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雅砻江、大渡河和黄河连为一体,形成泛流域水资源系统,涉及确定合理的调水总量、调水规模与布局以及调水量合理分配等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该复杂大系统,研究跨流域水资源多维尺度模拟和优化方法,建立了3层结构的泛流域水资源时空优化调配模型系统,将调水区7条河流与黄河受水区67地市统一优化调配。采用大系统协调技术和嵌套遗传算法动态调节机制求解泛流域水资源优化分配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宜的调水规模、工程布局及调水量空间合理分配方案,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讨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问题,不应忽视工程对洪水的调蓄利用。目前规划的调水规模不会“毁了西南”。170亿m^3的调水量是根据紧邻调水枢纽以下河段的生态安全的阈值确定的,并已接近于生态安全的边缘。然而,局部的河道生态安全并不可靠,为实现西线调水,可先行实施一期工程,摸索经验。在调水河流兴建生态治理工程,提高生态安全阈值,实现调出区与调入区两利。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量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前后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2020年调水40亿m^3,2030年调水100亿m^3,2050年调水190亿m^34进行了分配研究,提出了重点水资源利用的水源工程和不同调水量的受水区范围,并建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期工程应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尽快实施以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小水电》2017,(1)
查干莫顿水电站采用跨河流调水开发方式,调水流量主要涉及调水河流特性、区域生态要求以及工程规模等多个因素,调水流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调水河流可调出的水量和工程本身的技术、经济条件。通过分析调水河流的来水特性、生态环境特点及需水要求,首先确定乌吐劲河的可调水量,再分析年平均调水量和调水流量保证程度,得出适宜调水流量,并在此基础上拟定3组方案,通过经济比较最终选定查干莫顿水电站调水流量。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振强  张玫 《人民黄河》1998,20(10):20-2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是关系到调水工程是否可行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调水地区水资源和影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各主要因素的分析,对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3条河代表性引水坝址的可调水量进行了分析,认为西线工程有可靠清洁的水源保证,设计年调水量190亿m^3。  相似文献   

6.
在充分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河流之一——雅砻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流域各河段不同水平年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和预测,论证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雅砻江调水入黄河的可行性及可调水量规模。分析认为从雅砻江调水45亿m3入黄河是可行的,对流域用水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河流之一--雅砻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流域各河段不同水平年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和预测,论证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雅砻江调水入黄河的可行性及可调水量规模。分析认为从雅砻江调水45亿m^3人黄河是可行的,对流域用水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后,调水河流地区的坝址上,下游,调水工程区和受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认为:西线调水工程对大区域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通过采取相应措施,生态环境方面某些潜在的不利影响可以减免。从环境角度分析,西线调水工程的兴建是可地的。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长江的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目前研究成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可调水量为190~200亿m3,其中从雅砻江调水40~50亿m3,大渡河调水50亿m3,通天河调水100亿m3。西线调水以后,减少了原河道的径流量,改变了当地径流分配,可能对调水区水力发电、工农业用水、漂木、航运、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各方面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西线调水对调水区影响最大的是水力发电,但其影响是有限的;调水对雅砻江、大渡河局部河段的漂木有一定影响,可采用水运改陆运或其他措施予以补偿;调水对调水区的工农业用水、航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西线工程的调水量,从流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了调水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从金沙江调水80亿立方米,雅砻江调水65亿立方米和大渡河调水25亿立方米的方案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今后分析的重点应置于调水量和水力发电减少量的定量关系上以寻求可以普遍接受的合理调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