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实验以小米糠为原料,采用液压榨取的方法制取小米糠油,以小米糠的饼残油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的原料水分、压榨时间、压榨温度对小米糠饼残油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在原料水分8%、压榨温度50℃、压榨时间1 h的条件下,小米糠饼残油低至11.68%;精炼后的小米糠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分别降为0.27 mgKOH/kg、0.22 mmol/kg,符合食用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从原料米糠中分离出纯稻米胚和纯米糠,利用溶剂浸出法分别提取其中油脂并进行品质分析对比,以研究稻米胚及米胚油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稻米胚粗脂肪含量27.06%,粗蛋白含量19.50%,粗纤维含量4.88%,比米糠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粗纤维含量降低;米胚油的酸值(KOH)、过氧化值、维生素E含量、谷维素含量、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21.7 mg/g、6.1 mmol/kg、43.18 mg/100 g、0.47%、3.07%,与米糠油相比,米胚油的酸值(KOH)降低了23.8 mg/g,过氧化值降低了1.7 mmol/kg,维生素E含量提高了17.18 mg/100 g,植物甾醇含量相差不大,谷维素含量降低0.93个百分点。米胚油在酸值和维生素E含量方面较米糠油具有明显优势,新鲜稻米胚既可以直接作为营养丰富的产品,也是优质食用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化学和物理精炼工艺对葡萄籽油氧化裂变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化学和物理工艺精炼葡萄籽原油,探讨反式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精炼阶段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VE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经化学精炼酸价降至(0.20±0.016)mg KOH/g,葡萄籽油的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加至(0.36±0.001 4)%,VE损失了37%~43%。对葡萄籽原油进行物理精炼,240℃条件下真空脱酸6 h,酸价降至(0.19±0.029)mg KOH/g,过氧化值降低、p-茴香胺值升高,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增至(0.91±0.001 3)%,VE损失了50.69%。比较得知,物理精炼过程相对于化学精炼对葡萄籽油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米糠毛油因含杂多,酸价高、色泽深,使得其精炼困难。以酸价(KOH) 25~26 mg/g、过氧化值5 mmol/kg、蜡含量3%~12%、磷含量280~300 mg/kg、糖脂含量6%~7%、固体脂含量7%~9%的米糠毛油为例,采取先酸后碱脱胶、预复脱色、脱蜡、物理脱酸脱臭、脱脂的精炼工艺,可得到一级米糠油,且成品液体油得率为61. 6%,反式酸含量为0. 9%,货架期大于等于14个月。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榛子仁油的理化性质、脂溶性维生素E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以榛子仁油为材料,采用冷溶剂指示剂滴定法、自动滴定分析法、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酸价、过氧化值、脂溶性维生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榛子仁油酸价1.2 mg/g,过氧化值0.04 g/100 g,碘值90.33 g/100 g,皂化值198.67 mg/g,色泽、透光性良好;α-生育酚含量32 420.16 μg/100 g,生物活性较强;维生素E含量39 392.88 μg/100 g,抗氧化能力较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92.13%;分别在120、150、180、210℃煎炸10 min~20 min后,棕榈烯酸、棕榈酸等7类脂肪酸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微波协同调节水分探讨了对米糠中酶活变化、储藏期米糠品质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节初始水分含量对微波稳定化米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初始水分质量分数为24%时,过氧化物酶酶活为0,脂肪酶约为7%,多酚氧化酶约为3%;初始水分质量分数为24%,微波功率1000 W,微波时间180 s和料层厚度1.5 cm,米糠在12周储藏期时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21.45 mg KOH/g和4.22 mmol/kg,相比较原料(初始水分质量分数11%),酸价降低约35%,过氧化值降低约26%;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米糠初始水分含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层厚度;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总含量12周储藏期内线性下降趋近于0,只有在较高初始水分含量下第8周时出现阶段上升后再下降,微波处理对γ-生育酚和γ-生育三烯酚含量影响较大,平均降低50%和33%,较高初始水分含量处理的米糠α-生育三烯酚含量(200 mg/kg)较低;米糠油脂肪酸组成在储藏期内棕榈酸含量增加,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谷维素含量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8周时达到最大1.35%左右。水分调节对储藏期米糠脂肪酸组成和谷维素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综合考虑为了得到较好品质的米糠原料,储藏的时间不宜超过2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美藤果及其果油的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对美藤果及其果油中主要营养成分和风险成分(塑化 剂及多环芳烃)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对美藤果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特征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 地的8 个美藤果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为0.543~1.695 mg/kg、多环芳烃含量为111.65~282.21 μg/kg; 2 个美藤果样品的粗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44.70%和48.00%,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31.50%和29.46%;4 个美藤 果油样品中甾醇、VE含量分别为190.16~225.51 mg/100 g和177.99~208.14 mg/100 g;10 个美藤果油样品中塑 化剂含量为0.94~130.97 mg/kg、多环芳烃含量为207.92~1 139.47 μg/kg;4 个美藤果油样品酸价、过氧化值、 碘值、皂化值、磷脂质量分数分别为0.45~2.70 mg KOH/100 g、0.57~3.05 mmol/kg、189.98~193.39 g/100 g、 189.71~195.10 mg KOH/g及0.00%~0.10%;美藤果油主要由6 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亚麻酸质量分数最高,占总脂 肪酸的44.28%~46.45%,亚油酸质量分数次之,占37.88%~40.19%,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2%以上。总的 来看,美藤果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但不同的美藤果油样品中塑化剂及多环芳烃含量情况差异很大,个别油样中 塑化剂含量明显超出国标限量,因而油脂加工厂应加强对美藤果油生产中塑化剂的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8.
