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影响ADS面板闪烁漂移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挠曲电效应(Flexoelectric Effect)是指液晶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展曲/弯曲形变而导致的液晶分子自极化,并表现出宏观电偶极矩的现象。ADS模式液晶显示面板在开机工作初,由于挠曲电效应从而产生闪烁漂移(Flicker Shift)的现象。本文从挠曲电效应的产生机理出发,结合试验结果,讨论了灰阶电压大小及灰阶电压对称性对闪烁漂移程度、速率的影响;当闪烁漂移达到稳定后,面板的实际公共电极电压(Vcom)偏移程度变化。结果发现,随着灰阶电压的升高,闪烁漂移程度会随着挠曲电效应的增强而加重,面板内Vcom电压偏移量也随之增加,而改变灰阶电压的对称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或抵消自极化效应带来的Flicker漂移和Vcom电压偏移。利用该结果可一定程度上改善面板的显示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挠曲电效应理论,本文对比研究了红、绿、蓝3种单色光对ADS 模式TFT-LCD 闪烁漂移的影响。主要考察了3种单色背光在能量相同以及不同亮度条件下的闪烁漂移和TFT光漏电流[Photo Ioff]特性。实验结果表明Ioff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并不显著影响闪烁漂移量,初步认为:不同光照条件下离子的产生数量和产生速度差异是该条件下导致闪烁漂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在用脉冲355 nm的YAG激光对水/甲醇二元团簇的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中,发现在电离激光相对于脉冲分子束的不同延时或是同一延时下不同的激光能量下,测得的离子谱峰除强度变化外,峰值发生漂移.离子峰值漂移的大小与信号强度密切相关.信号强度越大,离子的飞行时间越短,峰值漂移越大.分析认为:这种峰值漂移不是因为新质量数谱峰的出现,而是离子在穿越质谱仪的离子引出区和加速区极板时发生部分离子吸附,引起极板间电压的起伏造成的.离子信号越强,意味着极板对离子吸附的量越大,导致离子峰值的漂移越大.离子在电场起伏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中观测到的离子峰值漂移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在四腔强流相对论速调管模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腔间耦合产生的高次模振荡现象。分析了这种振荡产生的原因.并从整管结果上探索了抑制这种高次模振荡的方法。利用MAGIC模拟软件,通过研究谐振腔Q值、漂移管长度、以及束波互作用程度等参数的变化对腔间耦合的影响,在极小程度降低输出微波功率的情况,有效抑制了腔间耦合。最终在功率10kW、频率2.88GHz的注入微波激励下,获得了功率3.7GW、效率22%、增益56dB且频谱纯的输出微波,有效抑制了高次模振荡。  相似文献   

5.
广泛地研究了GaAs MESFET在栅偏置和衬底偏置下的长期漂移现象,目的在于发现产生此漂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表面还是外延衬底界面。观察到栅偏置下通常的漏电流漂移的激活能分散大,随漂移量而异,从0.16变到0.8eV,而衬底偏置所引起漂移的激活能始终为一常数0.82eV,栅偏置下的一般漂移及其激活能受到表面状态的很大影响,而衬底偏置下的漂移不受表面状态的影响,对每一情况,高频参数的变化也是不同的,这些结果表明,过去经常观察到的GaAs MESFET性能的漂移主要受表面状态(可能是表面上的可动电荷)的支配。  相似文献   

6.
基于峰值电流可调的PWM调光方法减小LED漂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荧光粉和发光二极管(LED)芯片的发光性质受 电流和结温影响,其变化使白光LED调光时产生 色漂移。通过对白光LED在线性调光和脉冲宽度调制(PWM)调光下色度学参数的 测试分析发现, PWM调光具有更优异的色稳定性;温度升高导致荧光粉转换效率降低;峰值电流增大 致使蓝光与荧 光粉的匹配程度降低。为了进一步降低PWM调光过程中的色漂移,采用峰值电流可调 的PWM调光方 案,当相关色温CCT大于设定值时,可通过降低峰值电流增加占空比的方法 降低CCT,反之则通过增 加峰值电流降低占空比的方法增加CCT。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峰值电流可补 偿因荧光粉转换效 率变化造成的色漂移,在预设调光范围内的CCT变化小于33 K。对目标 CCT与色稳定范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赵琦  钟鸣  吕百达 《激光技术》2010,34(4):532-534
为了研究激光束在大气中的漂移情况,对激光束在大气中的传输做了实验研究。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CD成像技术对光斑的漂移情况进行了测量。对光斑漂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横向风对光束漂移的影响,得到了在不同时刻以及不同传输距离情况下光束漂移情况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光束随传输距离的增加,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漂移量逐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田亚  张磊  林国画  方志浩  付志凯 《红外》2020,41(5):19-23
红外带通滤光片是决定红外探测器组件光谱响应范围的重要元件。滤光片光谱的截止波长在低温下会产生漂移,从而影响组件的光谱响应范围。为探究滤光片在低温下的光谱漂移情况,选取了几种典型的红外带通滤光片,并分别在常温和77 K温度下使用自制的低温光谱测试杜瓦对其进行了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低温下滤光片的前截止波长均向短波方向漂移。该漂移量的大小主要与工作波段有关。工作波长越长,漂移量越大。中波红外带通滤光片的截止波长在低温下的漂移量小于100 nm。基片材料对截止波长漂移的影响较小。该结论对于红外探测器滤光片的光谱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应力作用下GaN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对比分析了外压调制对GaN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变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外应力的逐渐增加,Ga—N的键长逐渐变小,布局数逐渐增加,共价性明显增强,离子性减弱。电子结构计算结果显示导带向高能方向漂移,而整个价带向低能方向漂移,禁带带宽明显被展宽,Ga原子的3d态电子与N原子的2p态电子的杂化程度增强。光学性质计算结果揭示了在没有应力的作用下,在1.6 eV附近开始出现吸收边。随着外应力的逐渐增大,GaN的复介电函数和吸收谱向高能方向漂移,光谱发生了明显的蓝移现象,进而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532nm激光作用下n—C4H9I的多光子离解过程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碘代正丁烷分子在532nm激光作用下的多光子电离(MPI)质谱(MS)研究结果。(1)碎片离子主要由离子离解阶梯模式产生;波长不仅影响碘代正丁烷分子碎片离子产生模式,同时还影响其碎片离子的碎裂程度。(2)激光强度一般只影响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碎裂程度。  相似文献   

