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咪唑和环烷酸反应生成与原油极性差异大、易于分离的离子液体,脱除原油中的环烷酸.考察了咪唑含量、剂油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对高酸原油一级脱酸效果的影响,并在所选的一级脱酸反应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效果。  相似文献   

2.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咪唑能与环烷酸反应,生成与原油极性差异大、易于分离的离子液体这一原理,脱除原油中的环烷酸。考察了咪唑含量、剂油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对高酸原油一级脱酸效果的影响,并在所选的一级脱酸反应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效果。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胺用于直馏柴油脱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以聚乙烯胺(PVAm)作主剂的脱酸剂对直馏柴油进行了脱酸实验,并考察了柴油脱酸过程中主要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脱酸剂中PVAm与原料油中环烷酸的摩尔比为5.0、剂油体积比为0.02、反应温度和相分离温度均为50℃、反应时间20s、相分离时间为60min、萃取级数为3的操作条件下,脱酸剂可将苏丹柴油酸度从102.7 mgKOH/(100mL)降至6.0 mgKOH/(100mL),脱酸率高达94.2%,精制油收率达到99.6%,精制油质量达到GB 252-2000产品质量指标。脱酸剂经高温水解再生,可以重复使用。此脱酸剂用于直馏柴油脱酸具有脱酸剂用量小、可循环利用、再生能耗低、绿色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咪唑和环烷酸反应生成与原油极性差异大、易于分离的离子液体,脱除原油中的环烷酸。考察了咪唑含量、剂油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对高酸原油一级脱酸效果的影响,并在所选的一级脱酸反应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效果。结果表明,在咪唑质量分数为30%、剂油质量比为0.4、反应时间5 min、反应温度30 ℃、搅拌速率300 r/min的条件下,北疆原油的一级脱酸率可达61.5%,酸值较低的蓬莱原油的一级脱酸率可达68.6%,酸值更低的1号和2号调和油一级脱酸率分别达到了70.6%和72.2%。试验所用的四种原油在剂油质量比为0.4时,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率可以提高到75%左右;当剂油质量比增大到0.6时,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率可达到84%以上。  相似文献   

5.
基于离子液体的高酸原油脱酸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咪唑和环烷酸反应生成与原油极性差异大、易于分离的离子液体,脱除原油中的环烷酸。考察了咪唑含量、剂油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率对高酸原油一级脱酸效果的影响,并在所选的一级脱酸反应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效果。结果表明,在咪唑质量分数为30%、剂油质量比为0.4、反应时间5min、反应温度30℃、搅拌速率300r/min的条件下,北疆原油的一级脱酸率可达61.5%,酸值较低的蓬莱原油的一级脱酸率可达68.6%,酸值更低的1号和2号调合油一级脱酸率分别达到了70.6%和72.2%。试验所用的四种原油在剂油质量比为0.4时,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率可以提高到75%左右;当剂油质量比增大到0.6时,三级逆流萃取的脱酸率可达到84%以上。  相似文献   

6.
高酸原油热脱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非洲某高酸原油(12.02mgKOH/g)进行热脱酸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热脱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脱酸可有效脱除石油酸。最高脱酸率可以达到100%。热脱酸反应对于温度比时间更加敏感,温度是热脱酸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相转移催化氧化-萃取脱除直馏柴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剂,采用H2O2-HCOOH催化氧化直馏柴油中含硫化合物,利用N, N-二甲基甲酰胺(DMF)萃取脱除氧化含硫化合物。通过考察TBAB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O2和HCOOH用量、剂油比、搅拌速率对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为:TBAB用量0.10%,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2.0 h,V(H2O2)/V(柴油)为10%,V(H2O2)/V(HCOOH)=1:2,剂油体积比2∶5,搅拌速率150 r/min。在该反应条件下,直馏柴油的脱硫率达到82.03%,柴油收率为92.02%。模拟柴油脱硫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H2O2-HCOOH相转移催化氧化脱除噻吩硫反应为表观一级反应,活化能为7.47 kJ/mol。  相似文献   

8.
催化裂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用WH1脱氮剂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考察了剂油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碱性氮化物脱除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增大剂油质量比、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温度,均可提高催化裂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率,当剂油质量比为1∶200、反应时间为25min、反应温度为20℃时,碱性氮化物的脱除率高达94.33%。该脱氮反应为2级反应,对脱氮剂和碱性氮化物的反应级数均为1,反应的活化能和阿累尼乌斯指前因子分别为6.07kJ/mol和19996min·L/mol。  相似文献   

