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催化水解丝胶,当丝胶与浓硫酸在质量体积比为1︰3时,在100℃条件下反应6h,之后用适量的石灰乳中和酸解液至稍偏酸性,抽滤后将所得滤液用活性炭脱色,之后将所得滤液浓缩,将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作为沉淀剂,之后静置,待固体完全沉淀之后,过滤,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60nm的丝胶粉,所得产品可添加于化妆品中,产品产率可达92%。并对所得产品进行了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吸收等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2.
天然丝素在化妆品中的护肤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丝素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天然型营养化妆品添加剂之一。蚕丝经处理、加工可制成丝素粉、丝肽液、丝胶冻及丝素氨基酸等,本文详细阐述了这几种产品的加工、性能及作用机理,并提供了详细的应用配方。  相似文献   

3.
以蚕茧层中提取的丝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丝胶蛋白肽)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分子质量丝胶蛋白肽的保湿性能和对皮肤的美白作用等。结果表明,0~14 h内,质量分数为5%的丝胶蛋白肽保湿性能优于甘油,且质量分数为10%和15%的丝胶蛋白肽的保湿性均在80%以上;丝胶蛋白肽对皮肤具有一定的美白效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硼粉含量对镁/聚四氟乙烯(Mg/PTFE)富燃料推进剂性能的影响,采用混合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7种不同硼粉含量的Mg/PTFE推进剂药柱。用红外测温仪、TG-DTA、量热仪分别测试其燃烧性能、热分解性能和爆热,并测试了其机械感度。结果表明,加入硼粉后,推进剂的燃烧性能明显改善,硼粉质量分数为15%时,线性燃速和质量燃速达到最高;当硼粉质量分数为20%时,燃烧温度达到最高;随着硼粉含量的增加,爆热稍微降低,完全燃烧热随着硼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硼粉质量分数为10%时,高温放热峰温度降低128℃,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的分子序列和结构对其抗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设计了4个具有不同分子序列的碱性氨基酸-PAF26衍生多肽,并对其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赖氨酸/精氨酸-PAF26衍生多肽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效果。相比于赖氨酸,精氨酸-PAF26衍生多肽具有更加优异的抗菌效果;相比于引入4个碱性氨基酸,引入2个碱性氨基酸的PAF26衍生多肽具有更加优异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D级硝化棉质量差异对其理化性能和推进剂制品性能的影响规律,对4种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硝化棉样品的“八大度”、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分布及硝化均匀性等进行了表征及分析,并制备了4种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样品,比较了各样品力学性能及燃烧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D级硝化棉样品的“八大度”均符合国军标要求,含氮量范围为11.9%~12.1%,GPC测得数均分子质量范围为0.59×105~0.73×105g/mol;硝化棉含氮量小幅下降会使其安定性有所提高,但对其推进剂制品的燃烧性能影响较小;含氮量和分子质量接近时,高分子质量组分的存在会提高硝化棉稀溶液的黏度;硝化棉分子质量分布和含氮量分布均匀性降低会造成其推进剂制品-40℃拉伸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伍思龙 《广东化工》2014,(8):199-200,202
以木质素磺酸钠作为主要原料,通过三乙醇胺中间体接枝改性的方法合成木质素基醇胺高效水泥助磨剂(WSL),采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及官能团分析等方法对WSL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钠分子中的酚羟基含量降低,氮元素含量增多,这说明三乙醇胺被成功引入到木质素磺酸钠分子中。考察了中间体摩尔比(环氧氯丙烷与三乙醇胺摩尔比)、中间体合成时间、中间体合成温度及中间体用量对加入粉磨水泥45μm筛余值的影响。结果表明,WSL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1%(占熟料和混合材料的质量)时,粉磨水泥的45μm筛余值由8.1%下降到6.0%,其助磨效果能达到三乙醇胺的84.0%,对水泥抗折抗压强度效果接近三乙醇胺,并对不同的熟料有良好的适用性。综合表明,WSL属于一种高效水泥助磨剂。  相似文献   

8.
