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抗器的结构特点,以及针对并联电抗器的漏磁发热、振动噪音、损耗等问题所采取的特殊结构措施;分析了我国超高压电网中运行的并联电抗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压并联电抗器的运行监督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压电器》2016,(7):50-54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直流电流已从3 000 A逐步增大到5 000 A,一些关键通流器件(如阀电抗器)的设计裕度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少量阀电抗器端子过热的情况。针对特高压大组件换流阀电抗器端子发热的问题,理论分析了端子发热的主要原因,并建立了Ansys热场仿真模型,同时对增加U型母线后的电抗器端子及其连接母线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电抗器端子处增加U型母线能够有效降低端子处的温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解决大组件阀电抗器端子发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干式空心电抗器正常运行,确保交流特高压系统稳定运行,对某1 000kV交流特高压变电站110kV干式空心电抗器接地铜排发热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其发热是因电抗器漏磁范围内存在闭合回路,并提出了解决接地铜排发热的措施。实践结果表明该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一台10千伏电抗器引线异常发热,检修人员进行跟踪、分析,最终分析出发热原因,对电抗器电缆引线、连接导线进行更换,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抗器的结构特点,以及针对并联电抗器的漏磁发热、振动噪音、损耗等问题所采取的特殊结构措施;分析了我国超高压电网中运行的并联电抗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压并联电抗器的运行监督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宏文  支元彦 《电气开关》2003,41(5):9-10,13
利用大容量高速开关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将串联电抗器短接,消除电抗器漏磁通对其周围的金属产生的涡流发热;在发生短路情况下该装置快速断开,重新将电抗器投入,限制短路电流。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国内外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抗器的结构特点,以及针对并联电抗器的漏磁发热、搌动噪音、损耗等问题所采取的特殊结构措施;分析了我国超高压电网中运行的并联电抗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压并联电抗器的运行监督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干式空心电抗器运行时产生较大漏磁场,会对周围铁磁材料以及闭合金属环路产生影响,严重时危及整个系统运行安全。以一起特高压站110 kV干式空心电抗器接地排异常发热为例,分析了涡流致热和环流致热原理,并逐步排查得出造成其发热的主要原因是在电抗器漏磁范围内存在闭合回路。提出了解决接地排异常发热的应对策略,并分别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安装工艺、设计选材、竣工验收以及运行维护4个方面给出建议,对避免类似故障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110 kV某变电站3号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发热问题的原因,在现场实地考察以后提出了三点可能原因,通过现场排查,与电能质量测试分析最终确定:电抗器在运行期间,异物堵塞气道,导致电抗器无法正常散热,造成电抗器温升过高。通过此次工程实例,笔者提供了一种对变电站电抗器发热问题的研究与分析的一种合理思路。此外,提出变电站电抗器日常运行时防止出现温升过高的相关建议及对策,确保电抗器安全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10.
饱和电抗器作为晶闸管换流阀的核心部件,主要用于抑制电流变化率、在高频电压冲击下分摊硅堆电压以及均衡换流阀电压分布的作用。西门子技术饱和电抗器结构复杂、水路接口多,随运行时间增加,工程中已多次出现漏水、二次电缆磨损、铁心硅钢片脱落、母排发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文中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标,提出了一种用于工程改造替换进口电抗器的方形壳体式饱和电抗器设计方案,从饱和电抗器的关键参数设计、结构设计、水路设计和试验4方面,介绍了新型饱和电抗器的技术特点、性能指标和试验情况。该型饱和电抗器已在中国贵广和向上等直流工程中实现进口电抗器的批量替换,性能稳定,运行情况良好。同时也为后续新的高压直流工程换流阀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电抗器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线计算煤发热量信号能够为锅炉控制优化及燃烧优化提供支持。对比分析了基于能量平衡法和化学平衡法的煤发热量软测量方法,并在某600 MW火电机组上组态实施。