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极简主义艺术与结构主义艺术,并重点对二者在服装上的实际运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极简主义服装与结构主义服装的总体风格和形式法则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研究分析,讨论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趣味性"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感情。文学中的寓言、小说等便常常使用"趣味性"的表现手法。当然,趣味性并不仅仅见于语言和文字领域,传统绘画、雕塑、民间美术、戏剧表演等无不浸透着趣味性的元素。艺术有了"趣味性"就更加贴近生活,这种"趣味性"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它所表现出来的诙谐和自然体现了艺术家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它的表现形式有象征、讽喻,具有教化的特色和针砭时弊、影射生活的传统,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本文就"趣味性"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具体作品进一步论证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余鹏 《天津纺织科技》2015,(2):56-57,59
扼要:后现代艺术是对当代合流艺术的挑畔与补充,其突显本性,自我实现的表达方式与服装设计个性化、风格化的诉求不约而合。身为一个后现代时代的设计摸索方式之一的解构主义,更是在艺术形式纷繁复杂的后现代获得诸多后现代设计师的青睐。解构主义身为后现代的开始,来源于结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的分支,是以解构与有组织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设计着手,经过过对解构主义的特色进行剖析析,从而清晰地说明了服装设计中有组织与解构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造板》2017,(3):28-28
极简主义又称为低限主义,它是在早期结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主张形式上的客观与单纯。在近几年的室内设计中,极简主义掀起了一股风潮,强调纯粹的空间的单纯性,除去多余的装饰,将空间简化至光源、墙面及体,运用最简单的构成原理,造成空间的流动与不同层次的穿透性。  相似文献   

5.
《缤纷家居》2010,(10):31-31
这两个月,为数众多、令人兴奋的创意作品将集中在德国科隆的BLOOOM展览之中,以"创意创造未来"的姿态给人以更多艺术信息。BLOOOM这个充满寓意的名字暗含了创意产业正如鲜花盛开般得以最热烈的绽放,它是一个领域跨  相似文献   

6.
极简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产生于美国的重要艺术流派。极简主义的设计遵循"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它的理念对建筑设计、装饰设计、时尚和绘画等诸多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谈到当代极简风格的平面设计,最著名的要属德国、北欧以及日本。  相似文献   

7.
邢颖 《辽宁丝绸》2009,(3):31-33
旨在把传统的手工技艺理解为工业文化生活方式及审美方式以及生活形态和专业艺术形态,并扩展到人文空间,它将随着服装艺术的发展而发展,以至把"手"、"手工"、"手工生产"等概念推向服饰文化建设的认识高度并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实践,从而运用在当代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中国建材领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以"德"服人。这个"德",指的是德国产品。如果你热爱艺术,一定会知道:"Scnwarzwald"的德文意思是黑森林——它是德国西南部莱茵河谷的一片美丽而又神秘的森林。热爱德国艺术的人,一定会把这片森林与风行世界的德国古典音乐联系在一起。但你可能还不知道,同样是在德国黑森林艺术气息中孕育出来的卫浴品牌——诗莱福,作为现代工业雕塑,它正带着深沉、雄浑的古典音乐气质,开始走进中国家庭。外观精美和实用性并重,是诗莱福产品最突出的特点。在外观方面,诗  相似文献   

9.
现在插画设计艺术已成为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和物质生活上视觉传达艺术的一种形式,插画设计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它用它独有的方式传达出作品图形所要阐述的设计理念和应用理念,而且插画艺术与科技也得到了广泛的融合。它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品质,插画艺术是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文化艺术传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刘红宝先生独立创办了"红宝"珠宝艺术空间,创作了大量的珠宝首饰作品,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在国内珠宝首饰领域,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凭借着独特的艺术成就,在2006年,不惑之年的刘红宝先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同时,他还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设计中,"重复"是一种设计手法,无论是平面设计、三维设计,还是舞台艺术、戏剧艺术等艺术领域,设计者经常会使用"重复"的设计方法为自己的作品增光添彩。重复使用同一元素可以达到一种规律性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带来主题的统一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力,可以加强艺术效果,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这种设计方法甚至从艺术领域延伸到建筑设计领域。从中国的改革开放谈起,以现代艺术及艺术家在这一段历史中所担当的角色切入,试图论述中国录像艺术发生的时代背景与个体原因。  相似文献   