利用丝胶优良的抗氧化性和亲肤性等特点,将丝胶包覆在天然乳胶粒表面,从而隔绝了天然乳胶膜与皮肤的直接接触,改善天然乳胶制品对皮肤的过敏性反应,使其不仅具有耐氧化性,而且与皮肤接触后可有效防止肌肤干燥,抑制肌肤黑色素生成等。同时将水性聚氨酯通过先接枝后杂凝聚的方法,在不改变乳胶断裂伸长率的情况下,提高拉伸强度,实现了对天然乳胶过敏性和机械性能的双重改善。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17,(6):1144-1147
采用水热法合成贝壳粉/SnS_2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控制贝壳粉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材料,探讨其光催化性能。采用XRD、DRS、IR以及SEM对制备的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探讨了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通过循环实验测试了样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50℃下水热反应24 h合成的质量百分比为10%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17,(5):887-890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贝壳粉/BiOI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与此同时对其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贝壳粉/BiOI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较BiOI的催化性能显著提高,且当贝壳粉的质量百分数为3%时,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6):1144-1147
采用水热法合成贝壳粉/SnS_2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控制贝壳粉的含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材料,探讨其光催化性能。采用XRD、DRS、IR以及SEM对制备的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探讨了不同质量比的贝壳粉/SnS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并通过循环实验测试了样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50℃下水热反应24 h合成的质量百分比为10%的贝壳粉/SnS_2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5):887-889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贝壳粉/BiOI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与此同时对其在可见光条件下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贝壳粉/BiOI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较BiOI的催化性能显著提高,且当贝壳粉的质量百分数为3%时,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复合纳米金属材料的能量利用率,采用静电喷雾工艺制备了不同硅质量分数(20%、30%和40%)的亚稳态含能分子间复合物Si@PVDF/CL-20,采用氧弹燃烧仪测试了不同质量比PVDF/CL-20复合物的燃烧热;采用SEM分析了PVDF/CL-20复合物的形貌特征,以及Si含量对Si@PVDF/CL-20复合颗粒形貌的影响;通过同步热分析仪DSC-TG研究了不同硅含量含能复合物的热行为,并计算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PVDF/CL-20质量比为1∶6时,放热量达到了最大值,可作为包覆纳米硅粉的最优含能复合物组成比例;SEM分析发现,当硅质量分数为30%时,其复合颗粒(即Si-30%@PVDF/CL-20)的球形度最好;随硅含量增加(如60%和80%),硅沉积现象逐步加重,此时很难形成球形度较好的复合颗粒;DSC分析发现,硅质量分数为20%时,低升温速率下即可发生剧烈失控化学反应。随着硅含量进一步增加,硅粉对PVDF/CL-20复合物的分解影响较小;由Friedman方法计算得出不同硅含量复合物Si@PVDF/CL-20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70.6、182.1、91.7kJ/mol,其中Si-20%@PVDF/CL-20分解反应物理过程不遵循单一动力学机理,Si-30%@PVDF/CL-20和Si-40%@PVDF/CL-20分解过程则可用成核和核生长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4.
