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优异的电学、力学、化学性能,探讨性分析了碳纳米管和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并且详细地介绍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填充含能分子的碳纳米管有序阵列的构筑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翠玲  刘旻棠  黄辉  尹桂  徐正 《含能材料》2004,12(Z1):534-536
报导了黑索今填充的碳纳米管有序阵列的构筑.通过苯胺原位聚合在Al2O3模板的孔道内构筑了聚苯胺纳米管有序阵列,经高温裂解转化成碳纳米管,利用毛细凝聚作用将黑索今填装到浇碳纳米管中,得到黑索今纳米线填装的碳纳米管有序阵列.用TEM、SEM、XRD、FT-IR和1H NMR作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增强铝复合材料减摩耐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碳纳米管及其阵列摩擦学性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回顾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减磨耐磨性能并讨论了其机理。针对使用碳纳米管增强铝基耐磨性中遇到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途径,以期为设计制造低摩擦、高耐磨性碳纳米管/铝复合材料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复合材料在3~5μm和8~14μm中远红外波段烟幕干扰方面的应用,用液相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分析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技术,对比分析了三种材料的静态红外吸收能力。基于烟箱实验,测试了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复合材料对3~5μm、8~14μm中远红外的透过率,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了烟幕的平均质量消光系数。结果表明,经过沥青碳化,以沥青碳为骨架,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形成的复杂网状空间结构的烟幕干扰复合材料,抑制了碳纳米管的结团和石墨烯的堆叠现象,改善了悬浮性。针对3~5μm波段,计算得到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复合材料平均红外透过率分别约为9%、10%和5%,复合材料的有效遮蔽时间相比碳纳米管、石墨烯分别增加了约13%和21%;对8~14μm红外波段的平均红外透过率分别约为3%、5%和4%,复合材料有效遮蔽时间相比碳纳米管、石墨烯增加了约28%和13%。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复合材料改善了单一碳材料的悬浮性能和红外光谱吸收性能,对中红外的干扰性能增强,对远红外的干扰性能有所下降,但有效干扰时间仍有所提高,其远红外干扰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碳纳米管及其相关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纯化方法 ,碳纳米管的电学、力学性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碳纳米管对钨系延期药延期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碳纳米管修饰的钨系延期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纳米管在延期药复合物中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加入量的碳纳米管对钨系延期药延期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钨系延期药的燃速;另外,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改善钨系延期药的点火可靠性,在相同的制备和装药压力下,碳纳米管的加入能够使延期药可靠发火。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性能优异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选取两种管径尺寸,并考虑空气氧化和酸煮两种开口方式,制取6种碳纳米管,进而制得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碳纳米管开口特征对碳纳米管分散性的影响,以及碳纳米管含量、管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口处理后碳纳米管的分散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样品的抗弯强度和致密度变高,而且酸煮比空气氧化的开口效果更明显;小管径碳纳米管的增强效果明显优于大管径。  相似文献   

8.
碳纳米管涂层红外发射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环氧树脂基碳纳米管涂层在2~5.6、8~12μm波段内的平均发射率,分别考察单壁碳纳米管(L-SWNT-1*)和多壁碳纳米管(L-MWNT-10)在上述两个波段内发射率随温度、碳纳米管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实验所用碳纳米管涂层在上述两个波段内的平均红外发射率随之降低;随着碳纳米管浓度的增加,在常温下,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变化不大,稍有增加的趋势,而在80℃时却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说明碳纳米管具有一定的高温红外隐身特性,且碳纳米管在短波2~5.6μm比在长波8~12μm其发射率具有更明显的负温度系数效应。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两种碳纳米管修饰的典型点火药复合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纳米管在粘合剂以及点火药复合物中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物的热分解性能及火焰感度性能。结果表明:团聚状态的碳纳米管在复合物体系中能够提高点火药的火焰感度。  相似文献   

10.
原位反应法制备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定向碳纳米管阵列为工作电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填充纳米铜颗粒的碳纳米管阵列,研究不同电沉积参数对碳纳米管填充铜纳米颗粒的影响规律;采用气-固原位反应法获得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含能阵列。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及其前驱体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其热性能。结果表明:当沉积电流为1 mA和10 mA,可获得填充效果理想的填充有纳米铜的碳纳米管阵列;气固原位反应过程中碳纳米管阵列不与叠氮酸发生反应。在热板点火作用下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可靠起爆。采用兰利法获得其50%电发火能量为3.09 mJ。  相似文献   