9.
以磷钼酸季铵盐为催化剂,三氟乙酸为氧化剂,糠醛为萃取剂,采用催化氧化-萃取吸附组合工艺对焦化柴油进行脱硫处理。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氧化剂用量(V(氧化剂)/V(焦化柴油))为0.2,催化剂用量(m(催化剂)/V(焦化柴油))为8 g/L,反应时间为60 min,萃取剂用量(V(萃取剂)/V(焦化柴油))为1.0,萃取时间为30 m 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焦化柴油的硫质量分数可从1.05×10-3下降为42×10-6。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直馏柴油纤维膜接触器脱酸技术的不足,采用西南石油大学研制的绿色脱酸剂对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的直馏柴油进行脱酸试验;采用水解法对废脱酸剂进行再生,同时得到石油酸副产品。结果表明:在绿色脱酸剂中有机胺质量分数为15%、剂油体积比为0.3、反应温度(相分离温度)为40 ℃、相分离时间为80 min的条件下,脱酸剂有效循环次数达到13次;废脱酸剂在再生温度为90 ℃、再生时间为8 h、溶剂油用量为4 mL/g的条件下进行高温水解再生,得到的再生脱酸剂用于柴油脱酸的有效循环次数可达12次;回收的石油酸的粗酸值达到205.5 mgKOH/g,满足一级品75号酸的质量标准要求(SH/T0530-1992)。纤维膜接触器绿色脱酸工艺完全消除乳化现象,脱酸剂可再生和循环使用,无三废排放。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在高酸原油酯化脱酸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超声波技术应用到高酸原油酯化反应脱酸中。以甘油为酯化脱酸剂,研究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超声功率对多巴高酸原油自催化酯化反应脱酸的影响,并与磁力搅拌作用下的脱酸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醇酸摩尔比为6、反应温度为250℃、反应时间为30min、超声功率为90W的条件下,多巴原油酸值可由4.74mgKOH/g降到0.21mgKOH/g,脱酸率高达95.6%。在反应温度为220℃的条件下,超声处理的脱酸效果优于磁力搅拌,超声处理后的油样性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Acids in FCC diesel is harmful to production equipment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The complex deacidification process was adopted to remove acid from diesel using 2-methylimidazole and ammonia. The effect of all process parameters on removing acid from diesel was discussed, which included reaction temperature, mass ratio of complex deacidification agents, reaction time, and volume ratio of complex deacidification agents to diesel.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done to optimize deacidification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deacidification process was that volume ratio of complex deacidification agents to diesel was 0.20:1, reaction time was 12 min, mass ratio of 2-methylimidazole to ammonia was 0.4:1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343 K.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deacidification rate reached 96.5%. This deacidification process had little effect on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esel.  相似文献   

13.
以噻吩溶液为模型化合物,铁酸锌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考察氧化时间、氧化温度、磷钨酸负载量、催化剂活化温度等工艺条件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上磷钨酸的最佳负载量(w)为13%、活化温度为250 ℃;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210 min,氧化剂用量n(H2O2):n(S)=5。在上述条件下模型化合物的脱硫率达到90.1%。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配制的卟啉镍和卟啉钒模型油,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水溶性脱金属剂以及脱金属剂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镍、脱钒效果的影响,并对脱镍、脱钒产物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脱金属剂A(无机酸及聚合酸的盐类复合物)具有较好的脱金属效果,生成了亲水性好的镍盐、钒盐,脱镍效果随温度升高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FCC柴油氧化萃取深度脱硫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气作氧化剂、甲酸作催化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萃取剂,采用催化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了氧化萃取脱硫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催化氧化温度、反应时间、氧气压力及萃取剂的用量等对催化裂化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90min、充氧压力为0.6MPa、催化剂与油体积比为10%的条件下,柴油经催化氧化脱硫后,硫含量可从1694.2μg/g降到190.8μg/g,脱硫率达到88.7%;在萃取剂油体积比为1.0和室温条件下,用N-甲基吡咯烷酮萃取3次,再经硅胶吸附后柴油硫含量为37.5μg/g,柴油收率为94%,达到欧Ⅳ排放标准小于50μg/g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以及地层水的化学不相容性等因素的影响,油井出现结垢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尤其是硫酸锶垢,难溶难除,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本文根据油田硫酸锶垢的防治现状,对EDTA二钠盐、NHJ、柠檬酸和聚丙烯酸钠(PAAS)进行复配,确定了油田硫酸锶垢除垢剂的有效配方。考察了除垢剂复配比例、浓度、温度、pH、除垢时间等因素对除垢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复配比例及使用条件:EDTA二钠盐/NHJ/柠檬酸/聚丙烯酸钠复配比例为1.5/2.0/1.5/2.0,除垢剂浓度为0.20 g/L,温度为70℃,pH为9,除垢时间为4 h。此时,EDTA二钠盐、NHJ、柠檬酸与聚丙烯酸钠四元复配会取得更好的除垢效果,1 g除垢剂除垢量为0.2478 g。  相似文献   

17.
SF型脱钙剂在高酸多巴原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F型高效脱钙剂和破乳剂SP-169对多巴原油进行脱钙研究。考察SF型脱钙剂加剂量、反应温度、注水率、沉降时间等因素对脱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F型脱钙剂与破乳剂SP-169配伍对多巴原油具有较好的脱钙效果和优良的破乳效果,在剂钙质量比为2.5、破乳剂SP-169加入量为100 μg/g、反应温度为90 ℃、注水率为15%、反应时间为10 min、沉降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脱钙率达到87.7%,同时具有较好的脱铁效果,脱铁率达到68.2%。脱后原油钙含量为34.9 μg/g,盐含量为2.018 mg NaCl/L,原油水含量为0.17%,排水中油质量浓度小于50 mg/L。  相似文献   

18.
室温下馏分油聚结过滤脱酸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室温下馏分油脱酸剂技术的脱酸效果。考察了聚结过滤温度(T)、碱用量(R1)、剂油体积比(R2)、搅拌强度(Ф)、反应时间(t)等因素对聚结过滤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T为室温、R1=1.0、R2=2.0%、Ф=300r/min、t=40s的实验条件下,精制后的直馏柴油酸度为0.2mgKOH/(100mL),收率为99.8%,且操作弹性大。室温下聚结过滤法碱渣油含量较传统碱洗电精制法、脱酸剂技术Ⅰ型、Ⅱ型均有显著降低,回收的环烷酸产品粗酸值高,油含量低。取消了高压电场,采用室温聚结过滤,脱酸工艺大大简化,避免了高温乳化和高温水解,操作成本和脱酸能耗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