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讲述了一种新型的卷绕系统,无卷径测量环节,也无松紧架同步装置,简单地让伺服控制变频器工作在转矩模式,用计算的方法间接获取卷径信息,实现变张力卷绕。  相似文献   

2.
用S7 PLC将一德国进口湿法毡生产线的卷绕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包括系统硬软件设计、接口和PROFIBUS DP通信软件、变频器软件等设计。根据工艺要求利用变频器实现了实时完成卷径自动计算的变张力准恒转矩控制模式,并给出了在线卷径自动计算的方法和卷绕用变频器中的信号流图。  相似文献   

3.
卷绕传动中变频器卷径自动计算的变张力转矩控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立行  高嵩 《电气传动》2005,35(4):23-26,44
提出了一种卷绕传动中利用变频器实时完成卷径自动计算的变张力转矩控制模式.介绍了德国进口NWT生产线中卷绕传动部分的工作情况和控制原理;讲述了Lenze 9326伺服变频器的功能块和参数设定方法;最后,根据工艺要求详述了利用变频器实时完成卷径自动计算的变张力转矩控制模式的实现,并给出了在线卷径自动计算的方法和卷绕用变频器中的信号流图.  相似文献   

4.
<正> 在各种大小规格电线电缆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用收线装置将制品卷绕到收线盘上。为保证被收绕的线缆不出现拉细、拉断,或者卷绕在收线盘上的线缆不松弛,在生产线速不变的情况下,必须使收线盘转速随着卷径的增大而降低,收线力矩则随卷径的增大而增大,以便使收线张力和速度的变化都保持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电容器材料分切设备张力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容器材料分切设备和卷绕设备中,放卷、收卷和卷绕的张力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控制环节,直接影响着电容器产品的质量。料卷直径的变化是引起张力变化的主要因素,张力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张力恒定或按预定的规律变化。张力控制包括手动式张力控制,卷径检测式张力控制,全自动张力控制,浮辊式张力控制,张力锥度控制等方式。通过举例说明了张力控制技术在电容器材料分切设备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电容器材料分切设备和卷绕设备中,放卷、收卷和卷绕的张力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控制环节,直接影响着电容器产品的质量。料卷直径的变化是引起张力变化的主要因素,张力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张力恒定或按预定的规律变化。张力控制包括手动式张力控制,卷径检测式张力控制,全自动张力控制,浮辊式张力控制,张力锥度控制等方式。通过举例说明了张力控制技术在电容器材料分切设备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带制动能量回馈单元的放卷张力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卷绕物放卷张力控制元件一般采用磁粉制动器,动态性能欠佳且工作于耗能型制动方式,为降低此类设备的耗电量,进一步提高张力控制性能以满足高速生产的要求,提出一种运行于力矩控制方式的印制绕组直流伺服电机式放卷张力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将电机制动能量回馈给电网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原理与设计方法,以及能适应于卷径大范围变化的张力自整定控制方法,并简介了系统实现技术,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卷绕系统工作时卷料张力波动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区间观测器的反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张力控制方法。构建卷绕系统数学模型,利用神经网络逼近卷绕系统中卷料半径、惯量等参数变化部分所引起的随机响应,设计区间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转速、卷料张力的上下界。根据估计出的状态值,构建反演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使张力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收敛到零,有效增强了系统鲁棒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法使卷料上的张力在1.6 s后达到给定值并保持恒定,相较于常规的滑模控制器和已发表文献中的滑模控制器,其调节时间分别减少了57%和33%,证明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满足卷绕设备收卷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瑞  左炳辉 《电工技术》2019,(16):10-11
设计了一套卷绕控制系统,系统通过 PID 算法实现对收卷和放卷伺服电机的控制.文章重点介绍整体系统的组态及软件程序的编写.该系统维护方便,便于一线操作人员监视操控。  相似文献   

10.
《电世界》2016,(1)
正1.为什么卷绕设备常要选用力矩电动机驱动?电线电缆、纺织、造纸一类卷绕设备,常需要恒张力驱动,即驱动时,要求卷绕圆周的线速度恒定,以保证被卷物始终张紧。例如,电缆卷绕,卷盘上的电缆少时,卷绕外径变小,这时要求转速增高,驱动转矩减小;卷盘上的电缆多时,外径变大,要求转速降低,驱动转矩增大。这样便可保证电缆的恒张力,甚至堵转时张力也不变。  相似文献   

