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表达精神瘫痪的主题,乔伊斯使用了很多杰出的艺术手法,这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要数顿悟和意象。顿悟这一独特的艺术手法在《都柏林人》中得到了大胆的使用,深化了主题,主人公的顿悟是都柏林人精神瘫痪的显现。此外,乔伊斯还使用了大量的意象。作品中几乎每个句子,每个情节都包含了象征主义深意,恰当地反映了小说的主题。乔伊斯大量运用象征主义为其后期作品增加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并奠定了乔伊斯现代主义流派杰出代表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2.
意象有渲染气氛和表达情感、刻画人物形象、衬托戏剧主题的功能,在<奥赛罗>里,恶魔意象是唯一贯穿全剧的一组意象群,具体指的是依阿哥用以作用于奥赛罗、布拉班修、洛德里高以达到其邪恶目的的恶魔意象群,包括:动物意象、食物意象、投毒意象、捕捉意象、血意象等.这组意象群具有显著、独特的特征--意象的动态性,对深化依阿哥这个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其隽永的主题和"谜"一般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和研究者.将诗人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在格式塔心理学及格式塔意象理论的指导下,从诗歌意境和诗歌象征两个方面剖析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之美.通过对死亡意象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层次的梳理,重构诗歌中"死亡"这一格式塔意象,揭示了诗人对"死亡"深刻而又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荒原》运用众多繁杂典故,制造纷繁细碎意象,来回穿梭于古今时空,再加上全诗笼罩着阴森恐怖的死亡气氛,无疑给读者留下一座望而生畏的可怖迷宫.《荒原》反映的是一战后欧洲衰败的客观景象和人们行尸走肉的生活状态,故诗歌中充斥着消极灰暗的死亡意象,对这一部分的解读比比皆是,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同时,诗中也不乏色调明亮的积极意象.相比前者,这一部分少有人问津.而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意象看似矛盾却又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理解和分析这些积极意象不仅能消解对《荒原》中死亡意象的过分解读,也可体会出艾略特在“荒原”背后寄予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尤金.奥尼尔在戏剧创作中善于运用原始意象来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戏剧作品《大神布朗》创造性地运用面具这一传统道具,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及矛盾冲突,升华了戏剧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构思新颖别致、意象丰富著称.在她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死亡"、"家园"、"自然",剖析这三种意象就能够理解狄金森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其隽永的主题和"谜"一般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和研究者。将诗人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在格式塔心理学及格式塔意象理论的指导下,从诗歌意境和诗歌象征两个方面剖析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之美。通过对死亡意象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层次的梳理,重构诗歌中"死亡"这一格式塔意象,揭示了诗人对"死亡"深刻而又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乔伊斯的半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透视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一面镜子。通过以《画像》作为个案,从政治、文化和宗教三个维度解读了乔伊斯的民族主义,以全新的方式诠释乔伊斯笔下的爱尔兰,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爱尔兰人乔伊斯。可以看出,乔伊斯是一位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他的《画像》饱含了乔伊斯的爱国情结,既是一副经典的"爱尔兰堕落图",画中又暗藏了救赎爱尔兰的预言。  相似文献   

9.
戏剧<莎乐美>在主题、人物塑造和意象上,揭示了笼罩于全剧始终的颓废、荒诞的色彩及其死亡、恐怖、阴冷的一面.昭示了唯美主义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钟形罩>是美国著名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在笼罩死亡阴影的情结里,忠实记录了女主人公孤独、绝望与挣扎的心灵历程.拟从关注主人公的精神危机和死亡情结出发,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围绕文本中"水、黑色和镜子"等主要意象,分析该小说的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11.
理解迟子建小说中的意象描写是阅读她作品的关键点,在她的乡土小说中,包含着对生命意象和死亡意象的描写。通过对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能逐渐的发现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12.
《荒原》运用众多繁杂典故,制造纷繁细碎意象,来回穿梭于古今时空,再加上全诗笼罩着阴森恐怖的死亡气氛,无疑给读者留下一座望而生畏的可怖迷宫。《荒原》反映的是一战后欧洲衰败的客观景象和人们行尸走肉的生活状态,故诗歌中充斥着消极灰暗的死亡意象,对这一部分的解读比比皆是,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同时,诗中也不乏色调明亮的积极意象。相比前者,这一部分少有人问津。而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意象看似矛盾却又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理解和分析这些积极意象不仅能消解对《荒原》中死亡意象的过分解读,也可体会出艾略特在"荒原"背后寄予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小说《伊芙琳》是乔伊斯短篇集《都柏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将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芙琳与作者乔伊斯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伊芙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乔伊斯本人当时心理状态的体现,乔伊斯本人就是他创作伊芙琳时的心理蓝本。  相似文献   

14.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以《虞美人》为例,从文化语言学的意象角度出发,对这首词及其两种英译文进行探讨,指出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赏析中国古词的意象美,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更深层次的理解原词,也为古词的翻译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在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影子>中,沿袭他在长篇小说中注重对自然界与人物内心世界变化相互关联的描写风格,赋予玫瑰、阴影、海等重复出现的意象以深刻的象征意义,形象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对旧爱怀念与幻灭的心理过程,表达了对解构工业化社会中的冷漠婚姻关系、构建人与人之间新型亲密关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中充满着"死亡"或者"毁灭"的表述与意象,但是死亡并不是她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死亡仅是普拉斯通往另外一种心灵境界的途径而已;死亡与毁灭,只是普拉斯人生理想的另一种释放。通过分析普拉斯诗歌作品中的意象与内涵,探究诗歌中所体现的生存观,即毁灭与永生的意蕴与阐释,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广大民众带来关于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的另一种思考,从而对毁灭与永生这个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苦苦思索的命题产生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共时性空间表现手法是《红楼梦》创作的一大特色,对小说中场景意象的重建亦是其英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巴赫金的共时语境分析方法为《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以该方法分析两个英译版本中3个有代表性的片段,可以看出,译者在译文中对共时语境的重建直接影响着小说场景意象的营造、人物的刻画和作者意图的传达,进而影响着译文的艺术效果与思想性。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183;狄金森是美国的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构思新颖别致、意象丰富著称。在她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主要有“死亡”、“家园”、“自然”,剖析这三种意象就能够理解狄金森的诗歌世界。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的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天堂》系统刻画了一群狂欢中的疯癫人物,其本质是突出边缘视角而感受一切相对化的世界,这与福柯的疯癫美学理论不谋而合.在疯癫美学观照下,三部曲为非裔美国人开启了一场狂欢之旅,非裔美国人奔走在诗化与粗鄙化的两极叙述语体中,借助戏仿、反讽的疯癫意象,构建了多元化的审美模式,拒斥正统权威及白人主流价值观,体验狂欢化氛围,从而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意象的分类和意象的作用,从而说明意象的理解对于掌握诗歌的主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