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治愈群组密钥管理方案进行了研究.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群组通信信道不可靠、丢包率较高的无线通信环境现状,提出了一种具有撤销能力的群组密钥自治愈管理方案.该方案利用散列链的单向性和后续会话标志的不可知性实现了群组密钥的安全.通过会话密钥的历史冗余关联,使授权节点能够自动恢复丢失的群组会话密钥.安全及能量消耗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能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安全,而且具有较低的通信开销和存储开销,适应于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2.
基于ID的门限多重秘密共享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辽军  裴庆祺  焦李成  王育民 《软件学报》2008,19(10):2739-2745
为了避免现有秘密共享方案中的秘密份额分发机制的不足,结合基于身份(ID)的公钥密码技术,提出了利用参与者私钥作为其主份额的秘密份额分发方法.首先,对Zheng提出的签密方案进行了安全分析,发现其不具备前向保密性,并针对该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签密方案.同时,在所提出的改进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基于ID的公钥密码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门限多重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秘密份额的安全分发问题,不需要秘密分发者和参与者之间事先进行任何信息交互,能够在分发秘密的同时分发秘密份额.该方案还具有前向保密性,即使秘密分发者的私钥被泄漏,也不会影响之前所共享秘密的安全性.因此,所提出的基于身份的秘密共享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障群组通信过程中的内容安全与成员的身份认证,需要一次性会话密钥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密钥建立协议的主要任务是在群组通信开始前完成会话密钥的产生与分发,分为密钥协商协议与密钥传输协议。详细分析了Harn组密钥分发协议与Nam组密钥分发协议的安全漏洞,在Harn协议与Nam协议中,群组通信的成员可以获取其他成员的长期秘密数据,即协议无法抵抗内部人攻击。基于秘密共享理论,设计了安全的组密钥分发协议,能够有效抵抗内部人攻击与外部人攻击。  相似文献   

4.
葛丽娜  唐韶华 《计算机科学》2009,36(11):101-105
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群组通信的模式.利用多维空间圆的几何性质设计了安全群组通信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分为用户注册、分配组密钥影子、成员计算组密钥等3个阶段.用户注册阶段使成员与群组管理器共享一个长期秘密;在分配组密钥影子阶段,群组管理器利用几何方法为成员分配组密钥影子;在成员计算组密钥阶段,成员通过公告牌上的公开信息与自己拥有的私有信息重构圆而获得组密钥.在简单群组密钥分配的基础上,建立二叉树结构的密钥树进行组密钥分配,其组密钥更新的计算代价从O(m)降低到O(log(m)),公开信息无需变化,无需安全信道,使方案具可有扩展性.  相似文献   

5.
将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和三叉树引入到群组密钥协商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和三叉树的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由于无需向群组所有其它成员广播消息,其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均只有O(nlog3 n)。采用了用初始协商的密钥值加密随机数并产生杂凑值的方法使三叉树内部结点间也能进行安全的协商;当有群组成员变动时,通过发起者更新其随机数来提供协议的前向保密性和后向保密性,因此该方案适合于较大规模的动态群组。  相似文献   

6.
以Shamir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和对称密码算法为基础,基于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变换提出了一个具有多个解密者的单方加密-多方解密公钥加密方案.在该方案中,消息发送者具有一个唯一的加密密钥,而每个消息接收者都具有不同的解密密钥.使用加密密钥所加密的密文可以被任意解密密钥所解密,得到同样的明文信息.分析发现,该加密方案不仅安全有效,同时,它还具备前向保密性,即使加密者的主密钥泄露,也不会影响之前加密信息的安全性.文中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可以用来实现安全广播/组播和会议密钥的安全分发.  相似文献   

7.