11.
绕组布置对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谐波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单个控制绕组的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controllable reactor of transformer type,CRT),分析了其带LC滤波器谐波抑制绕组的两种布置方式:谐波抑制绕组置于工作绕组与控制绕组之间,以及控制绕组置于工作绕组与谐波抑制绕组之间。通过对两种布置方式绕组间短路电抗、等效电路以及谐波等效电路...  相似文献   

12.
220 kV变压器绕组变形不拆线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是预防性试验不可缺少的试验项目,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220 kV变压器拆接引线试验对设备造成的损害,大幅度降低试验拆接引线工作带来的高劳动强度,快速判断220 kV变压器绕组是否存在变形,笔者以频响法为主,短路阻抗法、电容变化法为辅,采用频响法、短路阻抗法、电容变化法3种方法,应用TDT5变形测试仪、HDZK-10 A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仪和AI600E型自动介损电桥,对220 kV变压器分别进行拆线与不拆线时绕组变形项目测试,通过3种试验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220 kV变压器的变形测试项目可以用3种方法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3.
绕组热点温度是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测的重要指标,而现有的绕组温升在线计算方法未考虑箔式绕组结构产生的影响。通过配电变压器不同谐波下等效电阻比值对箔式绕组结构进行辨识,然后对比线绕式和箔式两种绕组结构发热差异,对一种通过绕组电阻变化计算绕组温升的算法进行了在线修正。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通过谐波电阻比值预测箔式绕组热点温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配电变压器绕组回路Seebeck效应,研发绕组材质鉴别装置并进行测试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干式变压器绕组回路Seebeck效应。根据实际回路温度分布及绕组材料特性,对铜、铝绕组回路的热电势进行理论计算,得出了绕组材质判断阈值。基于理论研究成果研发变压器绕组材质鉴别装置,对多台配电变压器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证明该绕组材质鉴别装置能有效鉴别铜、铝绕组材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无槽结构的高速微型永磁电机在检测设备、医疗器械等方面应用广泛,但无槽电机绕组制作复杂,使用绕组印制技术可以简化绕组的制作过程。目前已有的印制技术多以刚性印制电路板(PCB)为载体应用于轴向磁通电机,对于径向磁通的高速电机来说,刚性PCB已无法满足绕组沿圆周方向分布的需求,柔性PCB绕组应运而生,不过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柔性PCB绕组电机设计方案。因此,设计了一款高速微型柔性PCB绕组电机,针对柔性PCB绕组特有的缠绕不等距问题,提出了使用平均半径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仿真对电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半径法解决了绕组缠绕不等距的问题,所设计的柔性PCB绕组电机能达到电机技术要求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不对称支路电磁参数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不对称支路参数的计算问题,根据交流电机多回路理论,建立了绕组不对称支路参数计算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绕组不对称支路参数的通用方法。通过对样机计算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任意线圈组合的电磁参数计算,且计算结果准确;绕组各支路电磁参数的不一致完全体现了各支路不对称程度,不对称支路间的环流损耗随绕组不对称度的增大呈指数关系增长;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不对称绕组支路电磁参数的计算,为支路不对称绕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发电机绕组故障分析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三相实用型单双层混合不等匝正弦绕组(以下简称正弦绕组)与普通单层或双层绕组(以下简称普通绕组)进行性能对比,阐明正弦绕组比普通绕组不仅有较宽的微调范围,且绕组的线圈平均半匝长比普通绕组短。当二者的性能处在同一水平时,正弦绕组电机的制造成本比普通绕组电机降低1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绕线型变极调速感应电动机定子双绕组、转子绕组的接法以及定子双绕组槽漏抗计算问题分析;提出了正确选择绕组并联支路数和极相组联接方式、槽漏抗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单元电机的基本概念。以12槽双层的分数槽集中绕组为例,给出绕线原则,并在不确定单元电机极对数的情况下,用交流电机绕组理论、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两种方法,从一个线圈、一组线圈、一相绕组到三相绕组详细推导了分数槽集中绕组各次谐波的绕组因数和磁动势,得出了分数槽集中绕组的一般特点和普遍规律。最后指出转子极对数接近但不等于定子槽数的一半是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的永磁电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对层式绕组绝缘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分段层式绕组试验模型,该模型分为4段,每段5层,以每1层为1个单元,共分20个单元。试验过程分别对该分段层式绕组模型中有铁心和无铁心注入VFTO脉冲电压信号,并采集记录了入波后分段层式绕组模型各个单元节点电压信息,通过各节点电压信息分析了分段层式绕组模型暂态电位分布情况,并根据入波电压和响应电压求出分段层式绕组电压传输函数的幅频特性,分析了分段层式绕组中谐振频率情况。试验研究结果为层式绕组的绝缘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