节杆菌LF-Tou2葡萄糖基转移酶是控制絮凝剂聚糖合成的酶。通过对细胞超声破碎使酶释放,经Sephadex G200凝胶色谱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对酶进行了纯化。对酶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用5种化学修饰剂对酶分子中5种不同氨基酸残基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分子质量为14315Da;样品中w(α-螺旋)=31.7%,w(β-转角)=34.1%,w(无规卷曲)=34.2%。Km为2.752μmol,Vmax为58.056μmol/min;Mn2 是酶活性强有力的激活剂,Fe2 次之。酪氨酸和二硫键是酶分子的结构基团,色氨酸、巯基和组氨酸是酶活力的必需基团,在必需基团中色氨酸最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聚己内酯(PCL)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电气石粉,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电气石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 %、3 %、5 %和7 %的PCL/电气石复合材料。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后,在以粒料为原料的3D打印机上制备力学测试样条,并进行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改性后电气石粉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提升,并具有释放负离子的特性;在力学性能上,随着电气石粉含量的上升,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上升,均在5 %时达到最高,之后下降;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则随电气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电气石粉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在其含量达到7 %时大大下降;复合材料释放负离子的能力随电气石粉含量的变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铝粉在存储中氧化失活,同时为含铝炸药配方设计提供借鉴,采用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对不同尺寸Al粉(平均粒径分别为50nm和1~2μm)进行包覆改性,获得Al@GAP复合粒子;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其形貌;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不同质量比的(Al@GAP)/LLM-105混合体系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包覆法获得了不同尺寸Al粉表面包覆GAP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相较于包覆前的微米级Al粉,加入GAP包覆的纳米Al粉后混合体系的热分解峰温明显降低;当Al粉质量分数大于10%时,GAP包覆后的(Al@GAP)/LLM-105混合体系的熵变(ΔS~≠)和焓变(ΔH~≠)较Al/LLM-105混合体系有所减小;(Al@GAP)/LLM-105混合体系的活化能、热爆炸临界温度及热力学参数ΔS~≠和ΔH~≠随纳米Al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Al粉质量分数为30%时,较LLM-105分别降低4kJ/mol、3℃、4.3J/(mol·K)、4.2kJ/mol。  相似文献   

17.
以比表面积为413 m2/kg、521 m2/kg、846 m2/kg、1241m2/kg的石灰石粉和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细度的石灰石粉以0%、5%、10%、15%、20%、30%的比例等质量取代P.C32.5水泥,对比研究了石灰石粉对P.C32.5水泥凝结时间、标准稠度、需水比以及砂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石灰石粉可以降低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石灰石粉的比表面积越大,水泥的需水量比越小;石灰石粉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影响较小;对水泥胶砂的早期强度影响较大;石灰石粉的颗粒越小,对水泥的性能越有利。依据试验结果,石灰石粉做混合材时,可将其掺量放宽到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野生型中缅树鼩的CD4及IL-6分子,并分析其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的多态性及重要的功能位点。方法经野生型树鼩尾静脉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经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刺激24 h后,提取细胞总RNA,以其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插入p MD-19T载体,提取阳性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采用Lasergene分析目的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并构建进化树,分析野生型树鼩与已知中缅树鼩的亲缘关系。结果野生型树鼩CD4全长编码序列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365 bp,编码454个氨基酸,IL-6全长编码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为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22只野生型树鼩成功克隆出CD4分子,23只野生型树鼩成功克隆出IL-6分子。不同野生型中缅树鼩的CD4及IL-6分子有不同程度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位点的突变,但分别有35%和26.7%的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且发生非同义突变的位点对树鼩CD4和IL-6分子重要的功能位点无影响。由CD4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基本一致;由IL-6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23只野生树鼩分为2个分支。结论 CD4和IL-6分子具有重要功能的氨基酸位点是保守稳定的,为今后树鼩CD4和IL-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树鼩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LLR疫苗株VP7基因的遗传特征,为疫苗的质量控制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LLR株轮状病毒毒种LLR38在原代牛肾细胞上连续传至49代。提取第38、43、44、49代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VP7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质粒pGEM-T中,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LLR株VP7基因全长1062bp,含编码326个氨基酸的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ORF)。各代次病毒的VP7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变化完全一致,与GenBanK中LLR参考株(L11602)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7%。与14株G10血清型RV毒株之间,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3%~87.4%和92.7%~94.9%;与不同血清型RV代表株间,VP7基因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2.2%~76.8%和72.9%~83.1%;在A、B、C3个重要抗原表位,LLR株与同一血清型RV代表株B223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7.5%,而与不同血清型仅为42.5%~62.5%。结论轮状病毒LLR疫苗株VP7基因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来自不同国家同一型别的RV株VP7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无明显差异,在遗传上密切相关,从VP7基因分子水平证明LLR株毒种及其制备的疫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多种氨基酸酯类药物中间体的合成研究,得到了高收率和质量的产品;同时对精制母液进行了合理的利用;由于氨基酸酯类用途的不同,文中还叙述了关于氨基酸酯类不同形式盐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