力毛管力、相对渗透率曲线,运用多层裂缝性底水油藏的水平井数值试井解释方法,形成裂缝性底水油藏水平井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技术。在整体压力恢复测试资料中筛选出40口井用于压力恢复数据,进行双重介质复合数值试井解释,该方法既考虑了底水能量,又考虑了多层之间渗透率的差异。结合现有地质认识,该数值模型解释结果表明,油田压力恢复试井曲线主要存在线性流、双线性流和双孔渗流3种流动特征。针对不同类型井建议减小生产压差或者采取稳油控水方式进行改造,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考虑流体粘度在径向上变化的多重组合油藏井分析模型,应用拉氏变换对数学模型求解,得到一个拉氏空间的多元线性方程组,采用解线性方程组的LU分解法及数值反演技术,求得了井底压力的实空间解,并给出了用于试井分析的典型曲线。应用本模型可对聚合物驱或三元复合驱等流体性质变化的油藏试井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井地应力场及其对渗透率的伤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学平  吴宏 《石油钻采工艺》2001,23(4):42-45,84,85
近井油藏流体压力和有效地应力变化较大,导致油藏岩石结构和渗流能力发生动态变化,进而影响生产。为研究这一变化,在试验研究岩心渗透率随地应力变化的基础上,耦合流体渗流场和地应力场,采用迭代方法得到了近井应力场和渗流场解,并分析了井壁附近油藏岩石弹塑性变形、地应力分布以及对储层渗流能力的伤害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地质模型通常是根据地质信息,利用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资料来建立.为了建立准确的碳酸盐岩油藏(伊朗海上油田)模型,不仅利用了地震和测井数据,也结合了该油田现有99井次的试井数据.在试井解释过程中观察到了许多特征,如封闭断层、水层、裂缝和分层系统,其中某些特征只能利用压力瞬态数据来识别,如地震数据中观察不到的一条封闭断层在试井曲线上则可识别.除了识别构造特征外,试井解释得到的渗透率数据也可用于绘制渗透率等值线图,而不再采用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数据.试井得到的渗透率是泄油区域的有效渗透率,而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并不能代表非均质油藏的渗透性.利用非稳态压力分析结果建立油藏模型,可以提高碳酸盐岩油藏建模的准确性.图6表1参8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现有的试井解释模型均忽略了流体在断层内部流动,从而使存在有限导流断层边界的油气藏试井资料解释所得结果往往并不理想。综合运用渗流力学、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数学基础理论,建立无限大复合油藏中存在有限导流断层的试井解释模型。模型不仅考虑了流体通过断层面,还考虑了断层内部流体的流动。通过点源函数和拉普拉斯变换,运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绘制了井底压力响应特征曲线,并用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FCD值越大,曲线下凹越多;Sf值越大,曲线上翘越多,当Sf值足够大时,表现为封闭断层的特征。为类似油藏的试井解释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凝析气井干扰试井压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凝析气井井底附近存在复杂的多相渗流,在进行干扰试井时井底压力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复合油藏特征。基于XuLee凝析气井试井分析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变井筒存储的凝析气井干扰试井解释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对其求解,绘制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并分析了观测井位置、区域流度比、激动井表皮系数及井筒存储系数对压力和压力导数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观测井在凝析气井的不同流动区域表现出各异的曲线特征,激动井表皮系数及井筒存储参数对压力和压力导数动态的影响也与普通油气井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压力叠加的方法求解了考虑观察井开井生产时观察井井底无因次压力拉氏解,通过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求得了井底无因次压力响应曲线,并作了激动井无因次距离和无因次产量对井底无因次压力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考虑观察井开井测试的干扰试井压力响应曲线存在早期段、中期段,晚期段等三个流动阶段。该方法可以较真实的求取地层井间连通渗透率等参数,从而更好地指导油田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三孔双孔介质径向复合油藏模型与试井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内区为三孔介质、外区为双孔介质的径向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从物理渗流机理上对曲线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流动阶段。研究表明,当外区的渗透性较好时,表现为外区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下倾;当内区渗透性较好时,表现为外区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上翘;内区半径主要影响压力传播到交界处的时间早晚;窜流系数决定窜流段出现的早晚;弹性储能比影响窜流的强弱程度和时间的长短。通过对此类典型曲线特征的分析,为认识和改造三重介质油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获得的结果可用于研究三孔双孔介质复合油藏渗流规律,进行压力动态和试井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实践表明,流体在复合油藏交接面间的流动存在着一定的附加阻力,尤其是渗透率低于5×10-3μm2的油藏,这种附加阻力的影响表现得更加明显。针对双重介质型复合油藏,在界面连接条件中引入“界面表皮”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Laplace变换,获得拉氏空间解,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井底无因次压力与无因次时间的关系曲线,分析了界面附加阻力对双重介质型复合油藏压力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对于聚合物试井的模型研究中,没有同时考虑多层油藏及非牛顿-牛顿复合油藏2种情况的影响,导致许多海上聚驱油藏实际数据拟合效果不理想。通过考虑海上多层油藏水驱后转聚驱的实际情况,运用数学方法、渗流力学理论,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了三层窜流非牛顿-牛顿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绘制了井底压力响应特征曲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运用实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三层油藏水驱后转聚驱的试井典型曲线可划分为6个流动段,与一般三层窜流无复合模型的典型曲线特征不同,存在末期复合流段上翘段,聚合物初始浓度对特征曲线影响较小,窜流系数主要影响“凹子”出现的时间,地层系数比和弹性储容比主要影响“凹子”的宽度和深度,复合半径主要影响压力导数曲线上翘段的下移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一个新的凝析气井试井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凝析气的渗流过程中,当井底压力低于体系的露点压力时,凝析油、气共存而凝析油不流动区域的流度和储存系数随径向距离的变化可以用幂律形式来描述。文章基于气体单相渗流理论,建立和求解了过渡区流度和储存系数呈幂律变化的三区径向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新模型,利用Stehfest反演算法计算了井底压力响应典型曲线,分析了流度和储存系数变化指数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通过理论图版拟合和试井曲线的模拟检验,可以获得流度和储存系数变化指数,确定过渡区的流度和储存系数随径向距离的变化关系。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好的反映凝析油在近井地带的析出和累积规律,可推广到注气井和热采井的试井分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