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水库诱发岸坡失稳的机理及其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库蓄水诱发岸坡变形失稳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岸坡在淹没饱和过程中,岩石强度的降低及裂隙的扩展和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将随之发生在岩质岸坡和松散层岸坡中,岸坡的部分淹没导致岸坡内部力学平衡的打破,进而诱发变形的出现或在某些部位应力集中,潜在不稳定体的几何形态,斜坡结构及材料力学特性,库水位波动速度将决定岸坡的变形失稳方式,边坡稳定性变化幅度受控于不稳定体的几何形态、水地质条件及潜在破坏面的强度,三峡库区岸坡再造形式将是多样的,其变形机理及危害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以贵阳某建设场地的稳定性评价为案例,在对场地斜坡项目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并对场地内的岩土体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作为评价场地稳定性的辅助手段——FLAC 3D(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方法),利用三维数值方式,模拟了场地斜坡在施工开挖平场后的应力场和变形场,并分析施工后降雨过程中的应力场、变形场的演变过程,进而通过弹塑性破坏准则,分析确定场地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变形趋势,对场地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勘查工作获取的丰富资料,详细介绍宣恩宾馆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对斜坡稳定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针对坡体结构与变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实施防治工程效果进行阐述,提出类似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包茂高速公路花坪不稳定斜坡地质环境、变形破坏成因机制分析,指出了边坡变形破坏的关键因素,在稳定性分析验算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合理的边坡处置措施.对类似边破工程的勘察评价、防护处置有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5.
熊猫苑后山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斜坡中发生局部的开裂以及崩塌掉块。文章运用自然历史分析法和工程地质条件类比法分析了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得出在最不利荷载组合条件下斜坡的稳定性系数为0.94;根据该斜坡的稳定性现状,提出了清危+裂缝充填+被动防护+绿化工程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榔梅仙祠受到不稳定斜坡体威胁,通过对不稳定斜坡变形特征、形成条件及演化发展过程分析,确定其变形地质力学模式为滑移~拉裂型,有可能失稳下滑,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田延哲 《煤矿安全》2021,52(3):222-227
为研究高陡山体下煤层重复采动诱发岩质斜坡变形破坏过程,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高陡地形条件下煤层采动数值计算模型,从水平位移云图和纵向位移云图来分析煤层重复采动诱发岩质斜坡变形的渐进破坏过程。得出高陡山体下重复采动诱发坡体崩塌经历了3个阶段,即煤层初始变形阶段、重复采动导致坡体不均匀沉陷开裂阶段,坡体整体失稳垮塌阶段;同时得出坡体的不均匀变形引起整个坡体不同位置产生不同形式的破坏,坡表的最终失稳形式有滑坡和崩塌2种,主要由坡体的原始地形坡度和地层岩性决定。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21,52(10):237-244
煤层开采过程中顺层岩质斜坡易发生滑坡,且这类滑坡往往规模大,危害性大;以UDEC离散元法为基础,研究地下煤层重复开采对顺层岩质斜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动影响的下沉量随埋深减少依次递减,岩层在受采动影响后的变形为非连续性变形,与单层开采相比,重复采动会导致斜坡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变形显著增大;重复采动导致斜坡发育新的裂缝和裂缝群,更容易导致软弱结构层发生破坏,坡体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单层采动时的"变形积累-裂缝产生-扩展-闭合"动态发育过程在重复采动时会演变成"变形积累-裂缝发育扩展-发育稳定"动态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常规圆弧滑动面法土坡稳定计算公式为基础,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探讨了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各项随机应变量指标的期望和方差的表达式。用正态概率分布函数的蒙特卡洛法,计算了土坡破坏概率Pr,给出了土坡安全可靠度设计指标pr,最后以一个实际的深基坑土坡工程为例。进行了概率方法的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宝日希勒露天煤矿采场边坡稳定问题,利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该矿采场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清晰的看到了边坡受力及变形速度等情况,直观地得到了坡体的滑移破坏面.算例的模拟分析证明:刚体极限平衡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边坡潜在破坏面的形状与位里,体现岩体变形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宝日希勒露天煤矿采场边坡的稳定问题,利用有限单元法Ansys数值模拟,对该露天煤矿采场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清晰的看到了边坡受力及变形速度等情况,直观地得到了坡体的滑移破坏面。算例的模拟分析证明:刚体极限平衡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边坡潜在破坏面的形状与位置,体现岩体变形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代张音  唐建新  江君  邓月华  刘姝  张路 《煤炭学报》2016,41(11):2714-2720
以重庆武隆鸡尾山顺层岩质滑坡为例,依据相似原理,利用重庆大学变滑面顺层斜坡相似模拟试验装置,进行地下顺坡开采、逆坡开采、留设上下边界矿柱形成不同采空区影响下顺层岩质斜坡变形破裂响应相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顺层岩质斜坡在滑动面下沉量变化最大位置,坡体变形破坏剧烈,裂隙发育明显。2同样地质环境和采矿条件下,逆坡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对斜坡变形破裂影响最严重,更易诱发坡体破坏失稳,其次是顺坡开采,留设上下边界矿柱开采相对影响斜坡变形破裂较小。斜坡下逆坡开采采空区范围较小,越易造成坡脚岩体发生断裂破坏崩滑。3不同的岩层性质及距滑动面法向距离,其形变移动响应特征不同,但坡体均出现沿滑动面向临空面的滑移。4地下采空区影响下含软弱夹层缓倾斜顺层斜坡的变形机制为弯曲-断裂、挤压-滑移-拉裂。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中心开发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对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的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直观地得到了坡体的滑移破坏面,采用强度折减法模拟了岩体变形、破坏,直到边坡岩体发生滑坡的整个过程。算例的模拟分析证明RFPA2D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边坡潜在破坏面的形状与位置及相应的稳定安全系数,对于复杂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是非常实用的。  相似文献   

14.
