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正>0绪论日本东京都西浅草37层中间层隔震住宅,由藤田公司设计和施工,主要用途为住宅,建筑物地下室2层,上部结构37层,隔震层设置在2层和3层之间,为中间层隔震(图1)。本公司从1960年开始研发预制工业化技术,目前已完成400栋以上,施工面积总计700万m2以上;对于隔震技术,本公司在1987年设计建成第一栋隔震房屋,目前数量已经超过百栋。本文主要介绍预制工业化、中间层隔震及地下室逆作法的施工工艺。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层间隔震体系是在基础隔震结构体系的工程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隔震结构形式,它将隔震层设置在建筑结构的一层、中间层或是顶层。本文首先概述了层间隔震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点,并简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给出层间隔震原理。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建筑隔震改造加固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总结了国外利用隔震技术对既有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工程应用情况,其特点是:1.隔震改造的多为多层房屋;2.仅美国和日本在高层房屋的改造中应用了隔震技术;3.隔震改造的结构形式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砖石砌体结构、木结构等各种形式;4.以基底隔震为主,也有中间层隔震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基础和中间层隔震同时采用的分段隔震概念应用到高层建筑的减震控制当中,利用双质点简化模型,提出各隔震层刚度和阻尼参数的选取方法,并对一栋分别采用基础隔震和分段隔震的20层高层建筑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与传统基础隔震结构比较可以发现,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层的变形能够按比例分配到分段隔震体系的基础和中间隔震层当中,减弱了高阶振型在建筑物顶部的"鞭梢"效应,降低了由于支座受拉或剪压破坏导致上部结构倾覆失稳倒塌的可能。此外,中间隔震层在分段隔震体系中的设置位置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基于MIDAS/Gen建立一组有限元模型,模型1为某15层钢框架结构,即原结构;模型2为在原结构中间层增加橡胶隔震支座,形成层间隔震结构;模型3为在原结构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增加隔震层,形成基础隔震结构,然后对这3组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经模态分析发现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均得到了延长,周期的延长使得结构加速度反应降低了。在反应谱分析中,基础和层间隔震结构在隔震层进行了大部分耗能,使得隔震层以上部分结构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减小,隔震层上部结构保持弹性工作状态。因此,加了隔震层的钢结构可以提高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体系的智能磁流变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隔震技术应用到大平台多塔楼结构中,研究了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性能,并将磁流变(MR)阻尼器设置于隔震层,探讨了这种新型隔震体系智能磁流变控制的减震效果.文中以北京通惠家园某典型小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大平台多塔楼新型隔震减震体系的运动方程,考虑了隔震支座的非线性.本研究中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选用限幅最优控制算法,其主控制器采用H2/LQG方法来设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上部住宅结构与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为提高大平台多塔楼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采用MR阻尼器与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减小隔震结构下部平台的地震反应与隔震层的非线性反应,提高这种新型隔震体系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以某高层框架结构为例,输入三条地震波,采用SAP2000分析双层隔震体系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研究中间隔震层位于不同位置时双层隔震体系的减震性能,并建议中间隔震层的最优位置。研究表明:高层框架采用双层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比基础隔震体系要好,罕遇地震下效果更加明显。中间隔震层位于九层时双层隔震与基础隔震体系的隔震效果差不多,多遇地震下中间隔震层位于三层时双层隔震体系的各楼层层间位移角均最小,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三层隔震时中间层处的层间位移角发生突变,比六层隔震还要大,因此,建议中间隔震层布置在结构中部偏下位置可取得较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8.
东京汐留住友大厦为坐落于东京汐留开发区超高层综合建筑,该建筑分为上下两个完全不同的功能,上部为办公区域,下部为带有超大空间酒店大堂的酒店区域。本文介绍了对于这特殊形式的建筑,结构设计师如何利用中间层隔震技术和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使结构通过隔震体系(隔震层)的能量吸收能力,最有效地达到降低地震力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锐  姚佩歆 《建筑结构学报》2020,41(11):116-124
为研究隔震层屈服系数对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基础隔震多层结构水平向地震反应的影响,首先对单质点体系在不同屈服系数下的地震反应规律进行分析,包括按等效线性化反应谱法简化计算和按时程分析法计算。然后以一个多层隔震结构为例,研究多质点体系在不同屈服系数下的地震反应规律。同时,分析在不同支座压应力和地震输入强度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应最小水平向减震系数,存在一个最优隔震层屈服系数区间,且隔震支座平均压应力越小,最优屈服系数越大;隔震层水平位移随隔震层屈服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隔震层和各楼层最小水平向减震系数对应的最优屈服系数不同;随着隔震层屈服系数的增加,上部各楼层的水平加速度也相应增加,表现为中间层增幅小、顶层和隔震层增幅大。水平地震输入峰值加速度越大,最小水平向减震系数对应的隔震层最优屈服系数越大,建议参考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评估隔震装置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以某砌体结构住宅楼为例 ,分别用等效侧力法和 SAP2 0 0 0通用结构分析软件 ,对该工程的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分析表明该工程的隔震设计效果明显 ,该住宅楼的设防烈度可由 8度降为 7度  相似文献   