11.
TFT漏电流对Flicker影响及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像素单元充放电的开关,其漏电流(U大小是影响液晶屏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文章利用薄膜晶体管的非晶硅层为光敏材料的特点,通过液晶屏翻转实验、背光亮度变化实验、min flicker-Vcom变化实验测量了flicker的大小,验证了光照强度增强导致k增加后,出现了flicker增大的现象,确定了k过高导致flicker的测试方法,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了k大小对flicke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白光LED驱动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平立 《现代显示》2006,(6):44-48
白光LED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作为照明光源和彩色LCD背光源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应用领域。电池供电的手持设备中电源变换器的效率倍受重视,使用多个LED的彩色LCD背光源中,亮度匹配是背光源质量的决定因素。基于上述两点,对手持设备用白光LED驱动器的种类、特点、使用范围等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3.
杨彦卿  郭晨 《液晶与显示》2019,34(4):402-409
LED背光模组因其具有诸多优势已经成为液晶显示器背光方式的主要选择,而在实际应用当中,若某串LED故障,液晶显示器就会出现暗线,导致亮度均匀性不能满足要求。为了保证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均匀性和后期的维修效率,LED灯串需具备故障自检测的能力。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LED背光模组中灯串故障自检测电路,以546mm(21.5in)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为例,设计了灯板、驱动板的具体硬件电路,利用CCS3.1开发工具,C语言编写软件控制逻辑。自检测结果表明:该电路可有效的对LED灯串进行故障自检测,满足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动态控制的LED背光源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往因CCFL亮度的不可控性,液晶电视是采用调节LCD的控制电压,改变液晶的透过率,来实现对LCD总体亮度的控制,这种方式在很多情况下造成背光模组的光能和电能浪费。而采用亮度动态控制的方式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调节LED背光源电源的电压或输入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LED的发光强度的方案,可使电视在LED较低能耗条件下工作。亮度动态控制就是通过对显示的画面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区域的最佳亮度同时控制LED背光达到相应的亮度。  相似文献   

15.
座舱中液晶显示器的背光亮度自动调节功能非常重要,背光亮度直接影响信息的可读性。为了研制高效的能自动调节背光亮度的显示器,通过对相关电路的设计和对单片机定时器和中断器的编程控制,实现了液晶屏亮度的自动和人工调节,使得座舱显示器在各种环境光下都能正常有效的工作。该电路不仅可用于军用显示器还可用于民用显示器。  相似文献   

16.
刘浩 《现代显示》2011,(10):9-11
冷阴极荧光灯(CCFL)是液晶背光模组的主要部件之一,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文章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冷阴极荧光灯亮度衰减的常见原因,并对延长冷阴极荧光灯使用寿命的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针对HDR图像的显示方法,该方法应用于LCD-LED双调制高动态显示器,旨在使显示器更好地显示HDR图像要求的亮度细节,提高视觉质量。首先,建立HDR图像亮度与LED亮度范围对应关系,使用光扩散函数作为背光LED亮度取值范围的权重。然后,统计LED的亮度辐射区域内不同LED发光强度等级的权重,取权重最大者对应的亮度作为该背光LED亮度。最后,利用依据LED亮度生成LED背光扩散图像与HDR图像计算出LCD显示图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使显示器亮度失真率系数低至0.006以下。在LCD-LED双调制高动态显示器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图像的层次感,有效抑制LCD-LED双调制高动态显示器的"光晕"以及亮度截断现象,提高显示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Taguchi实验方法和Tracepro仿真软件,研究了 Mini LED背光模组中LED芯片大小、芯片发光半角、芯片出光面到液晶层的距离等因素,对液晶面板照度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进行了相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芯片出光面到液晶层的距离对照度均匀性影响最大,影响因素的权重占比达到82.88%;发光半角占比14.33%:芯片大小占比为14.33%.根据研究结果,固定发光半角与芯片尺寸,调节出光面与液晶面板层的距离,得到了最优的照度均匀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通过背光照明,因此目前大多数产品采用冷阴极射线荧光灯(CCFL)作为背光源,但因CCFL的亮度不容易控制和响应速度慢等缺点,造成液晶显示的能源浪费和动态模糊。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点阵式LED的动态背光源结构,将单个LED发出的光投射区域限制在散光膜的单一区域,即每个LED只负责液晶部分区域的背光照明。文章还设计了动态背光源的驱动电路,通过对显示的画面进行分析.采用亮度动态控制的方式可以得到不同区域的最佳亮度,同时驱动LED背光达到相应的亮度。并利用Matlab软件仿真LED背光源,结果表明采用动态背光源能有效地降低功耗.提高图像对比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