根据无线群组通信的特点,基于同态加密机制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安全无线群组密钥分配协议。该协议提供群组成员的认证和匿名性,具有前向保密性和后向保密性。协议初始化阶段完成了大部分计算,减少用户终端在协议执行过程中的计算量,满足无线群组通信的实时要求。分析表明,新协议安全性高,计算复杂度低,实时性好,简单且易于实现,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门限秘密共享方案构造的单方加密-多方解密的公钥加密方案中,发送者有唯一的加密密钥,不同解密者有不同解密密钥。密文可以被任一解密密钥得到同一明文,即多个接收者均可解密该密文,因此此类方案适用于广播/组播和会议密钥的安全分发等场景。庞辽军等人提出了一个单方加密-多方解密的公钥加密方案,并称其具备前向保密性。通过对其方案进行具体分析,表明其并不能满足前向保密性。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多重密钥共享认证方案的分析和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贵林  卿斯汉 《软件学报》2006,17(7):1627-1632
在(t,n)密钥共享方案中,密钥管理者将一个秘密密钥分成n个子密钥,然后让n个成员中的每个成员保存一个子密钥.当需要恢复秘密密钥时,任意t个成员拿出他们持有的子密钥后,就可以按既定的公开算法恢复出所需密钥.而多重密钥共享使得密钥管理者可以安全且有效地共享多个密钥.Shi给出了一种高效率的多重密钥共享认证方案.在其方案中,不仅成员持有的子密钥能够重复使用,而且管理者分发的子密钥和成员提供的影子子密钥也都是可认证的.对Shi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指出该方案的一个设计错误;然后给出两个攻击,以表明该方案中的子密钥和影子子密钥认证方法实际上都是不安全的.准确地说,利用所提出的攻击,不诚实的管理者可以将假的子密钥分发给成员;而不良成员可以很容易地伪造假的但能满足认证等式的影子子密钥,从而欺骗诚实成员,使得诚实成员误以为他们恢复出的密钥是正确的.另外,还给出了改进方法,以避免上述设计错误和攻击.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适于大规模群组Ad hoc网络的组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基于地理位置建立了分层分组的网络模型,将大部分消息的传输距离限制在一个小组范围内,降低了通信开销,结合密钥分发和密钥协商的各自优点来生成、分发和更新组密钥,在避免单点失效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同时,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难题保证了方案的安全性。分析表明方案具有较强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高效的Long-Lived Self-Healing密钥分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徽  武传坤 《软件学报》2009,20(2):462-468
对Staddon等人提出的self-healing密钥分发方案作了3个方面的改进:第一,提出了一种更高效的无条件安全的long-lived方案取代基于计算安全的long-lived方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通信复杂度;第二,增强了用户恢复合理密钥的能力,使得在某个特殊场景中,用户可以恢复出合理密钥;第三,降低了广播消息的次数和存储在用户端的私人密钥数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身份自证实的秘密共享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现有秘密共享方案中秘密份额的安全分发问题,基于Girault密钥交换协议,结合基于身份(ID)的公钥密码技术提出了一个新的秘密共享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该方案中,用户的私钥作为其秘密份额,无须秘密分发者为每个用户分发秘密份额.用户的私钥可以由用户自己选取,可信第三方无法获取其私钥.同时,任何人都可以以离线方式验证每一个参与者公钥的合法性.分析表明,文中所提出的基于身份的秘密共享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一种改进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的基础上,采用Shamir门限秘密共享方案和联合秘密共享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证书机制的无可信中心的(t,n)门限群签名方案,该方案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系统初始化阶段(确定系统参数)、密钥生成阶段(群公钥及分存秘密的生成)、部分签名的生成和验证阶段、群签名的生成和验证阶段。在这个新方案中由全体成员来共同决定群公钥和成员的私钥,无需可信中心的参与。这样每个成员只了解群公钥,没有掌握与其他成员的私钥有关的任何信息,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成员私人密钥的泄漏,并且在整个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系统秘密信息的泄露。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弱化了应用门限签名方案的前提条件,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密钥管理简单,显著地减少了通信量和计算量,提高了系统效率,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详细分析了对该方案各种可能的攻击方式,包括在门限签名方案中常见的、非常有效的伪造攻击、合谋攻击等。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因此,该方案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群密钥分配的动态安全性及其方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对于端到端的通信、安全群组通信更为复杂,从基本算法,系统及安全协议到安全实现都存在需解决的问题,安全群通信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所有群成员共享一个群密钥、如何将群密钥安全有效地分配给群组的成员是安全群通信应用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的难点在于群线的动态性,针对该问题,目前已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类:集中式管理和分布式管理,现有的群密钥分配方案分析,该文提出了可扩展的安全群密钥分配方案的教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形式地定义了群密钱分配的动态安全性,现有群密钥分本的数学描述只能刻画群密钥分配静态的安全性,与之相比该文提出的模型是更为实用的。