结果表明:能量平衡法的计算结果静态精度高但动态性差,而化学平衡法的动态特性好但静态精度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改进方案,取能量平衡法信号的低频部分和化学平衡法信号的高频部分构造出一个新的煤发热量信号,能够满足现场对静态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有机废弃物热解多联产是保证我国以生物质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在自制的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温度对废轮胎热解多联产过程中各相产物品质的影响,通过探索热解机制,寻求热解产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实验结果表明,热解气和热解油的热值均很高(>41 MJ/Kg),热解产物中液体产率最高达55%,且富含柠檬油精和BTX苯系物,不仅可做为发动机燃料,还可从中提取重要的化工原料;热解炭次之达33%,不仅可作为炭黑回收利用,也可经活化后制作活性炭来吸附废水、废气中的污染物。随温度的升高热解气产率明显上升,热解气中碳氢气体含量较高而含氧气体较少,且CH4、H2含量逐渐增加,因此热解气可直接作为燃料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单相低谐波饱和式可控电抗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相饱和式可控电抗器拓扑,将可控电抗器的控制绕组和辅助消谐绕组有机地统一起来。新的拓扑结构将控制绕组通过一个半桥控制电路和一个电压型的逆变器连接到和主绕组紧密耦合的辅助消谐绕组。消谐绕组在抑制谐波的同时担负从系统传递能量给控制绕组的功能。针对单相应用条件下,基于新的拓扑结构,利用能量平衡原理,检测系统侧的电流,在控制可控电抗器的等值电抗的同时,通过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使可控电抗器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谐波得到补偿,从而使单相饱和式可控电抗器的谐波水平大为降低。仿真结果验证了新型拓扑结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管发光光谱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析放电等离子体形成过程,对过程参数进行优化,以低温等离子放电管作为研究对象,在常温常压下用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对放电光进行测量,经计算机处理,可得到空气体系中放电光的近紫外段的发射光谱.通过对放电光谱的检测分析,可以察知放电等离子体形成的途径,了解各种粒子乃至电子的能量,从而可对放电管作出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石煤的成因及其特点,并分析了石煤工业成份与真实成份之间的关系,根据石煤燃烧的热效应,制订出石煤发热量的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是反映企业燃料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热值差大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规范入厂煤质量验收和入炉煤质量管理,控制好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有助于控制燃料成本,并有利于燃料专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电站锅炉入炉煤元素分析和发热量的软测量实时监测技术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文中提供了一种入炉煤元素分析和发热量的实时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测量锅炉、汽轮机、磨煤机以及空气预热器的运行参数间接实现入炉煤元素分析和发热量的实时监测;它利用煤干燥无灰基元素的组成特性的基础性研究结果和能量守恒原理,从排烟气体成分中提取煤的干燥无灰基元素含量的信息;从磨煤机的运行状态中提取入炉煤收到基水分的信息;通过锅炉本体以及空气预热器的能量平衡分析,采用灰分校正技术,实现了入炉煤元素分析和发热量的实时监测。该技术可以为入炉煤质和锅炉效率的监测提供一种快速分析工具,帮助实现锅炉的优化运行。该技术已经在300MW的发电机组上应用成功,测试表明,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测量误差在-3.17%~ 3.83%之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相间耦合电抗器,它可以迫使其输出电流产生一定角度的相移.对相间耦合电抗器的移相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针对特定移相角的电杭器的绕组匝数,并推导出了移相电抗器的输出电压和等效输入阻抗的表达式.对相间耦合电杭器在多脉动整流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通过选择合适的移相角可用于构成多脉动的整流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在2009—2012年期间对山东省内众多燃煤电厂1 898个煤质研究样本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发热量测定,得出了碳、氢、氮、氧、硫等元素组成的分布情况,通过SPSS分析了各指标与发热量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得出了煤质的元素组成与发热量的内部数值规律,从而找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煤质发热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氢能具有单位质量热值高、用途广泛和可再生等优点,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对氢能产生了兴趣。文章对目前主流制氢路线做了对比,发现电解水制氢与风电耦合具有很大的优势。分析孤网、并网和非并网三种运行模式下的技术可行性。结论表明“孤网运行:风力发电+电解水制氢设备+储能设施”的耦合模式最具有发展潜力,为将来开展大规模风电耦合制氢提供可选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