11.
层间隔震底层框架砖房阻尼的实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把隔震橡胶垫放置在上部砌体与底层框架结构之间的隔震措施 ;分析了层间隔震底层框架砖房的动力特性 ;得出了该类房屋的组合阻尼比  相似文献   

12.
陈元豹 《福建建筑》2011,(11):43-46
层间隔震是隔震技术的新发展,它将隔震层设置在建筑物某层柱子和楼板之间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本文以位于地震高烈度区的某高层办公楼建筑为例,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而对其采用了层间隔震技术。设计结果表明,隔震层上部结构层间剪力相对于非隔震结构降低了45%以上,且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角约为1/300,抗震设计水准提高到...  相似文献   

13.
宿迁市人防指挥大楼隔震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宿迁市人防指挥大楼位于地震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3层,高48.9m。该工程采用基础隔 震技术设计,为我国目前最高的隔震建筑之一。隔震层布置在地下室顶板和±0.00楼面之间,由橡胶隔震支座、滑移支座 和粘滞阻尼器组成,共采用了53只橡胶隔震支座、12只滑移支座,沿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共设置4只非线性粘滞阻尼 器。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设置粘滞消能器能较好地解决降低上部结构地震 作用和限制隔震层位移之间的矛盾。在本工程中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结合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特点,将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引入到单层工业厂房的设计中,并探讨了橡胶垫的减震效果和减震机理。结果表明,橡胶垫不仅是一个连接构造,而且也是一种减震元件,采用夹层橡胶垫连接构造对提高单层工业厂房抗震性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具有叠层橡胶基础隔震系统的多层建筑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讨论具有叠层橡胶支座(LRB)基础隔震系统的多层建筑的动力响应。文中采用常用的层间剪切模型,引入退化迟滞理论分析叠层橡胶隔震器的滞回特性曲线,进而分析了具有这种类型基础隔震系统的多层建筑的地震响应,探讨了隔震系统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多层建筑的隔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佶民  孙青 《山西建筑》2010,36(27):72-74
对多层建筑的隔震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叠层橡胶支座的构造、力学特性和参数计算,以典型工程为例,采用时程分析方法,检验了多层框架结构采用叠层橡胶支座后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层间隔震是在基础隔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减震技术。底框砌体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但是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通过把隔震橡胶垫放置在上部砌体与底层框架结构之间的隔震措施,依靠隔震层较大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大大削弱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由于上部砌体的刚度比隔震垫与底层框架的刚度大得多,因此可以将隔震房屋模拟成具有两个自由度的系统。分析了此类房屋的动力特性,与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相比,非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是非常小的,隔震振型控制了系统的反应,得到了用来求解此类房屋动力计算的实用方法,探讨了组合阻尼比、刚度比及质量比的变化规律。为建立实用设计方法、推广层间隔震结构的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抗拉性能远小于抗压性能这一客观情况制约了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在大高宽比建筑的推广应用。在研究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抗拉机构,利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抗压能力来承受隔震层的拉力。通过对一栋高层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中的地震响应分析,研究新型抗拉机构对大高宽比隔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型抗拉机构巧妙地把拉力转化成压力,构造简单,易于设计和制造,采用新型抗拉机构,可以提高隔震层的抗拉能力,减少隔震层竖向位移,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响应。此机构对于隔震技术向大高宽比结构应用和推广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基础隔震中将叠层橡胶垫放置于地下室混凝土柱顶的串联隔震形式被大量应用,这样有利于地下空间利用,然而,在地震作用下,叠层橡胶支座既承受竖向重力荷载又承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同时还受下端约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叠层橡胶支座的受力与变形必然受到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对三种串联隔震体系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柱刚度对于叠层橡胶支座的应力和变形影响较为明显,刚度越大叠层橡胶支座下端转角越小,达到塑性应力时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弹性滑移支座的基本构造、工作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弹性滑移支座和天然橡胶支座混合隔震和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算例的对比分析,说明只要合理布置结构、设计好隔震层的恢复力特性,高层建筑采用隔震技术也可能达到较好的隔震效果;最后介绍了弹性滑移支座在日本两个典型高层隔震建筑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