随后,定义了群密钥分配方案的方法,作为这种构造方法的应用实例,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大数量的,动态组播群组的群密钥分配方案,该方案采用分层管理结构,可高效地处理群成员的动态加入和退出,在单向函数假设条件下,它的安全性是可证明的,不依赖计算复杂性密码学假设,该方案中可以通过设立了群管理员分散对成员的管理,降低群中心管理员的负担,因而,可灵活应用于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目前的自愈组密钥分配方案只能支持m个会话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具有撤销能力的、δ-自愈组密钥分配方案.通过在每个会话期更新组成员节点的私钥和进行部分撤销,方案可以支持无限次会话.安全性和性能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方案在解决了生命期延长问题的前提下,保证了方案的安全性,降低了存储开销和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groupware applications like e-conferences, pay-per view, online games, etc. require a common session key to establish a secure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group participants.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such applications often need an efficient group key establishment protocol to construct a common session key for group communications. Conventional group key transfer protocols depends on mutually trusted key generation center (KGC) to generate and distribute the group key to each participant in each session. However, those approaches require extra communication overheads in the server setup.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fficient and secure group key transfer protocol using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ECC). The proposed protocol demonstrates a novel group key transfer protocol, in which one of the group member plays the role of KGC (the protocol without an online KGC, which is based on elliptic curve discrete logarithm problem (ECDLP) and Shamir’s secret sharing scheme. The confidentiality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ensured by Shamir’s secret sharing, i.e., information theoretically secure and provides authentication using ECDLP. Furthermore, the proposed protocol resists against potential attacks (insider and outsider) and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overheads of the system. The security analysis section of the present work also justifies the security attributes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under various security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Lee et al. used their new group signature with the function of 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to design a sealed-bid auction scheme, and they claimed that their schemes are secure.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if the group manager has a valid group signature of a member, without the member’s secret key, he can forge a group signature on arbitrary message on behalf of the member; then, if the registration manager (RM) and the auction manager (AM) conspir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auction scheme, they can forge a new bid on any goods on behalf of the bidder who has sent his/her bid to AM. Therefore, their group signature and auction scheme are insecure. Finally, we improve Lee et al.’s group signature scheme to overcome the modification attack and achieve the security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8.
基于[(t,n)]门限秘密共享的思想,提出一种组密钥协商方案,该方案应用对称多项式可以不需要提前保证组内用户间通信信道的安全。每个用户根据share计算自己的分量(Component),通过秘密恢复机制实现组密钥协商和验证。在线可信第三方的情况下,新用户通过秘密共享机制与原有组用户协商新的组密钥,实现新用户的动态加入。使用组密钥加密通信信息,可以降低多播、组播及多跳通信时的计算开销。与传统的组密钥协商方案相比,该方案可以抵御[t-1]个内部攻击者,无需在线可信第三方,无需用户间预先存在安全信道,并且支持新用户的动态加入。因此,方案更加安全灵活。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周顺先 《计算机应用》2010,30(12):3334-3336
考虑参与者权重不同,基于RSA密码体制和Hash函数的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参与者有权重的多重秘密共享方案。方案中,参与者只需维护一个秘密份额,可实现对多个秘密的共享。秘密份额由参与者确定和保管,秘密分发者也不知晓,秘密共享过程中,只需出示伪秘密份额。方案不需要安全信道,算法能够保证信息安全传送,以及验证参与者是否进行了欺骗。分析表明,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