12.
始于60年代的装置艺术成功地打破了传统的"架上"艺术的观念和法则,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及探索新的艺术领域。现代装置艺术是多元化的艺术,是思维开拓创新的结果。利用管材进行创作是深受当代艺术家们青睐的表现形式之一,他们充分利用各类管材构造与材质特征,赋予作品艺术的形式美感,形成千变万化、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为现代装置艺术发展做出了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3.
浮雕.是一种较高艺术含量的食雕技法.它是以平面化表现的一门特殊艺术.又是介于立体雕刻与绘画两者之间的艺术形式。在我国传统的木雕、玉雕、石雕、竹雕、骨雕以及漆雕领域中,它都在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是时尚和审美的体现,还需要考虑到其结构性能,以达到实用化的目的。因此,在服装设计中,无论是从时尚设计还是工程技术上服装结构主义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将探讨服装结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其定义、特点及其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表现,旨在为服装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20世纪的杰出艺术史学者、当代艺术批评家之一的里奥·斯坦伯格(1920~2011)及其著作。斯坦伯格因其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与特立独行的原创精神而受到后人的敬仰;与此同时,在斯坦伯格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争议"始终不离其左右。不论是作为批评家还是艺术史学家,斯坦伯格都是以悖逆主流的"反派"面目登上舞台的:在当代艺术批评领域,斯坦伯格是打破形式主义垄断的先驱之一;在艺术史学领域,斯坦伯格向传统图像学方法中拘泥于文本,对一般化的"陈词滥调"过分依赖的僵化态度持续地发起挑战。本文将以斯坦伯格在艺术史学领域最负盛名的集大成之作—《文艺复兴艺术中基督的性器官与"现代遗忘"》一书为中心,去了解该书所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他是如何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后来引起了那些争议,斯坦伯格怎样回应—以及为什么它对20世纪的西方艺术史发展如此重要。分上下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20世纪的杰出艺术史学者、当代艺术批评家之一的里奥·斯坦伯格(1920~2011)及其著作。斯坦伯格因其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与特立独行的原创精神而受到后人的敬仰;与此同时,在斯坦伯格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争议"始终不离其左右。不论是作为批评家还是艺术史学家,斯坦伯格都是以悖逆主流的"反派"面目登上舞台的:在当代艺术批评领域,斯坦伯格是打破形式主义垄断的先驱之一;在艺术史学领域,斯坦伯格向传统图像学方法中拘泥于文本,对一般化的"陈词滥调"过分依赖的僵化态度持续地发起挑战。本文将以斯坦伯格在艺术史学领域最负盛名的集大成之作—《文艺复兴艺术中基督的性器官与"现代遗忘"》一书为中心,去了解该书所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他是如何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后来引起了那些争议,斯坦伯格怎样回应—以及为什么它对20世纪的西方艺术史发展如此重要。分上下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经济普遍繁荣,形成了新的市场,为新的设计和艺术风格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一位以"格子画"出名的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他的目标是"以造型的方式表现万物之共性,而非它们与众不同",这一种艺术被他称之为"新造型艺术"。在一开始,这些画遭受的抨击便是:"小孩子都能画"。而无法阻挡的事实是蒙德里安的"网格"艺术也对于现代艺术和设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等都会发现有其抽象艺术元素的影子。  相似文献   

18.
王跃龙 《缤纷家居》2014,(4):200-211
正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一个学习西方的漫长过程后,带来了全新的文化问题,这一点在今天显得越来越突出。"反传统"与"接轨西方"的文化策略曾经极大的打开了很多人的艺术思路、同时在扩大新的审美领域、传播现代观念、启迪新的思维、革新民族意识、形成多元化局面均有重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但它也带来了  相似文献   

19.
从新现代主义设计核心理念视角来界定具有新现代主义风格的服饰,按照结构主义和艺术符号学的观点把新现代主义服饰作为一种符号系统,从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形式美学符号三层次解读了新现代主义服饰产品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艺术,作为各种艺术作品的总和,它不应被看作只是个体的创作堆积,它更是一个真实性的人类心理——情感本体的历史的建造。艺术是人类的一种记忆,是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人类灵魂、心理的一面镜子。当今的现代艺术反映的正是现代心灵在艺术里的映像。艺术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完全的肯定、祝福和神话。从这个角度审视艺术,我们发现"艺术说谎"。因为拥有艺术,我们才不至毁于真理道德和现实的残暴。本文从"人们为什么需要艺术"入手展开对艺术存在的思辨,进而提出艺术反映现实的观点,在艺术表达的意图上指出"艺术说谎",最后落实到灵感与技巧的问题上,探讨如何提高艺术家的内涵以解决艺术表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