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对板坯质量在线诊断分析预测模型CISDI_SQDS ONLINER2011中耦合考虑的几个重要钢种热物性参数的冶金物理意义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包括线性热膨胀系数、临界应变、临界应力和凝固潜热,模型投入实际运行后计算结果合理、计算过程可靠,表明模型在进行理论分析时所引入的热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杨文滨  苏明 《动力工程》2005,25(2):184-187,257
对高温高湿燃气的热物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注湿后的燃气随着含湿量的增加,气体的热物性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燃气透平的性能计算模型;利用此模型,在给定透平几何尺寸以及初参数的情况下,计算了透平在不同加湿时,一些相关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注湿类循环更深入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帮助。图6参6  相似文献   

3.
针对兰州新区某一写字楼地源热泵工程,为了得到现场岩土热物性,进行现场热响应试验测试。通过研究传热模型及热物性计算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获得工程所在地土壤原始平均温度、土壤综合导热系数、容积比热容、钻孔综合热阻。经过查证本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土壤密度、含水率及孔隙率,分析对比认为试验数据是可靠的,计算的岩土热物性数据可用于地源热泵工程设计的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4.
汽轮机转子材料多采用30CrMoV低碳合金钢,其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显著.所建转子热应力计算模型,考虑了转子材料物性随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国产某600MW超临界汽轮机冷态、温态、热态和极热态4种启动工况下转子热应力的变化趋势,并与常物性转子热应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转子材料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显著影响其启动热应力的大小,为提高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模型的计算精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邹明翰  缪芸 《水电能源科学》2014,32(7):169-172,177
三相共箱式气体绝缘母线的热计算及散热性能研究对于其可靠性设计及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流体力学理论,采用流体多组分有限元法对三相共箱式气体绝缘母线进行热计算,利用映射网格划分实现电磁场、温度场和流体场的间隔耦合,综合考虑了母线外壳内外气体的流动和温度变化特性。采用流体单组分有限元法、流体多组分有限元法、传热学解析公式法三种方法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多组分有限元法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为气体绝缘母线的设计及在线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热物性参数直接影响钢坯的导热过程,在模拟钢坯炉内加热过程如果热物性参数选取不合理,势必造成计算结果严重失真,导致模型精度不高。针对某一钢种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了实测,并将各种方法获得的热物性参数应用于钢坯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其对钢坯炉内加热过程模拟计算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含湿土壤的热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峰  葛新石  叶宏 《太阳能学报》2006,27(10):1069-1072
在多组分随机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得到由组分物性和体积分数预测多相系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系数的方法。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含湿土壤的导热系数。研究了影响湿土壤热物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的热物性与土壤类型、孔隙率、水分饱和度和水的物态密切相关。比较分析了土壤在未冻结和冻结状态下的热物性差异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基于圆柱热源模型的现场测量地下岩土热物性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埋地换热器圆柱热源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参数估计法建立了一套可用于现场确定土壤热物性的方法。结合地源热泵系统单井热响应测试实验,计算了地下岩土热物性参数,模拟了管内流体平均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与实验值比较,发现该方法较线热源法更加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9.
地下土壤导热系数确定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限元热分析平台,建立了二维瞬态有限元模型,计算确定了竖孔U型管地下换热器周边的土壤导热系数,并着重对主要影响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测量时间、土壤初始温度、土壤体积比热、回填料物性参数和管间距等因素对土壤导热系数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状态方程对高温高压条件下燃料液滴蒸发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气体状态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单个液滴的高压蒸发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并对庚烷液滴在氮气中的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RK、SRK、PR三种状态方程对高温高压条件下燃料液滴蒸发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PR方程在气液相平衡、热物性参数以及液滴直径变化历程的计算上都与试验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SRK方程在气液相平衡、二元混合物临界点以及庚烷相变焓的计算上与PR方程的计算结果十分接近,但在热物性参数和液滴蒸发寿命的计算上相比于PR方程的计算结果偏小;RK方程的计算结果与SRK方程和PR方程相比均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对于建立单个液滴高压蒸发模型而言,PR方程的精度最高,SRK方程次之,RK方程的精度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