对4个不同酸价米糠毛油样品中甘一酯、甘二酯、3-氯丙醇(3-chloro-1,2-pxopanediol,3-MCPD)酯、缩水甘油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GEs)以及谷维素、VE、植物甾醇和塑化剂含量进行检测,并选取酸价差别较大的2个毛油样品进行碱炼脱酸,对碱炼脱酸油中以上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不同酸价米糠毛油在碱炼脱酸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个不同酸价(10.34~23.86 mg/g)米糠毛油中甘油三酯质量分数为70.31%~84.62%,甘一酯和甘二酯总量质量分数为15.38%~29.69%,甘一酯和甘二酯含量随毛油酸价的升高而显著升高;3-MCPD酯含量为1.44~1.98 mg/kg,GEs含量为0.34~0.55 mg/kg,这2种成分与毛油酸价之间未显示出明确的相关性。对2个酸价差别较大的米糠毛油进行碱炼脱酸后发现,甘一酯、甘二酯含量随油脂酸价降低的幅度有限,2个油样中甘一酯和甘二酯总量平均降低仅3.27%;3-MCPD酯和GEs含量有明显下降,2个毛油中3-MCPD酯和GEs质量分数的平均降幅分别为26.35%和33.55%,说明碱炼脱酸对3-MCPD和GEs的脱除有一定的作用。此外,碱炼过程米糠油中谷维素损失率为64%~76%,VE损失率为19.5%~29.8%,甾醇损失率为23.6%~39.3%。  相似文献   

9.
以小米糠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采用醇法提取小米糠油,并对小米糠粉的前处理方式、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5个因素对小米糠提油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烤箱121℃焙烤15 min、乙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1∶5. 84、浸提时间2. 84 h、浸提温度63. 4℃,该条件下的小米糠提油率为88. 65%。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剂法从烘干的澳洲坚果仁中提取仁油,先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再通过红外、气相和液相色谱法对坚果油的红外特性、脂肪酸组成、生育酚、磷脂、甾醇进行分析,并通过测定其氧化诱导时间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综合评价澳洲坚果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水剂法提取的澳洲坚果油的过氧化值、酸价、碘值、皂化值、折光率、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分别为0.59 mmoL/kg、0.28 mg KOH/g、74.21g/100g、198.78mg KOH/g、1.466 8、0.36%;红外谱图显示澳洲坚果油具有坚果油的特征吸收;脂肪酸分析发现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45%,其中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17.25%和61.44%;甾醇含量为55.51 mg/100g;总酚酸含量为31.87 mg/100g;磷脂和生育酚均未检出;澳洲坚果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11.44h,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达89.84%,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相同提取条件下正己烷与异丙醇提取小米谷糠油的得率.结果发现:异丙醇提取的小米谷糠油得率比正己烷高4.83百分点,可以达到25.32%.异丙醇在不同提取条件下提取小米谷糠的正交试验表明:当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提取4次时,小米谷糠油得率最高,为25.61%;当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 h,提取3次时,小米谷糠油中甾醇含量为1.394%,油得率为24.75%.  相似文献   

12.