11.
针对部分传统火炸药行业装配生产线物料管理中存在的分类混乱、配送和物料需求计划与生产结合不紧 密等问题,对物料配送的流程进行了优化并对物料进行了精细化管理、使用数字化建模,按原材料、制品、成品和 危化品对物料进行分类,将配送、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建立紧密的联系。结果表明:使用物料管理系统后,生产线 物料管理流程清晰,提高了物料配送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吸波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讨论吸波材料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吸波涂层材料的进展状况,较详细地介绍了铁氧体、纳米吸波材料、高温吸波材料、手性材料、等离子体吸波材料及磁性高分子微球等几种吸波涂层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各种涂层材料的主要特点。传统铁氧体、金属微粉和陶瓷吸收剂由于密度大、吸收频段窄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手性材料、等离子体及磁性微球等新材料的探索研究将会成为吸波材料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金属基电子封装材料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照几种传统的金属基电子封装材料 ,较详细地阐述了 W Cu、Mo Cu、Si C/ Al等新型封装材料的性能特点、制造方法、应用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金属基电子封装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 ,指出国际上近年来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净成型技术、新材料体系探索以及材料的集成化应用等方面。最后 ,文章对金属基电子封装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认为 ,未来的金属基电子封装材料将朝着高性能、低成本、轻量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明星  张明  陈四春  李锴  刘状  袁溪 《兵工学报》2021,42(9):1895-1901
为提高假人在爆炸载荷冲击下的模拟精度,以高速垂向冲击下假人下肢材料本构参数校验寻优为目标,基于爆炸载荷冲击波作用于车身结构产生的结构响应特性,确定模拟爆炸载荷冲击台架的冲击速度。设置不同的冲击速度进行假人下肢冲击实验,获取下肢的冲击力-时间曲线。对下肢的重要材料参数进行实验设计并获取仿真下肢胫骨力峰值,以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误差最小化为目标进行下肢材料参数寻优。通过台架实验与有限元数值仿真校验对材料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下肢各组件之间材料本构模型参数的最佳匹配。结果表明:假人下肢模型材料参数优化后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可为高速垂向冲击下假人下肢材料模型修正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在灌封材料缓冲保护下弹载器件对冲击载荷的动态响应,利用LS-DYNA用户材料自定义程序UMAT二次开发平台,编写朱-王-唐(ZWT)非线性黏弹性本构模型的材料子程序,并将ZWT模型应用于弹体内部灌封材料的动态仿真。通过调整ZWT模型的非线性弹性模量、低应变率Maxwell单元的弹性常数、高应变率Maxwell单元的弹性常数、高应变率Maxwell单元的松弛时间和材料密度,得出不同参数对应下,弹体内部电子器件不同的动力学响应,并分析灌封材料各参数变化对于弹体内部电子器件响应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线性弹性模量、低应变率Maxwell单元的弹性常数、高应变率Maxwell单元的松弛时间和材料密度的数值降低时,灌封材料的减振和防护效果更佳。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针对不同工程需求的材料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类钢密度活性材料弹丸撞击铝靶行为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弹道碰撞实验对类钢密度冷压成型和烧结硬化聚四氟乙烯/铝/钨系活性材料弹丸撞击铝靶行为进行了研究。基于圆柱形活性材料弹丸正碰撞不同厚度2A12硬铝靶的弹道极限速度、穿孔破坏模式及平均穿孔尺寸实验结果,结合THOR侵彻方程,得到活性材料弹丸正碰撞铝靶的弹道极限速度半经验关系,并分析铝靶厚度对活性材料弹丸相对于钢弹丸侵彻行为及性能的影响。从活性材料内部压力分布、靶板背面稀疏波卸载效应和活性材料激活响应点火时间等角度,分析和讨论了活性材料弹丸化学响应行为对侵彻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靶板厚度的增大,活性材料激活率和侵孔内爆燃压力随之提高,从而导致侵彻末端爆裂穿孔能力的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试验方法测量了具有绝热介质材料目标及其相关薄膜的光散射特性.为讨论目标光散射特征,测量目标表面镀铝介质绝热材料和硅化合物吸光材料紫外可见红外光波段镜反射率谱和漫反射率谱,以及等效光学常数色散曲线,根据它们的光谱镜反射率和总体反射率,利用镜向反射光强法反演了样片表面高度起伏均方根随波长的变化关系.实验测量了镀铝介质材料简单散射体的光散射强度随探测角度分布特性,利用图像处理算法给出了不同散射体光散射强度几何缩比之间试验关系.  相似文献   

18.
常青  张敏弟  马潇健  黄彪  黄国豪 《兵工学报》2019,40(11):2272-2282
为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特性对气泡溃灭形态的影响,利用高速全流场显示系统记录和观测单向纤维铺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边界附近气泡形态,以及复合材料边界变形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对气泡在不同铺层角度复合材料边界附近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在气泡距复合材料边界相同初始距离下,针对铺层角度为0°、90°以及0°+90°交替叠加铺层的3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对比了复合材料边界附近气泡的形态变化过程以及复合板变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在边界附近溃灭时产生高速射流以及冲击波是破坏边界的主要原因;铺层角度的不同会导致单向纤维复合材料边界的变形方式不同,从而严重影响气泡的形态演化过程以及溃灭方式。  相似文献   

19.
超材料的出现为设计新型吸波材料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综述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在天线隐身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吸波材料的特点,尤其是基于媒质参数可调的完美吸波材料在技术上所具备的优势。展望了新型吸波材料在天线隐身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战斗部侵彻多层靶板过程中引信承受多次高过载时的缓冲防护需求,提出一种新的缓冲材料设计思路.通过将多孔介质与弹性聚合物混炼加工,形成弹性聚合物纤维空间骨架包络多孔介质颗粒的新型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弹性聚合物质量占比对复合材料内部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孔隙率测试和多次静压试验分析弹性聚合物质量占比对材料内部孔隙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