刘志辉  吕义清 《煤炭工程》2020,52(10):104-108
为了分析浅埋煤层开采条件下黄土沟谷两侧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基于隆安煤矿深岩沟区域煤层开采地质条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土体的应力分布规律、两侧坡体位移分布规律、变形破坏特征以及失稳破坏过程等。结果表明:沟谷两侧斜坡位移以竖直方向为主,水平方向位移均指向采空区中心。斜坡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4个变形区:采空区上方一定高度范围内的覆岩冒落塌陷区|采空区中部的松散土体弯曲沉陷区|松散土体弯曲沉陷区和地表移动边界之间的拉裂-倾倒区|地表移动边界之外的未影响区。斜坡的失稳破坏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中部沉陷—两侧及后缘拉裂—剪切变形—失稳破坏。研究成果可以为黄土沟谷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采动边坡变形破坏预测以及地表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柬埔寨甘再水电站建坝条件优越,但存在斜坡稳定性问题,对其开展专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就斜坡变形破坏类型及特征、坝址区及厂房斜坡稳定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某斜坡后缘处的危岩体发生明显松动,已形成一条拉张裂缝,直接威胁下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现场调查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自然环境条件,对该斜坡的基本特征与变形规律开展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不稳定斜坡现状失稳变形的主要表现为后缘地带的变形,特别是W1危岩已产生了松动现象,发生滚落的可能性较大,给下方居住村民带来的危险性较大。必须尽快消除不稳定斜坡体的隐患。  相似文献   

17.
印钞石村东段不稳定斜坡是河北省阜平县境内中低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致灾影响较大的地质体之一。由于其地表变形特征明显、形成灾害的规模较大且位于紧临居民区的上游山坡地带,对当地居民形成的直接影响和危害也会较大。通过实地调查,查明了该致灾地质体的发育规模和变形特征;经系统分析,揭示了该不稳定斜坡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对该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塘山体受强降雨影响发生滑坡已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通过工程勘察对区域内地质构造、岩土体特性、斜坡特征、滑坡发育特征和成因条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边坡稳定分析软件分析评价了斜坡的稳定性,指出斜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降雨、地表水对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大,是滑坡发生发展和致灾的重要因素。结合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坡体结构特征,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采空区边坡变形破裂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川东华蓥山地区赵子秀山出现大范围的斜坡变形迹象,运用地质雷达方法,查明了地裂缝的延伸深度及影响范围.通过物理模拟方法,对该斜坡演化模式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地裂缝等岩体变形破坏现象的出现是中陡反倾层状体边坡的典型演化模式,即地裂缝的产生是与层状岩体倾倒变形阶段及向滑移破坏阶段过渡过程中相伴生的,滑坡的产生是一个倾倒变形阶段的中止,并且有利于其上部的斜坡岩体继续变形至下一次滑坡或崩塌破坏.可见近期的山体开采对斜坡变形演化的进程具有明显的影响,将促进变形过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深部高应力穿层巷道围岩变形控制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穿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支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穿层巷道变形破坏具有不均匀性、非对称性和支护体与围岩的不耦合性,巷道以剪切变形破坏为主,拉伸破坏较少,且拉伸破坏主要集中在巷道浅部围岩。2)穿层巷道处于单一软岩时,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稳定性差,穿层巷道塑性破坏区主要分布在软岩中,塑性破坏区域沿着交界面增加。3)建立穿层巷道稳定性分析模型,确定不同工况下穿层巷道稳定性等级,提出穿层巷道分区联合支护方案,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破坏,提高了穿层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