To investigate crude millet bran oil (MBO) and refined millet bran oil (MRO) consumption on lipid metabolism in obese mice, C57BL/6 mice were fed with HFD/MBO and MRO (2 g kg−1 bw per day) for 12 weeks. Both MBO and MRO supplementation effectively alleviated hepatic lipid accumulation,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cetyl-CoA carboxylase (Acaca), fatty acid synthase (Fasn), perilipin-2 (Plin2) and stearoyl-CoA desaturase (Scd). Only MBO supplement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catalase (CAT), hepatic lipid peroxidation and hepatic oxidative stress. It also in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Akkermansia. The refining process caused a reduction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phytosterols, tocopherols and pigments) and a decrease in associated health benefits of MBO. Therefore, MBO can be moderately refined and still retain some health benefits, but new refining methods are needed to enhance the content of active compounds and improve the physiological efficacy of MRO.  相似文献   

13.
膜分离技术加工米糠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有效、低成本工艺;该文综述膜分离技术加工米糠油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玉米皮油提取及其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发和利用玉米皮资源,对玉米皮的营养成分以及玉米皮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及甘三酯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皮粗脂肪含量为5.99%,粗蛋白质4.86%,粗纤维含量为12.45%;玉米皮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以上,玉米皮油的理化指标为相对密度d2400.9135,碘值112.4 gI/100 g,皂化值189.1 mgKOH/g,不皂化物3.75%。  相似文献   

15.
邹曼 《中国油脂》2020,45(9):17-22
以稻米油、棕榈油(24℃)和棉籽油为原料调配以稻米油为基油的煎炸调和油,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通过对调和油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的检测,确定稻米调和油配方。在土豆条连续煎炸试验中,对比稻米油和稻米调和油在煎炸过程中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碘值、极性组分含量)和营养物质(脂肪酸组成及维生素E、植物甾醇、谷维素含量)变化,综合评估其煎炸性能。结果表明:稻米油含量低于70%的调和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超过30%,氧化诱导时间最长的是稻米油含量为60%的调和油(配方2),其次为稻米油含量为50%的调和油(配方1);稻米油、调和油(配方1、配方2)在煎炸30 h后,酸价(KOH)分别增加了1.01、1.21、1.19 mg/g;与配方1相比,配方2的过氧化值初始值(1.78 g/100 g)和峰值(7.48 g/100 g)较小;煎炸30 h,稻米油的碘值(I)从101.66 g/100 g降低到90.57 g/100 g,降幅为10.91%,配方1的碘值(I)从80.23 g/100 g降低到76.34 g/100 g,降幅为4.85%,配方2的碘值(I)从84.56 g/100 g降低到79.47 g/100 g,降幅为6.02%;稻米调和油的极性组分含量超标时间延长,饱和脂肪酸增长率较稻米油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降幅略高于稻米油;稻米调和油较稻米油的维生素E损耗率高。综合来看,稻米调和油的煎炸稳定性较好,并且也一定程度保留了稻米油的营养特性,配方2的煎炸性能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6.
小米谷糠油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SD大鼠进行动物试验,研究小米谷糠油(millet bran oil,MBO)对高脂血型大鼠的血脂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0.5 g/kg.bw MBO后大鼠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灌胃1.0和5.0 g/kg.bw MBO后大鼠丙二醛(MDA)含量较高脂组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同时肝脏病理切片显示中、高剂量组大鼠的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得到改善。因此,MBO能有效降低患高脂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的概率,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大豆油中添加米糠蜡以制备凝胶油。考察了米糠蜡添加量和冷却温度对凝胶油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蜡添加量为8%时,在常温下能形成凝胶油且口感较好,具有一定的塑性。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米糠蜡凝胶油在硬度增加的过程中,胶着度下降,弹性和咀嚼度也随之下降,回复性基本不变。此外,在弹性以及黏聚性方面,米糠蜡凝胶油和人造黄油接近。随着米糠蜡添加量的增加,凝胶油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8.
对谷子的基本组成和谷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为13.9%、5.6%、66.5%和63.7%。谷子油的酸值(KOH)为11.9 mg/g,碘值(I)为132.9 g/100 g,过氧化值为30.9 mmol/kg,皂化值(KOH)为194.4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2.73%。谷子油主要由10种脂肪酸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6.81%,主要为棕榈酸(7.87%)、硬脂酸(6.17%)和花生酸(2.0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3.26%,其中以亚油酸含量(65.30%)最高,其次为油酸(14.20%)和亚麻酸(2.93%)。因此,谷子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