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而言,虽然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必然会受到一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却极少有人会把政治和艺术单独放在一起来研究。因此,在中国电影的研究中,对于其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也就成为了较少被人探讨的角色。本文将以电影《青春之歌》(陈怀皑,1959)为例,探讨共和国前期电影中的共产党员形象,本文认为这一时期电影中所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往往是一个教导型的荧幕形象。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相信对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的电影艺术也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精神分析学——意识为视点,诠释了"自我"与服装设计的关系。一方面,消费者的"自我"是服装设计创作的基点。另一方面,服装设计师要塑造消费者的社会形象,必须从"自我"出发。最后,服装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要与目标消费者的自我形象相符合。只有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服装市场积极再生,不断更新,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从建国初期的反特电影到当前的谍战剧,谍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历史悠久,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谍战剧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风格特色,除了其剧情的跌宕起伏吸引观众的目光之外,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作为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本文将以谍战题材电视剧《黎明之前》为例,浅析剧中的共产党员"刘新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从学校步入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完善自身形象塑造的问题,塑造成功的职业形象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适应职场.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职业形象塑造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探究其问题所在原因,并提出了"职业形象租赁"这一设想,为提升大学生职业形象塑造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全人格是一种对人格模式的理想化设计,是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拥有的人道情怀和精神视野。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和塑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重视学生人格,使其健全地发展。通过对"人格与人格教育"、"健全人格的含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途径和方法"等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提高了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认识,明确了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领导者的形象管理是一个形象塑造、形象维持和形象改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理念、行为和外在视觉形象三个方面,它是一个追求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完美结合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一直备受关注。而简·爱这一形象的塑造与她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或者说这些人就像是简·爱的心灵塑造者,是他们塑造了简·爱。  相似文献   

8.
《这美好的夜晚多寂静》这段优美的咏叹调表达了莱奥诺拉对无名的游吟诗人的深情,以流畅华丽的花腔将少女的热情宣泄无遗,抒情完美地展示了一个纯洁姑娘的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对莱奥诺拉咏叹调《这美好的夜晚多寂静》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使演唱者能够更好地塑造莱奥诺拉的歌剧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毕淑敏主要作品中,医务工作者被塑造为保障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医学审美的主导性角色,患者及家属被塑造为充分尊重、理性地处理医患关系的主体性角色,医疗环境被塑造为增进医疗效果、保证医护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角色.这些审美形象的塑造,为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整体形象提供了模本,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指向,为建设新型的高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场所、方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威尔第的歌剧《法斯塔福》的音乐创作出发,研究威尔第歌剧《法斯塔福》里法斯塔福这个喜剧人物的艺术特征和威尔第塑造这一喜剧形象的手法,旨在通过这部歌剧里喜剧形象的分析来揭示出歌剧《法斯塔福》的喜剧艺术特征,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威尔第歌剧《法斯塔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在步入21世纪之际,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在新时期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无谓精神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和影像来了解学习,《风声》是一部融入红色的商业大片,本文从形象学出发,通过对电影《风声》的故事表现分析,探讨其中革命者共产党员的形象,以达到启发现代人共产党员和党的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乔治·艾略特是文学发展史上,同时也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她众多小说中,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广为人知。肖尔瓦特曾指出,在英国小说的版图里,女性的领土通常被描绘成四周被山峦包围的荒漠,这些山峦即"奥斯汀颠峰,勃朗特峭壁,艾略特山脉和伍尔夫丘陵"。乔治.艾略特之所以能够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中获得一席之位是因为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女性所面临的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探讨,以及从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社会的巨大变化。她们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勇气和  相似文献   

13.
革命题材小说《亮剑》自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改编后的同名电视剧更是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电视剧《亮剑》注重人物形象个性化和符号化塑造,这是其改编成功的"亮点"之一。研究其人物塑造优长,可以为其它革命题材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戏曲要通过一连串的动作组合才能推动戏剧情节的进展,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戏曲动作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动作有他的外形,此外形又必含一定的意义。动作的节奏,主要靠"心劲"来掌握,所谓"心劲",也就是内心节奏。戏曲动作,虽然要有艺术的真实性,但在"真"当中还包括"美"的成份,没有"美"的感觉,还谈不上是艺术真实性。动作要达到"真"和"美",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学会手、眼、身、法、步技巧的运用,使每一个表演动作富有节奏感和雕塑感。在观众中产生最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怡养性情,纯洁心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两国电影中的教师形象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在整体形象、教育阶段、教师行为、个性特征、教师性别以及艺术表现六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实际上反映了现实中两国社会和文化上的差异:中国社会和教育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而韩国社会和教育则既继承了东方儒家文化的传统,也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但是在当前国际化浪潮日趋扩展的冲击下,中韩两国电影中教师形象的塑造也出现了相同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个性化.明了这些异同,可以使我们更透彻地认识和理解两国电影中教师形象的艺术塑造,进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两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谐谑手法塑造最独特的形象就是猪八戒,而这一形象本身被人们关注与喜爱的特征就是其浓厚的滑稽风趣.猪八戒形象之所以能产生这样浓重的"滑稽美",其文化底蕴一是中国由来已久的谐谑精神对<西游记>艺术形象塑造的影响;二是晚明文化中的尚趣精神的高扬.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作为中国文坛上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两部中篇小说:《倾城之恋》和《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而成的同名话剧则是两部在当代话剧舞台上十分优秀的作品,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也从单纯由文字呈现的"平面人物"形象转而蜕变为由演员、灯光、舞美等呈现出来的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形象。这对其他戏剧家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乃志  于鹏  徐洁 《山东冶金》2009,31(5):164-166
青钢第二高速线材厂建设"安全型、技能型、效益型、创新型、和谐型"的"五型"班组,制定了建设标准和工作计划,培育职工理念,建立机制,开展一年一度的QC小组活动。通过"五型"班组实践,提高了班组员工思想素质和岗位技能、班组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了班组产品质量形象和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如各色各样的华人形象、中国功夫、中国的风土人情,等等。好莱坞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有拼贴、移植和融合三个层次,建构的也是"美国式的中国文化形象",即"美国式的中国人物形象"和"美国式的中国国家形象"。好莱坞之所以将中国文化元素"拿来",主要基于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占据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以及中国有着丰富的故事题材等原因。  相似文献   

20.
舞剧《红梅赞》通过优美的舞姿、深情的音乐、逼真的舞美、震撼的音效成功地刻画出典型人物的外表、个性和心理活动,从而成为当代舞剧中典型人物形象塑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